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580块听《五环之歌》跑调三遍,这钱花得比我妈买保健品还冤。”成都观众这句吐槽,把岳云鹏演唱会推上热搜,也把德云社的“体面”撕了个口子。
“1580块听《五环之歌》跑调三遍,这钱花得比我妈买保健品还冤。”成都观众这句吐槽,把岳云鹏演唱会推上热搜,也把德云社的“体面”撕了个口子。
票是真贵。
内场第一排1580元,比肩张学友,贵过李荣浩。
开票那天,大麦页面卡了三次,黄牛把价格炒到2800,粉丝还在喊“冲”。
结果进场一看,节目单上写着“相声+音乐”,其实就是岳云鹏拉着孙越唠了四十分钟家常,再唱五首歌,其中《五环之歌》返场两次,第二次直接忘词,观众替他把副歌唱完。
有人当场喊退票,保安拿手电照过去,声音被淹没在“退票”二字的波浪里。
这不是第一次。
去年秦霄贤在上海办“生日粉丝见面会”,票价980,流程是打游戏、吃蛋糕、唱两首网络神曲,被豆瓣网友打出3.2分。
再往前,张云雷把《探清水河》唱成演唱会主打,票价1280,现场荧光棒一片绿,老观众摇头:“相声园子愣是变成爱豆打歌台。”德云社的算盘很直白:相声剧场一张票最高380,翻四倍做音乐,钱来得快。
可观众不是傻子,听歌要听音准,不是听“情绪价值”。
郭德纲在直播里回怼:“又不违法,他愿意唱就让他唱。”还拿刘德华三栖举例。
可刘德华唱《忘情水》不跑调,跳舞不划水,拍电影能拿金像奖。
岳云鹏呢?
去年《跨界歌王》现场,专业评委给出评语:“音准飘忽,节奏依赖乐队兜底。”数据更直接:QQ音乐显示,岳云鹏单曲评论区80%在刷“相声演员可爱”,只有不到10%在聊旋律。
换句话说,大家是来“看人”,不是来“听歌”。
当“人”的滤镜被高价碾碎,翻车就成了必然。
德云社的困境更扎心。
传统剧场收入见顶,小园子最多坐三百人,一场卖十万块,分到演员手里寥寥。
音乐、综艺、直播带货,是来钱最快的“第二曲线”。
可曲线越陡,口碑越斜。
张云雷靠《探清水河》火出圈,立马发数字专辑,销售额破千万,结果豆瓣音乐评分5.1,低于同届《中国好声音》亚军。
秦霄贤上《跑男》刷脸,回剧场被老观众吐槽“基本功退步,贯口像背课文”。
观众分流了:粉丝追行程,老观众喊“变味”,两边都不买账。
有人翻出2005年的老视频,郭德纲在广德楼说《西征梦》,台下没有荧光棒,没有应援幅,观众笑得拍大腿。
那天最高票价80块,散场后观众蹲在马路牙子复盘包袱,舍不得走。
现在,德云社年营收 reportedly 破15亿,其中七成来自综艺、电商、演唱会。
数字漂亮,却像吹胀的气球,针一扎就破。
针就是那张1580的票根——它提醒所有人:当“艺术”变成“SKU”,情怀就沦为溢价标签。
接下来怎么走?
三条路摆在眼前。
其一,把音乐做专业:请职业制作人,提前半年练唱,像张云雷那样真发专辑,至少让音准对得起票价。
其二,把票价做分级:相声园子继续380,音乐专场请按live house标准定价,最高680,别再拿“粉丝经济”割韭菜。
其三,把选择权还给观众:开票前写明“本场含相声40分钟”,不玩文字游戏,买不买自己决定。
最怕的是继续装糊涂,把翻车当成“黑红也是红”,那“德云社”三个字的金字招牌,迟早被高价磨成塑料。
演出结束那晚,成都场馆外下起了雨。
没退成票的姑娘把1580的票根扔进垃圾桶,嘟囔了一句:“我一个月房租,就买了五音不全。”雨把墨迹冲花,纸团滚到路边,像给这场闹剧盖了个潦草的章。
体面不是师父一句“不违法”就能撑住的,它得靠真本事、真票价、真尊重。
否则,下一次开票的倒计时,就是口碑崩塌的倒计时。
来源:魔法辰星n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