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
本文1935字 阅读4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陈阿姨今年67岁,为了改善失眠,医生给她开了右佐匹克隆。刚开始效果还不错,睡得挺香。可用了不到一周,她突然觉得头晕、走路摇晃,还时不时恶心呕吐。家人以为是脑供血不足,赶紧送她去医院。
结果医生一查,发现她和右佐匹克隆搭配吃错了药——她自己加吃了氟西汀,还没告诉医生。本以为是“助眠+抗抑郁”双保险,结果差点出事。
像陈阿姨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一些常见药物和右佐匹克隆一起使用时,不但睡眠没改善,还可能引发严重副作用。
到底右佐匹克隆是什么药?它为什么不能和这3类药一起吃?今天药师就来详细说说。
右佐匹克隆是一种非苯二氮卓类的短效催眠药,常用于入睡困难、夜间易醒、睡眠浅等问题。
它通过作用于大脑内的GABA受体,提高神经的抑制信号,让人更容易入睡,也不容易半夜醒。
和传统的地西泮、艾司唑仑相比,它的副作用相对更小,不容易产生依赖,被认为是“更安全的安眠药”。
但“安全”≠“随便吃”。右佐匹克隆在临床上属于处方药,必须由医生评估后开具。不能长期服用,也不能随意和其他药物合用。
右佐匹克隆最怕什么?就是和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类药物联用。简单说,它怕“帮倒忙”的药,一起用反而让大脑“抑制过头”,甚至出现昏迷、呼吸抑制等风险。
以下3类药,最常见,也最容易出问题。
1.抗抑郁药:比如氟西汀、帕罗西汀
这类药属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很多人同时有焦虑和失眠,于是自己加上抗抑郁药“联用”。
但问题是,SSRI类药物会通过肝药酶CYP3A4影响右佐匹克隆的代谢,让它在体内浓度升高,副作用也跟着增加。
常见表现包括:白天嗜睡、头晕、注意力下降、反应迟钝。严重时甚至出现意识模糊、失语、步态不稳。
2.抗过敏药:比如苯海拉明、氯雷他定
很多人晚上鼻塞、打喷嚏,会吃点抗过敏药助眠。殊不知,这类药也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和右佐匹克隆一起吃,等于给大脑“双重麻醉”。
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出现夜间跌倒、短时记忆减退、起夜迷糊等,风险很高。
3.镇静类中成药:比如安神补脑液、柏子养心丸
别小看这些“草药成分”,它们很多也含有镇静催眠作用。和右佐匹克隆叠加后,会让人过度镇静,甚至影响第二天白天的清醒状态。
有些人早上起床后感觉“像没睡醒”,整天迷迷糊糊,可能就是这两类药叠加效应在作祟。
有些人以为:“不就是多睡一会儿嘛,有啥大不了?”其实,中枢神经系统过度抑制,远比你想的要严重。
轻则:白天困倦、注意力不集中、反应慢,影响工作生活。
重则:跌倒骨折、夜间意识障碍,甚至出现呼吸抑制、心跳变慢等严重并发症,特别是老年人和基础病患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一项研究指出,65岁以上老年人因不合理安眠药联用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高达18.7%,是普通人群的近3倍。
既然右佐匹克隆风险不小,是不是就不能用了?当然不是。关键是科学用药,避免踩雷。
第一,必须遵医嘱使用,不要自己加药。
右佐匹克隆不能长期服用,一般建议不超过4周。如果伴有焦虑、抑郁等问题,医生会根据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第二,不要和其他“助眠药”叠加使用。
无论是中成药、褪黑素,还是抗过敏药,都不要擅自“配合”使用。想睡得更好,反而可能睡得更危险。
第三,尽量睡前服用,避免白天服用。
右佐匹克隆作用时间约为6-8小时,白天吃容易嗜睡、反应迟钝,影响安全。
第四,服药期间避免喝酒。
酒精同样会抑制中枢神经,与右佐匹克隆一起使用,可能加重抑制作用,增加风险。
第五,不要突然停药。
长期服用后突然停药,可能出现“反跳性失眠”,应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用。
很多人一遇到失眠就想到吃药,忽视了行为调整才是根本。
研究发现,认知行为疗法(CBT-I)对慢性失眠的长期疗效,优于药物治疗。而规律作息、少看手机、戒咖啡、睡前冥想等,都是有效的非药物干预方式。
如果非要吃药,一定要在医生和药师的专业指导下使用,避免“药吃对了病却更严重”。
结语右佐匹克隆不是“万能安眠药”,和多种常见药物存在严重相互作用。错误联用,轻则白天迷糊,重则生命危险。
每天都有不少人因为“药吃错”进了急诊。希望看完这篇文章,你能避开这些看不见的健康陷阱。
用药这件事,真的马虎不得。
《中国老年学杂志》2021年第41期,《老年人安眠药使用不良反应分析》
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临床合理用药指导手册(2022年版)》
来源:科学用药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