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什么美股能孕育出苹果、微软、英伟达这样的长牛,而A股的牛市总是短暂?为什么美国人敢长期拿股票,而中国投资者总想着“割别人一刀”?
▼预约S叔近期公开直播▼
10月份起,每周二、四、六、日上午11点直播为什么美股能孕育出苹果、微软、英伟达这样的长牛,而A股的牛市总是短暂?
为什么美国人敢长期拿股票,而中国投资者总想着“割别人一刀”?
答案很简单:
美股的底层逻辑是金融学,A股的底层逻辑是传播学。
01、制度差异:不同的赛道
美股:股东至上
上百年的历史,信息披露透明,造假成本极高(安然、瑞幸就是代价)。公司治理强调股东利益,分红和回购是家常便饭。
过去10年,美股上市公司分红+回购总额约17万亿美元;
而同期融资额不到4万亿。
回报股东的钱是融资的4.8倍。
A股:融资为主
中国股市的定位是“服务实体经济”,融资功能远大于投资功能。
过去10年,A股分红+回购合计不足融资额的1倍。换句话说,上市公司拿走的钱远多于回报股东的钱。
制度不同,决定了股东地位不同:
在美股,你像是“老板”;在A股,你常常是“提款机”。
02、金融学vs 传播学
美股:金融学逻辑
股价锚定在盈利、现金流和护城河。DCF、PE、ROE能解释大部分波动。苹果能长牛20年,是因为它的现金流和生态系统无可替代。
A股:传播学逻辑
只有约10%的股票底层是金融学逻辑(比如 美的、宁德、腾讯);
剩下90%,股价更多取决于“故事传播”。
AI 算力 → 传得最响,股价飞得最快;
医药创新→ 研报铺天盖地,但很多公司没赚钱;
军工→ 每隔几年就被拿出来讲一遍。
在A股,如果你不能掌握信息传播链条,你唯一的宿命就是韭菜。
03、传播链条的四个环节
源头层:公司高管、产业链、机构资金,最早知道信息。
加工层:券商研报、自媒体,把信息加工成故事。
扩散层:股吧、微信群、短视频,信息像病毒一样扩散。
末端层:普通散户,消息传到他们时,股价已在高位。
等你看到“XX概念大火”的新闻时,资金往往已经在出货。传播学的最后一环,就是韭菜。
04、风险偏好:决定牛熊长短的底层逻辑
风险偏好,是牛市能不能长跑的关键。
中性风险偏好→ 长牛的温床
美股投资者:多数人愿意拿时间换空间。
比特币早期参与者:很多人买了就囤,不轻易卖。
中国房子:大部分买房人不是为了炒,而是为了囤、为了住,结果房价十几年稳定上涨。
低风险偏好→ 债市长牛
日本、欧洲:居民偏低风险,追求保值,结果债券市场走了几十年大牛。
高风险偏好→ 牛短熊长
中国、韩国股市:人人都想“一夜暴富”,宁愿搏题材,也不愿慢慢拿。结果“你割我、我割你”,行情持续性差。
数据印证:标普500过去50年年化回报 10%+;
而A股投资者平均收益远低于指数本身。
市场长牛的核心,不是政策,甚至不是上市公司的质量,而是游戏参与者的风险偏好,只有中性的风险偏好,才有机会孕育长牛。
05、公司和股东:谁给谁打工?
股市表面看是“投资企业、分享成长”,但背后逻辑完全不同:
在美股,企业替股东打工;在A股,股东常常替企业打工。
1. 美股:股东是老板
在美国,股东至上不是口号,而是制度:CEO 薪酬直接和股价挂钩。
分红、回购是日常操作。标普500里,80%以上的公司有稳定分红;2023年美股公司分红接近 6000亿美元,股票回购更是超过 1万亿美元。
案例:苹果自2012年以来累计回购超过6500亿美元,相当于把一个“腾讯+美的+宁德”的总市值直接送回给股东。
在美股,你拿着龙头公司的股票,不仅能分红,还能享受公司主动托股价。
这里的公司,把股东当衣食父母。
2. A股:融资市,股东是提款机
A股很多公司上市的第一目的,不是“帮股东赚钱”,而是“圈钱”:
IPO/定增/配股:融资规模庞大。
分红习惯差:分红的公司长期占比超过三成。
大小非减持:股价一涨,公司高管立马套现。
某些题材股,上市几年净利润没几亿,融资额却轻松过百亿。对管理层来说,股东就是“最便宜的资金来源”。
3. 文化差异背后的逻辑
美股:大股东多是养老金、基金公司,逼着公司给回报。
A股:大股东往往是“实控人”或国资,散户没有话语权,公司目标更多是融资扩张。
06、案例对比:AI时代的两家公司
人工智能是过去两年的最大风口,中美市场各有代表:
中国这边是工业富联,美国那边是英伟达。
同样都踩在AI算力这条赛道上,但投资者的持股体验完全不同。
工业富联:它不是没有利润,相反,富士康体系下,它在服务器、工业互联网等领域都有实打实的盈利。问题是股价表现过于情绪化。
2023年以来,每逢AI题材火爆,它的股价就暴冲,但热点退潮时回撤也非常快。盈利是真实的,但股价走势像过山车,投资者很难长期拿稳。
英伟达:同样自2023年起,股价一路走高,当年涨幅就接近 +200%~240%,2024年继续创新高。
它的盈利增速和股价走势是高度匹配的:AI加速卡、数据中心收入暴增,业绩支撑让股价上行显得“丝滑”。哪怕有震荡,整体趋势清晰,投资者拿得住。
同样是AI赛道:
工业富联有利润,但股价过于依赖题材情绪,持股体验差;
英伟达利润不断释放,股价和业绩同频共振,持股体验好得多。
这就是两个市场的差别:在A股,赚钱公司也可能不等于赚钱股票;在美股,长牛往往伴随业绩兑现。
07、投资策略:两张试卷两种解法
A股:传播学试卷
核心策略:只玩金融学逻辑的少数票(美的、宁德、腾讯)。
辅助策略:小仓位参与热点,快进快出,不贪恋。
风险控制:永远不要当信息链条的最后一环。
美股:金融学试卷
核心策略:拥抱大公司,龙头企业才是复利机器。
指数投资:定投标普500、纳斯达克100,是普通人最优解。
风险提示:远离小公司幻想,美股小票的波动比A股还狠。
总结:
美股是慢火炖汤:耐心是重要的护城河;
A股是火锅涮菜:快进快出,才吃得到肉。
在美股,你买的是企业的未来;在A股,你买的更多是故事的传播速度。
但只要你知道考的是什么试卷,就能找对答案:
A股靠节奏,美股靠耐心;A股要避开传播学的末端,美股要抱紧龙头和指数;
来源:Spen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