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仝日记》第一章:美髯公的担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12:57 1

摘要:从县衙散值出来,日头已然西斜,却仍把地面烤得滚烫。我这把胡子,平日里是同僚打趣的由头,夸我有关云长之相。可一到这伏天,便成了累赘,汗珠子顺着�须往下淌,黏腻得紧。

《朱仝日记》第一章:美髯公的担当

政和五年 六月初三 燥热

从县衙散值出来,日头已然西斜,却仍把地面烤得滚烫。我这把胡子,平日里是同僚打趣的由头,夸我有关云长之相。可一到这伏天,便成了累赘,汗珠子顺着�须往下淌,黏腻得紧。

走过街角,看见卖炊饼的王老汉正与两个泼皮模样的后生拉扯,摊子被撞得歪斜,雪白的炊饼滚了一地,沾满尘土。那俩后生嘴里不干不净,似是吃了饼不想给钱。

我本可径直走过。这等市井纠纷,每日里没有十起也有八起,若都管,我这都头也就不用干别的了。

可脚步却自己停了下来。

“何事喧哗?”我走上前,声音不高,却让那俩后生动作一僵。他们回头看见是我,一身公服,还有我这张在郓城县还算有几分名号的脸,气焰顿时矮了半截。

“朱……朱都头,”王老汉像是见了救星,赶忙诉苦,“这两位客官,用了炊饼,却……”

我摆摆手,没让他再说下去。目光扫过地上沾了尘的炊饼,又看向那两个眼神游移的后生。“几个炊饼,值当什么?”我开口,却不是呵斥,反而带着点长辈式的无奈,“看你们也是有力气的后生,何处挣不出几文饭钱?为难一个老人家,传出去好听么?”

其中一个梗着脖子想辩解,我上前一步,拍了拍他肩膀,顺势将一枚碎银子塞进王老汉手里,声音沉了沉:“老汉的饼,我请了。你二人,若真短了盘缠,往南去码头上扛几天包,也饿不死。再让我在此地看见你们滋事,便不是请你们吃饼,是请你们吃板子了。”

那俩后生面面相觑,脸上青一阵白一阵,终究没敢再言语,低头匆匆走了。周围看热闹的百姓发出几声低低的哄笑,有人喊道:“还是朱都头有法子!”

王老汉拿着银子,要还给我,连连作揖。我扶住他:“罢了,几个饼钱,就当是我买了。赶紧收拾了吧,日头毒,早些收摊。”

走出一段,还能听见身后议论。“……瞧见没,这就是美髯公朱都头,仁义!”“唉,若是当官的都如朱都头这般,咱们日子就好过喽……”

这些话,听得我脸上有些发烫。我这算得什么仁义?不过是举手之劳,见不得不平事罢了。这“美髯公”的称号,与其说是夸赞,不如说是一副担子,压得我时时不敢忘形。

回到家中,小儿扑上来要我抱,一双小手搂住我的脖子,才觉今日那份因燥热和琐事带来的烦闷,消散了不少。妻子端上凉茶,说起东街寡妇家的屋顶漏雨,我盘算着明日得空,叫上雷横兄弟,一起去帮着修缮一下。

雷横那厮,性子是火爆了些,但心肠是热的,这等帮忙的事,他从不推辞。

坐在院中,暮色渐沉。我这都头,官不大,俸禄微薄。上要对得起知县相公的信任,下要安抚这一城的百姓。有时也觉得累,可每当看到如王老汉那般无助的眼神,或者听到街坊邻里一声真诚的“朱都头”,我便觉得,这把胡子,这身公服,穿得值。

但求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在这郓城一地,能护得一方百姓安稳,夜里睡得踏实,便比什么都强。

只是不知,这眼前的安稳,又能持续到几时?心头偶尔掠过晁天王、宋押司他们的身影,总觉得这世道,像这闷热的夏夜,一场暴雨,怕是迟早要来。

来源:峥峥报娱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