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转基因食品绝大多数与孟山都无关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6:05 1

摘要:在公众对转基因的讨论中,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将“转基因食品”与“美国孟山都公司”直接划等号,甚至认为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皆由孟山都发明。但事实上,孟山都仅是美国转基因产业发展中的参与者之一,而非唯一主导者;美国市面上流通的目前已批准或商业化应用的9000多种转基因相关

在公众对转基因的讨论中,一个常见的误解是将“转基因食品”与“美国孟山都公司”直接划等号,甚至认为转基因技术及产品皆由孟山都发明。但事实上,孟山都仅是美国转基因产业发展中的参与者之一,而非唯一主导者;美国市面上流通的目前已批准或商业化应用的9000多种转基因相关产品(涵盖作物品种、加工食品等),绝大多数都与孟山都没有关联,其背后是众多科研机构、企业共同推动的多元技术体系。

从技术起源来看,转基因作物的早期研发并非由孟山都独家启动。1983年,世界上第一批转基因作物——抗除草剂烟草,是由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科研团队与孟山都合作完成;而1994年全球首个商业化种植的转基因作物“Flavr Savr番茄”,则出自美国另一家生物公司Calgene,与孟山都并无关系。这一阶段的技术突破,更像是学术界与不同企业共同探索的结果,孟山都只是其中较早入局的企业之一。

再看美国当前丰富的转基因产品矩阵,其品类覆盖之广、涉及主体之多,远非“孟山都”能概括。在主粮与经济作物领域,除了孟山都曾推出的抗虫玉米、抗除草剂大豆,更多产品来自其他企业:比如杜邦公司(后与陶氏合并为科迪华) 研发的“Vistive低亚麻酸大豆”,通过基因改造降低大豆中的饱和脂肪酸,更适合健康食用油加工,该品种在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中占比曾超过20%;巴斯夫公司推出的“Clearfield系列油菜”,具备抗咪唑啉酮类除草剂的特性,解决了油菜田间杂草难除的问题,成为美国北部油菜产区的主流品种之一。

在果蔬与特色作物领域,非孟山都主导的转基因产品同样丰富。例如Seminis公司(现属先正达集团) 培育的转基因抗虫茄子,通过转入Bt基因抵抗茄子螟虫,减少农药使用量,已在美国部分有机种植区周边推广;Driscoll's公司研发的转基因抗褐变草莓,通过抑制多酚氧化酶基因表达,解决了草莓采摘后易腐烂、货架期短的难题,目前已进入小规模商业化测试阶段。此外,美国农业部批准的转基因苜蓿、转基因甜菜等品种,其研发主体多为区域性农业合作社或中小型生物科技公司,与孟山都没有技术或产权关联。

即便是在加工食品领域,美国市场上标注含转基因成分的零食、酱料、谷物制品等,其原料也并非依赖孟山都产品。例如超市中常见的转基因玉米制作的玉米片,原料可能来自先锋良种公司(杜邦旗下)的“Pioneer 3751玉米”;用转基因大豆制作的酱油、沙拉酱,原料大豆也可能是科迪华公司的“Roundup Ready 2 Xtend大豆”(该品种虽与孟山都曾有技术合作,但后期产权与推广已归科迪华)。这些产品的存在,直接证明美国转基因食品供应链的多样性,孟山都并非唯一源头。

普通公众对孟山都的“深刻印象”,更多源于其早期在转基因作物推广中的市场活跃度,以及部分争议事件被自媒体营销号的传播效应。但将所有转基因产品都归为孟山都旗下,本质上是混淆了“单个企业”与“整个产业”的边界,也忽视了转基因技术在数十年发展中形成的多元协作格局。理解转基因,首先需要跳出单一企业的标签化认知,以更全面的视角看待技术背后的科研力量与产业生态——这才是破除误解、理性认知的基础。

最后,亚运会组委会也欢迎转基因食品。

来源:怀疑探索者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