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后台天天有人问:“为啥别人的票翻倍了,我的还亏着?”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2025年以来A股压根不是“普涨”,而是妥妥的“冰火两重天”——有的板块涨超110%,有的还跌了7%,差距大到让人咋舌。
后台天天有人问:“为啥别人的票翻倍了,我的还亏着?”这话戳中了不少人的心。2025年以来A股压根不是“普涨”,而是妥妥的“冰火两重天”——有的板块涨超110%,有的还跌了7%,差距大到让人咋舌。
今天用截至9月28日的最新数据,把今年最赚钱的5个板块、还在“地板上”的4个板块挨个拆解,讲清涨跌的核心逻辑,再给实在的操作建议,不管是想追高还是捡漏,都能心里有底。
先看整体:2025年板块分化有多夸张?一组数据见分晓
先上一组总数据,让大家直观感受下“旱的旱死,涝的涝死”的行情。
截至9月28日,上证指数今年涨了8.2%,深证成指涨12.5%,但板块间的差距能差出10倍以上。申万一级行业里,涨幅最高的板块涨了112%,涨幅最低的还跌7.3%;即使是同一大类里的细分板块,差距也很惊人——科技类里,AI算力涨98%,消费电子却只涨2.1%;周期类里,小金属涨65%,煤炭才涨1.8%。
资金动向更能说明问题。今年以来北向资金净买入前5的板块,全是高景气赛道,合计买了380亿元;而净卖出前5的板块,多是传统行业,合计卖了220亿元。说白了,资金全往有政策、有业绩的地方挤,没亮点的板块自然没人理。
涨疯了的5个板块:涨得猛不是瞎炒,全有硬逻辑
别羡慕那些涨得好的板块,它们不是靠“炒作”,而是有实打实的支撑。这5个最牛板块,每一个的上涨逻辑都很清晰。
1. AI算力:年内涨幅112%,政策+需求双驱动
作为今年的“带头大哥”,AI算力板块从年初涨到现在,丝毫没有歇脚的意思。核心驱动是两点:
- 政策加码:2025年《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未来3年要建10个国家级AI算力中心,上半年相关财政补贴已到位200亿元;
- 需求爆发:全球AI服务器出货量今年前三季度同比增长72%,一台高端AI服务器的算力需求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直接拉高了GPU、算力芯片的需求。
板块里的核心公司业绩也跟着爆涨,截至三季度预告,寒武纪净利润同比增长380%,中际旭创增长65%,业绩撑着股价走,不是虚涨。
2. 低空经济:年内涨幅96%,从概念落地到量产
低空经济是今年的“黑马板块”,从年初的“炒概念”变成现在的“真量产”。关键节点是5月《低空飞行管理条例》正式实施,放开了低空飞行限制,紧接着顺丰、京东就推出了无人机物流配送服务,下半年以来相关订单量暴增300%。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营收同比增长85%,其中无人机制造、低空交通管制设备等细分领域增速超100%。机构预测,2025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现在才刚起步,这也是资金追捧的核心原因。
3. 存储芯片:年内涨幅78%,供需缺口倒逼涨价
存储芯片板块从二季度开始发力,三个月就涨了50%,核心逻辑是“供需失衡”。
- 供给收缩:三星、SK海力士等全球巨头今年合计减产22%,尤其是NAND闪存产能缩减28%;
- 需求爆发:AI服务器、智能手机出货量回暖,三季度全球存储芯片需求同比增长35%。
供需一剪刀差,价格就涨了。DDR5内存价格三季度涨了32%,3D NAND闪存涨了45%,带动板块内公司业绩改善,兆易创新三季度净利润预增70%,长江存储概念股东方材料股价翻倍。
4. 人形机器人:年内涨幅62%,技术突破+政策催化
人形机器人今年迎来“技术大爆发”,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实现量产,国内优必选、达闼的机器人也开始商业化落地,直接点燃了板块行情。政策上,工信部将人形机器人纳入“未来产业重点培育清单”,上半年给予研发补贴超50亿元。
从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人形机器人核心部件(如伺服电机、传感器)出货量同比增长90%,相关上市公司营收平均增长58%,技术落地带来的业绩预期,让板块有了持续上涨的动力。
5. 小金属:年内涨幅65%,新能源+半导体需求拉爆
小金属不是传统的“周期股”,而是靠新能源和半导体需求撑起来的。比如锂、钴、镍这些“电池金属”,今年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增长45%,直接拉高需求;还有锗、镓这些“半导体金属”,受国际供应限制影响,价格年内涨了80%。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国内小金属进口量下降18%,但需求量增长32%,供需缺口下,价格持续走高,云南锗业、天齐锂业等龙头公司前三季度净利润均增长超60%。
还在“地板上”的4个板块:不是不涨,是缺这两个东西
有些板块看着“跌无可跌”,但就是涨不起来,核心缺的是“政策催化”和“业绩增长”,这4个板块最典型。
1. 房地产开发:年内跌幅7.3%,基本面没企稳
房地产板块今年一直趴在地上,核心是“基本面没好转”。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8.5%,销售额下降7.9%,房企资金链压力还没缓解,上半年有32家房企出现债务违约。
