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与国际制图大会(ICC)的“地图情缘”——一场跨越十二年的世界对话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5 18:18 1

摘要:如果说每幅地图都藏着故事,那么青岛与国际制图大会(ICC)的十二年,便是跨越四海的“情感长卷”。从2013年初登国际舞台,到2025年温哥华再次载誉而归,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勘测院”)用一件件匠心独具的地图作品、一次次真诚热烈的交流,让中国地图

如果说每幅地图都藏着故事,那么青岛与国际制图大会(ICC)的十二年,便是跨越四海的“情感长卷”。从2013年初登国际舞台,到2025年温哥华再次载誉而归,青岛市勘察测绘研究院(以下简称“青岛勘测院”)用一件件匠心独具的地图作品、一次次真诚热烈的交流,让中国地图文化在国际舞台熠熠生辉。

这不仅是地图,更是一种“青岛式的浪漫”

很多人对地图的印象还停留在“引途识路”的工具阶段,但在青岛勘测院的地图文化人看来,地图是一种独特的语言,是一种承载文明的载体,更是一种跨越疆界的浪漫诗篇。

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代表在展区合影

今年8月,第32届国际制图大会(ICC)在加拿大温哥华举行,青岛勘测院再次受邀参会。作为国际制图协会(ICA)主办的最高水平学术会议,该大会被誉为“地图领域的奥斯卡”,而这已不是青岛勘测院首次亮相这一国际舞台。

从2013年开始,青岛勘测院就像一位从不缺席的“优等生”,持续携匠心之作亮相国际舞台。他们的足迹遍及欧洲、非洲、亚洲与美洲,以精湛的制图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向世界传递中国在地图文化领域的创新声音。

蓝印·青岛老街地图

漆境山海——新中式漆画地图

以第31届国际制图大会为例,《蓝印·青岛老街地图》荣获故事地图类专家评审第一名,夺得该类别最高奖项,实现了我国在这一奖项上零的突破;《漆境山海——新中式漆画地图》则斩获挂图类公众投票奖。这些作品以地图为舟,承载红瓦绿树的老街韵味与碧海蓝天的城市气质,于方寸之间融汇青岛独有的风情与故事,向世界娓娓道来这座城市的动人篇章。它们不仅是一幅地图,更是一份深具城市情怀的“青岛式浪漫”,向国际友人展示着青岛独特的美学气质与开放包容的城市脉搏。

新身份·新起点:“ICA企业会员”全票通过

在刚刚落幕的国际制图协会(ICA)会员代表大会上,青岛勘测院迎来高光时刻——经全体会员代表一致通过,正式成为ICA企业会员。

ICA企业会员证书

以往更多是“参与者”,而这一届,青岛勘测院实现了“身份的升级”。要知道,ICA的会员多以国家机构为主,企业会员可谓凤毛麟角。青岛勘测院凭借卓越成就与行业影响力,不仅成功入会,更是以“全票通过”的方式获此资格。这份荣誉,是青岛勘测院用一件件扎实的作品、一次次技术的突破,日积月累、脚踏实地拼出来的,也是国际同行对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实力的认可。

与加拿大政府共同评选为金牌合作伙伴

与此同时,青岛勘测院还成为本届大会的金牌合作伙伴,与加拿大政府同级并列“金牌”。荣誉之外,更有责任。会议期间,青岛勘测院还受邀为青年制图学者颁发获奖纪念品。这些纪念品既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与温哥华本地风情,又蕴含浓厚的地图文化元素,是来自青岛的“私人订制”,也是一张跨越山海的文化名片。

主会场宣传展示青岛并受邀为国际青年制图学者颁发奖品

从参与到获奖,从颁奖到合作,青岛勘测院正以不断升级的国际身份,在世界地图制图领域书写着更加辉煌的篇章。

粉丝跨洋来见面:一条丝巾,两届情缘

如果你觉得国际制图大会只是个严肃的学术场合,那就错了。2023年,在南非开普敦国际制图大会的会场上,一位澳大利亚女学者在青岛勘测院专门为当届制图大会设计的“开普敦城格地图”丝巾前驻足良久、眼泛光芒,连连惊叹“amazing”,工作人员见她如此喜爱(不撒手),便慷慨相赠。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没想到,2025年温哥华大会上,“她来了,她来了,她戴着那条丝巾走来了!”青岛勘测院的技术人员一眼就认出了她——颈间的丝巾,就是最好的“入场券”。信物在此,铁粉无疑。这份跨越时空的热爱,无疑是对青岛勘测院作品最真挚的认可。更令人欣喜的是,一番交流结束后,她的颈间又多了一条青岛勘测院为本届大会特别定制的“温哥华城格地图”。

两届大会,两条丝巾,见证了一场跨洋的“双向奔赴”。她说:“我太爱这些作品了,它们不只是地图,更是艺术。”

