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听障人士而言,那堵墙看似透明,却坚硬无比——它隔绝了喧嚣,也隔绝了那些看似寻常的温暖。
墙,存在于许多地方。有的由砖石砌成,有的则由寂静筑起。
对于生活在无声世界中的听障人士而言,那堵墙看似透明,却坚硬无比——它隔绝了喧嚣,也隔绝了那些看似寻常的温暖。
听障人士有多渴望能像普通人一样沟通、看电影和享受生活呢?
他们并非是想变成普通人,而是渴望那堵隔绝的墙能被打破,让他们的世界与我们的世界自由联通。
想象一下,在家庭餐桌上,当全家欢声笑语不断时,他们却只能从唇齿的张合间捕捉零星碎片。
(听障女孩不经意间被排除在家庭日常对话之外)
在电影院里,当全场为一句精彩对白爆发出笑声,或为一段悲情配乐潸然泪下时,他们却因字幕的缺失或粗糙而置身事外。
然而,即便是在需要书面沟通的场合,他们也常常面临无形的壁垒。有人会理所当然地问为什么不写字为自己申辩,然而事实情况却是,为听障人士专门开设的学校凤毛麟角,而且他们想学会说话写字,更要付出上百倍的努力……
归根结底,他们渴望的是平等对话的权利,无需怜悯,而是尊重。他们渴望的,不是我们俯身施舍的帮助,而是我们伸出手,走进他们的世界。
而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一个主题:爱,才是这个世界唯一共通的语言。
父母为孩子学习的第一个手语词,那笨拙却充满温柔的动作,是爱;朋友间一个默契的眼神,配合着精准的手语玩笑,那是爱与友谊;伴侣间无需声音,仅凭指尖的轻触和脸部的表情,就能读懂彼此的喜怒哀乐,那更是爱。
我们或许无法一一去学习300多种手语,但我们可以通过善意的表情、关切的动作、耐心的等待和主动沟通的意愿,传递最朴素的尊重与接纳。
一个微笑,一次点头,主动放慢语速,便于听障人士解读唇语,配合简单手势,或是像广而告之公益广告中那样用文字书写,都是跨越无声之界的心灵桥梁。
广而告之经典公益广告《聋哑人渴望与您沟通》
爱无需完美表达,只需真诚靠近。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一切障碍都有了消融的可能。
爱,是主动学习几个手语词的耐心。一句“你好”、“谢谢”,就能搭建起第一座桥梁。
爱,是推动电影院配备高质量字幕和手语解说版影片的倡导。让银幕上的悲欢离合,也能同样震撼另一个寂静的世界。
爱,是医院、银行等公共服务机构提供手语翻译的责任感。保障每一个人都能有尊严地行使自己的基本权利。
爱,更是我们眼神中的平等与尊重。不再带着异样的好奇或怜悯,而是看到一个个与我们一样,渴望连接、渴望被理解的、鲜活的灵魂。
声音会消散,但手势所承载的情感不会;言语或许有国界,但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一个真诚善意的眼神没有边界。
打破那堵寂静之墙的,从来不是震耳欲聋的声响,而是爱悄然叩门时,那无声却足以撼动心灵的力量。
沟通的形式有千万种,无论是哪种,最深处的内核,永远是爱与理解。最重要的不是耳朵是否听见,而是心与心之间是否愿意连接。
今天,9月28日,是第68届国际聋人日。
让我们不止在今天,而是在未来的每一天,都尝试去“看见”这种美丽的语言。
公益中国,从我心做起。
公益中国网长期以来一直关注大公益范畴各类公益事件,欢迎提供新闻线索。
文章转载自公益中国网:https://www.pubchn.com/special/show.php?itemid=423
来源:伊句话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