虽然政策一直在“救市”,但效果没传导到销售端,前三季度房地产开发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15%,没有业绩支撑,股价自然涨不起来。机构预测,要等到销售面积同比转正,板块才有可能真正企稳。
2. 传统家电:年内涨幅1.2%,需求疲软+竞争激烈
传统家电(电视、冰箱、洗衣机)今年几乎没涨,主要问题是“需求不行”。1-8月国内传统家电零售额同比下降2.3%,一方面是房地产低迷拖累了新增需求,另一方面是存量市场竞争太激烈,价格战导致毛利率下降。
前三季度白电龙头美的集团净利润同比仅增长3%,格力电器增长2.5%,业绩增速远低于高景气赛道,资金自然不愿意来。只有叠加“智能家居”“节能改造”的家电企业,才有点结构性机会,纯传统家电还是没亮点。
3. 煤炭:年内涨幅1.8%,价格受调控+需求见顶
煤炭板块今年表现平淡,核心是“价格被管住了”。为了稳能源价格,国家发改委设定了煤炭中长期合同价“上限”,今年动力煤中长期合同价维持在900元/吨左右,比去年的高点低了20%,直接限制了企业的盈利空间。
需求端也没亮点,1-8月火电发电量同比仅增长1.5%,煤炭需求基本见顶,前三季度煤炭企业净利润同比下降8%,没有业绩增长,股价自然难有表现。
4. 公用事业:年内涨幅2.3%,成长性不足
公用事业(电力、水务、燃气)是典型的“防御性板块”,今年大盘涨了8%,它才涨2.3%,主要是“没成长性”。这类公司大多受政策定价限制,毛利率稳定但不高,前三季度板块平均净利润增速只有4.2%,远低于市场平均水平。
虽然跌不动,但也涨不动,适合追求稳定分红的资金,对想赚差价的散户来说,没吸引力。只有叠加“新能源转型”的电力企业,比如搞风电、光伏的,才有零星机会,纯传统公用事业还是“躺平状态”。
避坑提醒:这3个“陷阱”千万别踩,很多人已被套
看到板块分化,有人想追涨,有人想抄底,但这3个坑必须避开,不然很容易亏大钱。
1. 追高“纯概念”的伪龙头
有些股看着沾边高景气赛道,但其实没实质业务,比如某“AI算力概念股”,宣称“布局算力中心”,但营收里算力相关业务占比不到5%,纯属蹭热点,股价涨了30%后连续跌停,套了一堆追高的人。
辨别方法:打开F10看“营收构成”,相关业务占比低于20%的直接pass;再看“研发费用”,AI、机器人这些赛道,研发费用占比低于5%的,基本没核心技术。
2. 抄底“业绩持续亏损”的地板股
别觉得“跌得多就该涨”,有些地板股是“真不行”。比如某房地产股,年内跌了40%,但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扩大到20亿元,还面临债务违约风险,这种股就算跌到底,也可能退市,抄底就是送钱。
抄底地板股的前提:必须是“业绩触底回升”,比如前三季度净利润环比增长、毛利率回升,或者有明确的“转型计划”且在落地,纯亏损、没亮点的地板股,碰都别碰。
3. 跟风“短期暴涨”的细分题材
有些细分题材突然暴涨,比如某“低空经济细分题材”一天涨15%,但其实是“游资炒作”,没有实质业绩支撑,涨得快跌得更快。9月就有个题材,3天涨25%,然后5天跌回原形,追高的散户亏得血本无归。
跟风前先看“换手率”,单日换手率超过20%的,大概率是游资在炒作,千万别追;再看“机构动向”,要是机构资金在净卖出,只有散户在买,赶紧远离。
实操建议:不管追涨还是捡漏,这3个方法直接用
分化行情下,不是没机会,关键是找对方法。给大家3条实在建议,不同情况的人都能参考。
1. 想追高景气赛道:盯“业绩增速”,别追纯概念
追高不是瞎追,要追“业绩能落地”的。重点看两个指标:一是“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增速”,要在50%以上,说明业绩跟得上股价;二是“动态市盈率”,要低于板块平均水平,比如AI算力板块平均市盈率80倍,选市盈率60倍以下的,安全边际高。
具体方向:AI算力里的算力芯片、低空经济里的无人机制造、存储芯片里的3D NAND龙头,这些细分领域业绩确定性强,能追得放心。
2. 想抄底地板板块:选“边际改善”的,别碰死趴着的
地板板块里不是没机会,要找“有好转迹象”的。比如房地产板块里,“销售面积环比增长、负债率下降”的龙头房企;家电板块里,“智能家居营收占比超30%”的企业,这些是“边际改善”的信号,有反弹机会。
抄底时别梭哈,先买总资金的10%,等业绩确认好转(比如年报预增)再补仓,要是一直没好转,及时止损,别死扛。
3. 怕风险的:搞“均衡配置”,涨跌都不慌
不想追高也不想抄底,就搞“532配置法”:50%仓位买高景气赛道(比如AI算力、低空经济的龙头基金),30%买稳健板块(比如消费、医药的龙头股),20%留着做机动。
这样一来,高景气赛道涨了能赚钱,跌了有稳健板块托底,机动仓能在大跌时补仓,不管市场怎么分化,都不会慌。
2025年的A股,“闭眼买都赚”的时代早过去了,板块分化会是常态,核心原因是“资金越来越聪明”——只往有政策、有业绩、有成长的地方去,没亮点的板块自然被冷落。
别羡慕别人的板块涨得多,也别抱怨自己的票不涨,关键是“换对方向”。追高要追“真业绩”,抄底要抄“真改善”,要是既不敢追高也找不到改善的票,就搞均衡配置,至少能跟上大盘涨幅。
记住,分化行情里,“选错板块比选错个股还惨”。现在赶紧看看自己手里的票,属于高景气赛道还是地板板块?要是在地板板块还没改善迹象,该换就得换;要是在高景气赛道但没业绩支撑,也得赶紧跑。
你手里的票今年涨了多少?属于哪个板块?评论区聊聊,我帮你分析分析有没有机会。
来源:神牛讲社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