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消费者,而是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被一个油腻的叔叔强行按在座位上,听他念一篇错别字连篇的《我的奋斗》。
世界上有一种公关,能让你当场想把手机砸了,不是因为它激怒了你,而是因为它侮辱了你的智商。
你感觉自己不是一个消费者,而是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正被一个油腻的叔叔强行按在座位上,听他念一篇错别字连篇的《我的奋斗》。
西贝最近那篇《7岁的毛毛》,就是这种公关艺术的巅峰之作。
这篇奇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一个叫毛毛的7岁小朋友,打小就吃西贝,最近因为网上那些关于预制菜的风言风语,他妈不让他吃了。孩子那个伤心啊,哭天抢地,玩具都不要,就要吃西贝。最后,伟大的母爱屈服于孩子对西贝更伟大的热爱,妈妈顿悟了,带着毛毛奔向了幸福的莜面村。
我看完第一反应是,这稿子谁写的?是不是把给老板看的内部汇报直接发出去了?
这操作骚到什么程度?就好比你前男友三更半夜给你发来一篇五千字小作文,图文并茂地论证他当年对你有多好,你俩分手是时代的眼泪。你不会感动,你只会默默打开黑名单,心想这人是不是又喝高了。
这篇文章,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登味营销”。
所谓“登味”,就是一种沉浸在自我世界里的表演型人格,他们不跟你沟通,他们只对你布道。他们坚信自己掌握了宇宙真理,而你,作为凡夫俗子,需要被他们启迪,被他们感动,被他们教化。
这种营销的底层逻辑,是一种彻头彻尾的傲慢。它压根没把消费者当成一个平等对话的、活生生的人,而是当成了一个需要被灌输和感化的数据。
西贝的问题出在哪?预制菜风波的核心,是消费者感觉自己被“欺骗”了。大家花着吃现炒小灶的钱,结果发现吃的可能是料理包,这背后是信任的崩塌。消费者要的是什么?是坦诚,是解释,是改进方案。
结果西贝做了什么?他们先是让老板出来摆出一副“顾客虐我千万遍”的委屈姿态,然后拉着一帮餐饮同行搞“行业团结秀”,现在又弄出个7岁孩子当肉盾。
他们搞错了什么?
他们搞错了对象。
他们以为自己在跟自己对话。
这一系列操作,压根不是做给消费者看的,是做给老板、做给同行、做给投资人看的。这是一场盛大的企业内部卡拉OK,他们在空无一人的包厢里,含情脉脉地对着MV里的自己唱情歌,还把混响开到了最大。
这种“登味营销”不是孤例,而是很多大企业的通病。
比如前段时间在雪山上放烟花的始祖鸟。一场号称“致敬自然”的烟火秀,选在了生态极其脆弱的高原。这就好比一个健身博主,为了致敬健康,决定在ICU里蹦迪。你说荒不荒谬?
危机出来后,主办方说我们提前用盐砖把小动物引开了。这话术,简直是把大家的智商按在地上摩擦。鼠兔是打洞的,你家Wi-Fi信号都穿不透墙,你的盐砖能穿透冻土层给鼠兔发开饭信号?
他们为什么这么干?因为这场秀的观众,从来就不是雪山,不是动物,甚至不是普通大众,而是那一小撮能看懂所谓“艺术”和“品牌调性”的精英圈层。这是一种极致的自嗨,一场昂贵的自我感动。
再说爱康国宾的CEO,当年那句“别指望几百块钱的体检能查出所有病”,更是“登味”发言的典范。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你穷,所以你活该被漏检。
这已经不是沟通技巧的问题了,这是价值观的裸奔。他一句话,就把品牌多年来辛苦建立的“专业”、“可信”的形象,扒得底裤都不剩。这种行为,堪称商业上的自毁长城。
为什么这些曾经精明无比的企业,会集体犯这种低级错误?
因为他们跟用户,早就不是一个物种了。
他们活在财报里,活在PPT里,活在没完没了的战略会里。他们眼中的用户,是一条条波动的曲线,是一个个待转化的流量,是一个个可以被“种草”和“心智占领”的目标。
他们忘了,屏幕对面,是一个个有血有肉、会哭会笑、会因为一碗热汤面而感动,也会因为一句谎言而愤怒的普通人。
这种脱节,导致他们的营销逻辑还停留在上个世纪。他们以为,只要声量够大,口号够响,故事够煽情,就能把理念强行“喂到嘴里”。这套打法,在信息闭塞的年代或许管用,但在今天这个信息平权、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只会引发剧烈的反噬。
消费者不是傻子。
他们有手机。
他们有社交网络。
你试图用一个漏洞百出的故事去感动他们,你不是在侮辱他们的智商,你是在侮र्ट他们的4G套餐。
真正高级的公关是什么样的?前阵子耐克的案例,简直就是教科书。
一个网友发视频,说小时候家里穷,买不起耐克书包,心灵手巧的妈妈就亲手在旧书包上缝了一个有点歪的耐克logo。这个故事温暖又真实,在网上爆火。
这时候,换做一家“登味”公司会怎么做?可能会发一篇通稿《品牌温度:我们如何点亮一个孩子的梦想》,或者请这位妈妈来做一场直播,标题叫《一针一线,皆是热爱》。
但耐克怎么做的?他们官方账号就在评论区留了一句话:“缝得真棒!妈妈的爱是我们勇敢去做的底气。Just do it!”然后给母子俩寄去了礼物。
没有长篇大论,没有自我标榜,没有消费苦难。
他们把自己放到了一个倾听者和欣赏者的位置,用最简单的方式,完成了一次最真诚的互动。他们没有去创造感动,而是选择去尊重和放大用户自己创造的感动。
这就是差距。
西贝们的问题,不是不懂煽情,而是除了拙劣的表演式煽情,什么都不会。他们就像一个油腻的拳击手,比赛开始前对着镜头秀了半天肌肉,结果一上场,除了王八拳什么都不会,被对手按着打。商战比的不是谁嗓门大,是谁更能抓节奏,在对手喘气的时候给他一记闷拳。
如今这个时代,商业逻辑已经变了。快速迭代,快速验证的“快种快收”模式才是王道。你得真的把好东西端上来,而不是天天琢磨着怎么给菜单P图。
所以,西贝真正该做的,不是发一篇7岁小孩的日记,而是打开后厨,让所有人看看你的食材是不是新鲜,操作是不是透明。那些所谓的顾客长篇感谢信,在绝对的真实面前,一文不值。
最有意思的是,折腾了半天之后,西贝开始招“品牌传播主管”和“法务主管”了。
这操作,可以说是非常经典了。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至于脑子里因傲慢而进的水,那是一点没打算往外倒。
本新闻旨在引导公众树立正确价值观,如发现内容有误或涉及权益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修正。
来源:阿从娱乐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