2023年-故事地图类专家评审第一名

2023年-挂图类公众投票奖

会后才知道,这位“丝巾粉丝”原来是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地图学教授。她被中国测绘团队的创意深深打动,现已向青岛勘测院发出邀请,希望他们前往澳洲开展学术交流。

文化的感染力,从来不需要翻译。它如同那条承载着两届大会记忆的丝巾,轻轻缠绕在心间,传递着温暖与共鸣。青岛勘测院与这位澳大利亚教授的故事,正是地图文化跨越国界、连接心灵的生动写照。

双奖之作!《郑和航海新图》惊艳温哥华

本届比赛,青岛勘测院共有三件作品入围。最终,《郑和航海新图》从全球245件顶尖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同时斩获航图类“荣誉提名奖”与“观众投票奖”两项荣誉。

郑和航海新图局部

专家评委的认可见证其专业高度,观众投票奖代表人气爆棚——这张从明代“驶”来的航海图,穿越千年时空,经新时代地图工作者的艺术再造,于今日世界再度绽放光芒。

青岛勘测院的设计团队以现代创意致敬历史经典,用扎实作品生动诠释“传承古文明、成就新经典”的文化理念。一件作品,双重嘉奖,真正实现了“既叫好,又叫座”。

郑和航海新图获奖证书--航图类荣誉提名

郑和航海新图获奖证书--航图类公众投票

而这并非全部。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青岛勘测院作为中国地图文化创意产业联盟的理事长单位,受中国测绘学会邀请,牵头北京、上海、重庆、安徽等地单位共同策划组织“中国地图文化展”,集中展示了我国在地图制图、文化遗产数字化、非遗技艺融合等方面的最新成果。特别是以青岛文化为主题的地图系列,以其精湛的设计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众多国际专家驻足欣赏。国际制图协会主席Georg Gartner给予高度评价:“青岛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到地图创作中,这是一个极其了不起的尝试。其他国家应向你们学习,将自身的文化特色融入地图创作,推动制图领域的多元化发展。”

“同学录”与题词:国际主席的亲笔祝福

十二年前,青岛勘测院设计的《剪纸地图》初登国际舞台,便在专家评审中摘得桂冠,一举填补国内空白。当时颁奖的国际制图协会(ICA)主席,正是Georg Gartner。

十二年过去,他再次当选主席。而青岛勘测院,也从国际舞台的“新秀”,变成了彼此珍视的“老友”。

ICA主席Georg Gartner现场题词并与张院长合影留念

为铭记这段跨越十二年的情谊,青岛勘测院以时间为轴、记忆为线,精心制作了一本名为《地图,青岛与世界共绘》的成果集——它既像一本“同学录”,也是一卷筑梦图,记录了2013至2025年间该院的获奖作品与成长历程。

当Georg Gartner主席翻开册子,激动之情溢于言表,欣然提笔写下:“衷心祝贺你们卓越、品质与非凡创造力的成就!”

一句话,跨越十二年,穿越大洋,让地图文化在交流中互鉴。

他们为什么坚持“走出去”?有人不解:花费如此多的时间与精力,远赴地球另一端参加一场会议,值得吗?

青岛勘测院用行动作出回答:值得。

不是因为斩获了多少奖项,也不是因为成为“企业会员”,而是因为——

地图,是一扇窗。一扇让他们走向世界、走向更高更远处的窗。

国内外专家参观地图文化展区

“走出去”,正是为了主动推开那扇窗,让中国测绘的地理信息智慧与世界对话,为测绘地理信息的国际化发展积蓄力量、埋下伏笔。

地图是媒介,文化是底色

从2013到2025,从青岛到温哥华。12年来,青岛勘测院在国际制图的舞台上,不仅展示了中国制图的技术高度,更传递出中华文明深厚而温暖的底色。如今,“站上国际舞台,讲述地图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在这里已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掷地有声的实践。

用地图说话,以作品取胜。从“空天地一体”的技术跨越,到古地图的数字重生;从非遗技艺的现代表达,到自主研发团队的不断壮大;从地图文化与时空信息创新团队入选自然资源部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到推动测绘地理信息融合业态的转型升级。青岛勘测院凭借一次次精彩亮相,让世界看到:地图不仅是地理的工具,更是文化的桥梁、文明的使者。

ICA感谢信

地图为桥,文化为脉。青岛勘测院正以独特的表达方式,让中国测绘不仅走上了国际舞台,更走进了世界视野。他们以技术为支撑、以文化为表达,真正实现了从“制图”到“叙事”的跨越。地图在他们手中,不再是冷冰冰的坐标与线条,而是有温度、有故事、有生命的文化载体。未来,也会有更多这样的“青岛表达”,让技术赋能文化,让故事跨越国界。

来源:凤凰网青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