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19日傍晚,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合作开展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宁静被一连串的爆破声打破。
2025年9月19日傍晚,户外品牌始祖鸟与艺术家蔡国强在喜马拉雅山脉合作开展了一场名为《升龙》的烟花秀。海拔5500米的喜马拉雅山脉江孜热龙地区,宁静被一连串的爆破声打破。
三幕彩色烟花沿着山脊依次燃放,形成所谓的“升龙”景观。短短52秒内,1050盆烟花被点燃。
活动结束,主办方称这是“向自然致敬”的行为,但这场商业艺术秀很快引发了一场风暴,网友和相关专业人士纷纷发文谴责这一行为,引发了一场品牌信任灾难。
事件回顾:从艺术盛宴到环保灾难
这场看似壮观的艺术活动,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后,并没有获得预期的赞誉,反而引发了排山倒海的批评。网友和户外爱好者质疑:在生态如此脆弱的高海拔地区,火药爆炸怎么可能不干扰动植物生态?
尽管主办方声称烟花全部使用生物可降解环保材料,燃放前已转移当地牲畜,引导鼠兔离开,燃放后也开展了草甸农田修复。但这些解释未能说服公众。
当地村民尼玛多吉的感受更为直接:“这不仅影响环境,也惊扰了村民,而且味道很浓,大家担心可能会影响周围的动植物。”
随着舆论持续发酵,9月21日凌晨,日喀则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迅速成立调查组并第一时间赶往现场进行核查。之后,始祖鸟与蔡国强工作室相继就此事表达了歉意。
环保真相:高原生态的不可逆之殇
植物学家顾有容指出,该地区土壤结构脆弱,地表仅覆盖约10厘米厚的草毡层,一旦受损,植被恢复周期长达数十年甚至百年。爆破引发的冲击波可能导致草甸土层松动,从而诱发小规模滑坡或泥石流灾害。
更严重的是,青藏高原年平均温度偏低,生物活性不足,限制了自然降解能力。虽然主办方声称使用“生物可降解彩色粉”,但专家强调,这类物质在寒冷环境下分解速度远慢于平原地区,残留化学物质可能长期污染土壤和水资源。
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师杨旭补充说,高寒草甸植物生长季极为短暂,爆破冲击波可直接损伤根系,致使植物无法结籽,造成不可逆转的生态影响。项目方提出的“翻土修复”方案,可能将污染物深埋土壤底层,反而恶化环境状况。
危机应对:始祖鸟公关的“双重标准”
面对汹涌的舆论,始祖鸟的危机应对居然出现了“内外有别”的道歉方式。
网友发现,始祖鸟在海外社交媒体发布的英文致歉信与国内版本存在差异。海外版称“正与相关艺术家和中国团队沟通,调整工作方式避免类似情况”,被指有“甩锅”中国团队之嫌。
这种“双标道歉”遵循了某些跨国企业的传统套路:文化差异缓冲,组织架构切割,整改承诺转移焦点。
更值得玩味的是蔡国强被曝光的一段“现场感言”,他感谢牧民配合,感谢“聪明”的动物们为艺术“牺牲”,让他得以在这片世界屋脊上实现了一场“大闹天宫”。这种轻浮的言辞与高原保护的严肃性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剧了公众不满。
品牌悖论:户外装备的环保承诺与现实背离
始祖鸟作为高端户外品牌,其官网宣称“着眼长远的设计,通过产品理念、负责任的制造以及社区参与,对可持续发展进行长远考虑”。然而,这次的喜马拉雅烟花秀营销却完全偏离了轨道。
一家以“环保”为核心价值观的户外品牌,为何会选择在生态脆弱区进行火药爆破表演呢?
有报道称该项目曾计划在日本和法国实施,但因环保问题被拒,最终转至西藏。这引发了关于双重标准和消费自然的质疑。
相比之下,户外品牌猛犸象为纪念150年前人类首次攀登马特洪峰,在阿尔卑斯山脊使用无污染头灯点亮了一条“灯光火龙”。这种方式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证明了纪念历史、表达艺术与保护环境并不矛盾。
反思与出路:从营销炒作到真正环保
这场争议引发了人们对如何用艺术表达对自然敬畏的思考。真正伟大的作品,只是经过大地,从不曾改变过大地。最高级的艺术,是让自然成为艺术本身,而我们只是那个揭幕人。
对于始祖鸟而言,真正的救赎不在于公关话术,而在于实际行动。品牌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环保承诺,将可持续发展真正融入商业决策的每一个环节,而不是仅仅作为市场宣传的噱头。
企业应建立真正的环保伦理观,在商业利益和社会责任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意味着在某些时候,为了原则放弃一些吸引眼球的市场机会。
调查组已经赶赴现场,始祖鸟承诺将依据评估结果与社会各界的反馈展开及时有效的补救行动。但品牌信任的修复,远比修复一片草甸要困难得多。烟花绽放的短暂华丽早已散去,而山体上的伤痕可能需要数十年才能愈合。对于户外品牌来说,最高的海拔不是山峰的高度,而是环保理念与商业实践之间的落差。
作为消费者的你,还会购买始祖鸟吗?评论区说说你的看法。
来源:公关世界杂志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