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恒烁股份作为做NOR Flash芯片的代表性企业,股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短短半个多月就冲到了半年来的最高点,看起来一派向好的势头。
最近逛电子市场的人能明显感觉到,存储芯片的价格悄悄涨了。
从手机里的小存储到电脑用的内存条,上游厂商一提价,A股里的存储板块立马热了起来。
恒烁股份作为做NOR Flash芯片的代表性企业,股价也跟着水涨船高,短短半个多月就冲到了半年来的最高点,看起来一派向好的势头。
恒烁股份的K线图最近确实漂亮。从9月初开始,股价像坐了火箭一样往上窜,然而在9月26日,股价直接跌了3.15%,堪称罕见。
不过翻开财报才发现,这家公司近期在股市上的表现并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
这种“股价涨上天,业绩亏成狗”的魔幻剧情,在存储行业并不多见。
要知道,现在整个产业链都在喊涨价:三星、美光这些国际大厂控量保价,国内封测厂也跟着调涨报价。
按理说,恒烁作为NOR Flash领域的玩家,就算不能跟着吃肉,至少也该喝点汤,现实却是,它成了这波涨价潮里的“逆行者”,越涨越亏。
问题就出在恒烁卖的产品上,它主打的NOR Flash和MCU芯片,就像菜市场里的白菜土豆,谁都能种,谁都能卖,价格透明得像玻璃。
行情好的时候,大家抢着进货,厂家还能靠走量赚点辛苦钱;可一旦需求疲软,立马就变成“价格战”的修罗场。
更要命的是库存压力,芯片这东西跟蔬菜不一样,放久了不是烂掉,而是直接贬值,新技术出来了,老工艺的芯片自然就没人要了,这也是这家企业需要克服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上游都涨价了,恒烁为啥不跟着提价?
说白了,这就好比菜农涨价了,菜贩子却不敢涨价,怕顾客跑去别家买,存储芯片行业也是这个道理,恒烁做的是通用型产品,下游客户随便就能找到替代供应商,一旦涨价,分分钟被人抢走订单。
更憋屈的是,上游原材料涨价了,恒烁的成本跟着涨,但产品售价却涨不上去,成了典型的“夹心饼干”,这种情况下,行业涨价潮对恒烁来说,反而成了“成本危机”——别人吃肉,它却在替人买单。
眼看老本行越做越亏,恒烁开始了两边下注的突围战。
一边是抱紧“存储+控制”的组合拳:一边把NOR Flash升级到50nm先进工艺,另一边猛攻DDR4和NAND闪存,一边是押在了AI上。
恒烁没去跟巨头硬碰硬做高端芯片,而是瞄准了身边的小场景,更绝的是它在存算一体芯片上的布局。
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想知道恒烁啥时候能扭亏为盈,不用看复杂的财务报表,盯紧三个“信号灯”就行:
首先是库存,如果哪天突然发现存货周转变快了,说明货卖得动了,减值损失就会减少。
其次是新业务出货量。DDR4和NAND能不能拿到大订单,AI模组能不能在更多场景落地,直接决定了营收能不能涨。
最后就是毛利率,只有当产品有了议价权,毛利率开始回升,才说明真正熬过了冬天。
其实恒烁的底子不差,工艺技术跟得上,新业务也有亮点,缺的就是熬过冬天的现金流。
对这家公司来说,现在最关键的不是蹭涨价潮的热度,而是赶紧把库存清掉,把新客户拿下,把AI业务做起来。
其实这波涨价潮可能只是暂时的,就像菜市场偶尔的行情波动。
真正能活下去的企业,从来不是靠跟风涨价,而是靠手里有别人拿不走的“硬菜”。
恒烁这场突围战,究竟是昙花一现,还是真能熬到春天?
或许下一份财报,就能给出答案。
来源:聆听史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