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罗永浩道歉了?西贝创始人贾国龙:假的 不能信!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5 02:55 1

摘要:花98块点一份青椒小炒肉,后厨撕开塑料袋倒进微波炉叮两分钟端上桌,这顿饭你咽得下去吗?

花98块点一份青椒小炒肉,后厨撕开塑料袋倒进微波炉叮两分钟端上桌,这顿饭你咽得下去吗?

西贝老板贾国龙深夜发朋友圈:那封道歉信是假的。

配图是一张截图,标题写着“贾国龙向罗永浩低头”,落款还盖着西贝公章。

他连打三个感叹号,说公章编号都不对,造假的人太懒。

截图传了不到三小时,阅读量冲破两千万,比西贝新品发布会热度还高。

罗永浩没回怼,只发了一张湖南菜账单:七个热菜370元,人均40块。

照片里每盘菜都冒热气,盘子边缘有油星溅出来的痕迹。

他配文说,现炒的菜锅底有锅气,预制菜的水汽在盘底积成一汪。

网友问是不是要带货,他回:带个鬼,只想看看哪些牌子能把人吃吐。

有人把西贝美国门店菜单扒出来,同样一份牛肋骨,纽约卖22美元,国内卖168元。

纽约门店后厨视频里,厨师拿整扇牛肋排进烤箱,国内门店后厨被拍到用铝箔袋直接加热。

视频下架前,弹幕刷屏:原来差价花在机票上。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4月发布的报告写了,92%的连锁餐企使用预制菜,平均成本下降28%,出餐速度提一倍。

报告没写的是,这些菜端上桌时,菜单上仍标着“现炒”“手工”。

北京消协随机抽了30家外卖店,21家把预制菜当现炒卖,其中17家溢价超过50%。

预制菜国标今年还在征求意见,目前只有团体标准。

团体标准不强制,企业可签可不签。

换句话说,只要不用变质原料,就不算违规。

律师说,消费者想维权得先证明餐厅欺诈,得拍到后厨拆袋视频,还得自费送检。

一套流程下来,餐费十倍赔偿可能还不够打车钱。

贾国龙在直播里解释,西贝用的是“预烹”,不是预制。

预烹是中央厨房把菜做到九成熟,门店再炒30秒。

网友问:那冷冻米饭算什么?

他沉默两秒,说那是“技术保鲜”。

弹幕刷过一排问号:技术保鲜能把东北大米弄成胶状?

罗永浩准备测评的事被供应链的人盯上。

一家小厂销售私信他,愿意出30万封口费,只求别把自家品牌放进黑名单。

罗永浩把聊天记录晒出来,名字打码,配文:才30万,看不起谁。

第二天,该厂网店所有商品下架,客服自动回复:仓库漏水,暂停发货。

胖东来去年把蔬菜进货价贴在货架上,土豆进价1块2,卖1块3,毛利8%。

大爷大妈凌晨五点排队,不是图便宜,是想买安心。

餐饮要是也贴成本,西贝那盘168元的牛肋排敢不敢写:进货价38元,加热袋3毛,卖168?

真写了,可能没人骂预制菜,只会骂自己钱包太瘪。

有人算过一笔账,同样一道酸菜鱼,预制版本成本6块8,门店加热卖48;现杀版本成本22,卖68。

多数消费者看见48和68,直接选48。

吃完骂娘,是因为没人提前告诉,48的那份是加热袋里的。

透明不是把账单拍脸上,而是把选择权放手上。

想省钱吃加热菜可以,别收现炒的钱。

罗永浩的测评还没出,已经有人先动手。

抖音一个博主买了12款半成品宫保鸡丁,拆袋后统黄瓜、花生米,盲测让路人试吃。

结果最贵的一款被吐槽最狠:肉丁碎成渣,酱汁甜到发齁。

厂家留言抗议,博主回:好吃就不怕测,怕测就别卖。

西贝公关部连夜开视频会议,议题只有一行字:要不要把“预烹”改成“现炒预处理”。

参会的90后实习生小声问:干脆写清楚步骤,省得天天辟谣。

总监瞪他:写清楚谁还愿意多花一百块?

实习生闭嘴,心里骂了句活该。

预制菜不是原罪,藏着掖着才是。

纽约门店不用加热袋,是因为美国法律要求餐厅公示加工方式,违规一次罚两万美金。

国内没罚则,自然能省就省。

消费者要的不是回到锅灶烟火的时代,只想知道嘴里嚼的到底是什么。

把选择权还给点菜的那个人,比任何道歉信都管用。

下次点菜前,先问服务员:这盘菜是厨房现炒,还是拆袋加热?

如果对方眼神飘忽,直接起身换店。

钱包在自己兜里,别等测评出来才后悔。

来源:沐南财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