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万亿蛋糕摆眼前!银发经济却无巨头,老年人的钱都去哪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6:17 1

摘要:还记得“足力健老人鞋”吗?那句“专业老人鞋,就穿足力健”的广告语,在电视上可是耳熟能详。曾经它就是老人鞋领域的代名词,风光无限。街边的门店,从红底白字悄然变成了绿色,进去一看,咦?

你可能已经习惯了城市的喧嚣,年轻人的追逐,各种新潮消费的迭代。但如果我说,在你我身边,一个拥有20万亿潜力的巨大市场正悄然生长,你是否会感到惊讶?

这个市场的主角,就是我们的父辈、祖辈,老龄人群。他们手里握着78万亿的财富,人均存款26.4万,储蓄率高达60%!

这简直就是一座金山,按理说,应该早有无数英雄豪杰在这片土地上开疆拓土,诞生出像华为、阿里巴巴那样的“阳光巨头”才对。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还记得“足力健老人鞋”吗?那句“专业老人鞋,就穿足力健”的广告语,在电视上可是耳熟能详。曾经它就是老人鞋领域的代名词,风光无限。街边的门店,从红底白字悄然变成了绿色,进去一看,咦?

怎么除了鞋,还摆上了有机食品,速冻水饺、鸡蛋,都是些生活必需品,价格还挺亲民。抖音直播间里,这些平价食品更是成了常客。

这番操作,让人不禁要问:曾经的老人鞋“霸主”,怎么突然去卖起了菜?这背后,藏着银发经济这片看似繁荣的土地上,更深层的困境。

十年前,足力健的创始人张京康是个有心人。他发现,市场上给老年人设计的鞋子简直少得可怜。于是,他没选择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而是走进了社区,和老人们唠家常,仔细观察他们的脚型,耐心地收集数据。

最终,他总结出老年人对鞋子的三大核心需求:防滑、轻便、舒适。这三点,精准地击中了痛点,也成就了足力健最初的辉煌。2015年,大手笔请来知名演员代言,豪掷2亿广告费在央视狂轰滥炸,短短几年,门店开遍全国,2019年营收飙到40亿,妥妥的行业龙头。

然而,这耀眼的成功就像烟花,绚烂一时却迅速陨落。为了迅速抢占市场,足力健似乎把重心都放在了营销上,却忽视了产品最核心的“质量”二字。结果产品耐磨性不达标、强度不合格,频繁被点名。

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足力健的投诉堆成了山。再加上疫情的冲击,线下门店大量关门。如今的足力健,背负着7亿元的巨额债务,每年70%-80%的收入都用来还债。昔日的“老人鞋帝国”轰然倒塌。

足力健的转型,与其说是战略升级,不如说是生存挣扎。它用自己的经历告诉我们:在银发市场淘金,光有流量和营销远远不够,忽视了品质和信任,再大的帝国也会分崩离析。

你可能会好奇,难道没人能在这么大的市场里捞到真金白银吗?当然有。比如浙江安吉,就有一家企业,靠着免费旅游体验,推销磁疗床垫,在两三个省份,一年也能做到近30亿的收入。

但这种模式,往往是“隐形”的,难以复制,更重要的是,它很难代表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方向。这些“闷声发大财”的故事,更像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无法成为普遍经验。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为什么一个如此诱人的市场,却难以诞生出被大众认可、阳光健康的“巨头”?

其实,症结在于银发市场存在一个巨大的“财富悬崖”和“需求分化”。

想象一下,你面前有一片广阔的土地,但它被一道巨大的鸿沟分割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富饶的平原,这里的老人,大多是机关单位退休人员,他们月均退休金有6000多元,消费能力强,对品质和服务有更高的要求。

另一部分则是贫瘠的山地,这里的老人,可能是企业退休人员,月均3000多元的退休金,更关注性价比;还有广大的城乡居民,每月只有200多元的养老金,他们的需求更多是基础的生存保障。

这种巨大的收入差异,直接导致了老年人群体需求的分散化。企业想抓住“有钱有闲”的那部分人吧,市场容量有限,竞争激烈.想覆盖广大的普通老人吧,他们的购买力又相对较弱,利润空间被挤压。这就像让你去设计一款产品,既要满足开豪车的富人,又要满足骑电动车的普通百姓,这难度可想而知。

咱们再看看几个具体例子,或许能更清晰地看到这种困境。

养老机构听起来是个朝阳产业吧?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3年,全国养老机构数量每年以15%的速度增长,到2024年底将达到36万家。这说明市场需求旺盛,大家都看好这个赛道。然而,残酷的现实是,这些机构的平均入住率只有45%!

以头部企业泰康之家为例,他们采用的是重资产模式,投入了超过600亿元,本以为能坐收高额回报。结果呢?毛利率从2022年的31%,“跳水”到2024年的12.3%。这是为什么?

因为大部分老人每个月能承受的养老费用,其实只有3000元以下。高端养老机构门槛太高,普通家庭望而却步。而那些能负担得起的少数人,又不足以撑起整个市场的需求。

低端养老机构如果价格压得太低,又难以保证服务质量,更别提盈利了。高不成低不就,这让养老机构这个赛道,变成了一个“烫手山芋”。

保健品这三个字在很多老年人耳中,或许代表着健康与希望。但对于我们年轻人来说,它往往与“坑老”联系在一起。曾经的行业巨头汤臣倍健,也面临着困境。医保政策调整和电商冲击,让他们的经销商减少了200家,今年一季度线下收入暴跌42.62%。

更让人痛心的是,一些不良商家,正是瞄准了老年人信息相对闭塞、渴望健康的心理。他们通过各种虚假宣传、情感营销,把普通的商品包装成“包治百病”的“养生神器”,高价售卖,甚至借机进行非法集资。

2024年,保健品投诉中,虚假宣传占比超过了70%,传销类案件激增150%!这不仅仅是市场乱象,更是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巨大伤害。当信任被一次次透支,这个市场就变得乌烟瘴气,真正的优质产品也难以出头。

银发经济就像一个巨大的、尚未被完全理解的迷宫。它充满机遇,也遍布挑战。企业在其中摸索,既要满足老年人对性价比的追求,又要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既要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又要警惕陷入低价恶性循环的陷阱。

只有当我们真正理解了老年人的需求,尊重了市场的规律,并且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呵护这个特殊的群体,我们才能期待,在这20万亿的银发市场中,出现那些真正闪耀着人性光辉的“阳光巨头”。

来源:奇闻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