摘要:2020年夏天,一张普通的街拍照突然引爆全网,因为照片里的人正是大家熟悉的央视名嘴张宏民。
2020年夏天,一张普通的街拍照突然引爆全网,因为照片里的人正是大家熟悉的央视名嘴张宏民。
照片里的他,独自坐在长椅上吃雪糕,花白的头发在阳光下格外显眼。
就是这么个寻常瞬间,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惊涛骇浪。
引发了众多网友对“晚年无儿无女”“丁克一族”的讨论。
谁也想不到,这位连续32年担任《新闻联播》的主持人,退休六年后,会以这种方式重回公众视野。
- 从"别人家的孩子"到"央视国脸" -
1961年出生的张宏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中。
父亲是学术大牛,母亲是清华教授,家里藏书堆满三面墙。
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张宏民从小就是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四岁能拼魔方,八岁书法获奖。
但让人意外的是,这个"学霸"没有子承父业搞学术,反而迷上了播音。
父母当时都不同意张宏民当主持人,但固执的张宏民,还是瞒着父母偷偷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
从那时开始,一个主持梦也在张宏民的心里种下。
1982年,张宏民凭借优异的台风和主持功底,顺利进入央视。
他从打杂做起,给老播音员端茶倒水之余,偷偷记下每个人的播音技巧。
第一次上《新闻联播》前,张宏民很是紧张,数不清他到底提前练习过多少次。
后来,张宏民连续32年都稳坐《新闻联播》主播的位子,一度被大家称为“国脸”。
- "零失误"背后的代价 -
在央视的32年里,张宏民创造了一个奇迹:直播零失误。
为了实现这个奇迹,张宏民在私底下付出了很多艰辛。
他每天雷打不动早起练声,直播前禁食禁水,连家里电视都永远锁定新闻频道。
但这份荣耀背后,是个人生活的巨大牺牲。
有次母亲住院做手术,张宏民因为要直播《新闻联播》,只能在医院走廊里边看稿边掉眼泪。
因为知道每天晚上都有全国观众等着他,所以他更要对自己的职业负责任。
工作忙碌的他,根本没时间考虑个人感情问题。
虽然同事给张宏民介绍过几个姑娘,但对方一听工作很忙碌,还要随叫随到,就立马拒绝了张宏民。
张宏民后来在采访中坦言:“新闻工作就像守灯塔,你亮了,别人才能安全航行。”
张宏民就这样,照亮了我们32年,可他自己呢?晚年孤苦无仃无儿无女,身边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
- 那张改变命运的雪糕照 -
2020年7月的一个午后,张宏民录完"处暑"节气视频。
在回家路上买了根冰棍儿,坐在街边长椅休息时,被路人拍下照片上传网络。
起初只是普通街拍,直到某个大V配上"晚年凄凉"的解读,事情开始失控。
有人扒出他未婚未育的隐私,有人开始"科普"丁克族的悲惨晚年。
面对汹涌舆情,张宏民选择沉默。
虽然那张照片看起来确实很孤独,但这只是张宏民晚年生活的小小一部分。
他退休后的生活还是很充实的,教孩子朗诵、参加环保活动、组织老年读书会等。
生活丰富且精彩,看到张宏民的真实晚年生活,网友们才知道自己多虑了。
如今64岁的张宏民,活成了老年生活的样板间。
早上打太极,下午录视频,周末组织文化沙龙。
最近还在学视频剪辑,他根本停不下来学习的脚步,生活比当下很多年轻人还要精彩。
回看那根引发风波的雪糕,它更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晚年生活的想象局限。
在养老院做义工时,张宏民说过一段话:"有人觉得儿孙绕膝是幸福,我觉得教孩子朗诵也是幸福。重要的是找到让自己眼睛发亮的生活方式。"
如今他的短视频简介写着:"60岁开始人生下半场"。
他永远是那样积极乐观,或许,张宏民最大的贡献不是传播文化。
而是用自身证明:人生没有标准模板,幸福可以有N种写法。
有人喜欢一大家人热热闹闹,也有人就享受独处的自在。
就像有的人吃火锅必须配麻酱,有的人偏偏就爱油碟,你说哪个才对?
其实生活没有固定的标准,也没有准确的答案。
不要活成别人眼里的“应该”,而是找到自己心里那个“愿意”。
张老师最让人佩服的,不是他是央视名嘴,而是60岁了还敢重新开局!
来源:湖北台娱乐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