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看着她们一个黑西装优雅,一个白西装飒爽,状态好到让医美行业的KPI都显得有点尴尬,一堆人开始熬鸡汤,说什么岁月从不败美人,说什么坚持就是胜利。
朋友们,事情是这样的。
最近一场时尚活动,把45岁的宋佳和45岁的张柏芝两位老师凑到了一起,然后全网都开始复读一件事:
顶级自律。
看着她们一个黑西装优雅,一个白西装飒爽,状态好到让医美行业的KPI都显得有点尴尬,一堆人开始熬鸡汤,说什么岁月从不败美人,说什么坚持就是胜利。
我一看就笑了。
笑得很大声,差点把我的泡面都给笑喷了。
自律?朋友,别用这么温情脉脉的词汇,来粉饰这个世界上最冰冷、最残酷的商业逻辑。
这哪里是什么自律,这分明就是一场长达二十年,针对“核心生产资料”进行的、颗粒度细到令人发指的资产保值增值计划。
我们看到的不是两个女明星,我们看到的是两家运营状况极佳的百年老店,在向资本市场展示自己最新一季度的、闪闪发光的财报。
而她们的脸和身体,就是这份财报的封面。
你以为张柏芝的“生图即精修”是天生丽质?别闹了,在资本的世界里,没有天生丽质,只有成本控制与超额回报。
那张没有一丝医美僵硬感的脸,是顶级供应链管理的结果。所谓的低糖高蛋白饮食,就是对生产原料的严格品控,所有可能导致“产品”折旧的糖分和高油高脂,都是必须被砍掉的劣质供应商。
所谓的瑜伽和游泳,就是对“厂房设备”的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机器运转流畅,能够随时应对高强度的“生产任务”。
这跟我们打工人为了不被优化,拼命考证、学新技能,有什么本质区别吗?没有。唯一的区别是,我们的生产资料是PPT和Excel,而她们的生产资料,就是她们自己。就很离谱。
再看宋佳老师,她那个“热量均衡”原则,听起来是不是特别科学,特别人性化?
翻译成商业黑话就是:一套极其精密的动态财务风险对冲模型。
这顿饭的“支出”(热量)超标了,构成了潜在的“财务风险”(发胖),那么下一顿就必须启动“紧缩政策”,用低热量食物来“削减开支”,实现整个财务周期的“收支平衡”。
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吃饭了,这是在用管理一家上市公司的逻辑在管理自己的新陈代谢。每一口食物的背后,都是ROI的算计,都是对“资产负债表”的深思熟虑。
我们普通人吃饭是为了爽,她们吃饭是为了“交付”。
这种精确到卡路里的运营方式,很多创业公司的CEO看了都要流泪,直呼自己活得太糙了。
所以,别再吹什么“融入生活的习惯”和“科学理性的规划”了。这两种模式,本质上都是CEO的不同管理风格。
张柏芝老师的模式,更像是乔布斯式的“现实扭曲力场”,把严苛的自我管理内化成一种本能,用强大的精神力去驱动肉体这部机器,强调的是创始人IP与产品的深度绑定。她不需要外界的KPI,因为她自己就是最严苛的产品经理。
而宋佳老师的模式,则更像是库克式的“运营大师”,万物皆可量化,一切皆有方法论。她把自己的身体看作一个复杂但可控的系统,通过建立SOP(标准作业程序),来确保系统的稳定输出。
一个是理想主义驱动的极致主义,一个是现实主义指导的精细化运营。
路径不同,但目标高度一致:确保核心资产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不仅不贬值,还要持续增值,以维持其在赛道内的议价能力和商业价值。她们不是在对抗时间,她们是在对抗商业世界里的“熵增定律”。
所以,当普通打工人还在为35岁危机焦虑时,这两位45岁的“董事长”,早已经用二十年的时间,给自己构建了深不见底的护城河。
这条护城河,是用无数顿拒绝了的美食、无数次流下的汗水、无数个早睡的夜晚砌成的。
我们看到她们光鲜亮丽地坐在那里谈笑风生,好像一切都云淡风轻。但那背后,是她们对自己这部“血肉机器”二十年如一日的压榨与规训。
每一次镜头前的完美亮相,都是一次成功的“产品发布会”;每一次“状态真好”的热搜,都是一次漂亮的“市值管理”。
这根本不是生活,这是生存,是她们那个修罗场赛道里的基本盘。
我们羡慕她们的“冻龄”,本质上是在羡慕一种极致的投入产出比。但我们往往忽略了那恐怖的“投入”本身。
就像我们看到学霸考了满分,觉得他好牛逼,但我们没看到的是,在我们刷剧打游戏的时候,他在通宵干 cinquième édition(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张柏芝可以素颜推着两个大箱子健步如飞,那不是因为她天赋异禀,而是因为她的“发动机”常年保持在高性能模式。宋佳能在各种角色里游刃有余,也是因为她有足够的精力储备去支撑这种高强度的创作消耗。你看,连职业路径的选择,都逃不出这该死的资产保值逻辑。
所以朋友们,别再轻易被“自律带来自由”这种鸡汤给灌迷糊了。
对于金字塔尖的她们而言,自律不是通往自由的路径,自律是她们的“劳动合同”,是她们不得不遵守的“员工手册”。自由,是这种极致自律成功后,市场奖励给她们的“期权”。
她们的故事,对我们普通人最大的启发,可能不是让我们也去计算每一口饭的热量,而是让我们看清一个朴素的道理:
任何你看起来毫不费力的牛逼背后,都隐藏着你看不到的、近乎自虐的苦逼。
只不过,她们的战场在聚光灯下,她们的KPI是容貌和身材;而我们的战场在格子间里,我们的KPI是老板那张阴晴不定的脸。
(写到这里我蚌埠住了)
大家都是为了混口饭吃,只是商业模式不同罢了。
所以,下次再看到她们,别光顾着惊叹了。
不如为自己,也为她们,这些在各自的“血汗工厂”里苦苦支撑的打工人,默默点个赞吧。
本报(台/网)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积极向上的社会正能量。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核实处理。小编写文不易,期盼大家多留言点赞关注,小编会更加努力工作,祝大家生活一路长虹。
来源:嗨玩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