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别急着砸盘,先把茅台从抽屉里拿出来吹吹灰——2024年的白酒,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听见风声就腿软的“政策巨婴”。
“禁酒令”又来了?
别急着砸盘,先把茅台从抽屉里拿出来吹吹灰——2024年的白酒,早就不是当年那个听见风声就腿软的“政策巨婴”。
先甩三组刚出炉的数字:
1️⃣ 2023年整个行业营收7563亿,同比+9.7%,比口罩那三年平均增速还高出一截;
2️⃣ 政务采购只占5%,民间婚宴、满月、乔迁、春节送礼把67%的杯子填得满满当当;
3️⃣ 抖音白酒GMV翻1.4倍,年轻人一边抢1499的飞天,一边把15度的果味白酒当气泡水吨吨吨。
看懂没?
政策早就不坐在主桌,买单的是你我身边的红事白事和直播间里的“老铁冲一波”。
八项规定最狠那年,行业一夜蒸发4000亿市值,酒厂老板排队去电台做“深度忏悔”。
现在回头看,那轮血洗把杂牌洗出去八成,龙头反而拿到通行证:CR5市占率从18%飙到42%,前五家吃掉近一半利润,典型的“剩者为王”。
茅台更夸张,营收从300亿干到1500亿,股价年化18%,把“政策吓破胆”的段子手脸都打肿。
真正该担心的不是文件,是渠道肚子。
部分二线品牌为了报表好看,拼命给经销商压货,终端价格倒挂,一瓶扫码价688,烟酒店反手488甩卖,差价全靠酒厂补贴。
这种“左手倒右手”的游戏撑不过两个旺季,端午要是动销起不来,库存雷就会挨个引爆——所以别看K线低,乱抄底照样被埋。
有人把白酒比作“液体房地产”,其实更像“情绪ETF”:经济好,喝升级;经济差,喝解愁。
北向资金2024Q1净买80亿,仓位却创五年新低,说明老外也在等“情绪底”。
真等中秋婚宴档期的开瓶数据出来,如果同比两位数,板块直接跳空;如果还是温吞水,那就继续磨,磨到渠道库存回到1.5个月的健康线,再拉第二波。
短线选手盯节日,长线玩家盯品牌。
能穿越周期的,永远是那批“请客拿得出手、送礼不掉价、放三年还能涨价”的硬通货。
别被“年轻人不喝白酒”的标题党吓到,他们只是不喝“没故事的白酒”。
茅台+瑞幸的酱香拿铁一天卖1个亿,说明只要玩法对路,95后照样吨吨吨,还顺手帮你晒朋友圈。
最后一句话:政策底早就过去,情绪底还在磨,库存底看端午。
真喜欢这口液体文化,就挑能涨价、能去库存、还能讲出段子的那两三个名字,剩下的杂毛,跌再多也别手痒——历史已经证明,白酒的护城河不是高粱小麦,是“中国人只要办喜事,就绕不开这口仪式感”。
来源:郑哥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