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人张木和,在俄罗斯和四个老婆生活在庄园里,他们怎么相处的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4 20:47 1

摘要:阅读摘要丨内蒙人张老板是我的好朋友,我认识他的时候,是在他的一个庄园里,他和四个老婆,以及十五个孩子生活在庄园里,迎接我的场面非常盛大,宰了不知道多少只羊,各种手把肉、烤全羊、炖羊肉、烤羊排等等,还有牛肉、鸡肉、鱼肉,竟然还有驯鹿的肉,简直是一场肉的盛宴,蒙古

马奶酒背后的张老板

阅读摘要丨内蒙人张老板是我的好朋友,我认识他的时候,是在他的一个庄园里,他和四个老婆,以及十五个孩子生活在庄园里,迎接我的场面非常盛大,宰了不知道多少只羊,各种手把肉、烤全羊、炖羊肉、烤羊排等等,还有牛肉、鸡肉、鱼肉,竟然还有驯鹿的肉,简直是一场肉的盛宴,蒙古族歌手在唱歌,在向我献哈达,马头琴发出悠扬的琴声,我几杯马奶酒下肚,简直飘飘欲仙起来。

别被眼前的热闹给骗了。这个人心口有道看不见的疤,谁碰谁疼。他的故事,得从他最不愿提起的那年翻开。

那时候我还没认识他,听朋友口风里就带点传奇。后来坐在他庄园的火塘边,他夹起一块羊肋骨,笑着说“吃”,可笑意里有那么半分苦。张木和——他更习惯别人叫他“老张”——原本不是奔着商场去的,年轻时的愿望很朴素:当个老师,穿件蓝呢子外套,骑个二八大杠,早晨吹着冷风进校门。

他是内蒙古通辽人,一家子住在农牧交界的地方,春天播种,秋天收割,冬天围圈数羊。父亲能干,母亲爽利,家里一点不拮据。他的普通话带浓厚东北味儿,见谁都“唉呀老弟”地热络。长相说不上多“蒙古”,可眉眼间那股草原劲儿,总让人误会他是从俄罗斯那边回来的。我第一次也是这么以为的——毕竟在俄罗斯混久了的朋友都知道,那片广袤地方,散落着不少蒙古血统的人。图瓦、布里亚特、卡尔梅克、阿尔泰这些地名不常上新闻,但你路过就能碰上高颧骨、黑眼睛的面孔,说起祖先能从成吉思汗说到金帐汗国。几百年打打合合,人种混了,文化脉络却顽强。

可老张不是。他一开口,那股通辽的土腔就把谜底揭开了。他父母一个汉族一个蒙古族,户口本上“民族”那一栏填的是蒙古族。说白了,在家乡,填哪一栏不只关乎血脉,也关乎生活里的许多门槛和便利。这话他自己说起来大大咧咧,也不遮掩。

年轻的老张考进了本地师范。那几年,他每天在操场上跑圈,晚上下自习时跟同学用水杯接暖气的水泡方便面,觉得未来稳稳当当。然而天变得太快。大三的冬天,父亲出车祸,走得猝不及防。那天他被从课堂上喊出去,雪粒子拍在脸上,他却觉着脸是烫的。回到家,桌上还摆着父亲前一天切好的肉,他妈眼睛红得像被风刮的红柳。两位姐姐一个已嫁,一个订了亲,家里活又不能停。他咬咬牙,退了学,接过了缰绳。

牧区的事,讲究不耽误。没多久,媒人领了个姑娘来。姑娘是蒙古族,扎两条辫子,笑起来有小虎牙。彩礼不是现金,是羊——拉出来几十只,个个膘肥。两人就这么结了婚。你要问他们会不会说蒙语,其实也就会说几句问候,剩下全靠手势和笑。那个年代的很多孩子都是这样,身份和语言有时候走在两条道上。

成家之后,老张没安分守己地只看羊。他生来心里有股火,边境上的人对“边”没有概念,哪边有买卖,腿就往哪边迈。一开始他往蒙古国跑,叮叮当当倒腾些皮毛、矿产品、小商品。跑久了就发觉:蒙古国人少,市场就那么点,天再大,胃口也跟不上他的点子。他干脆把车头一拐,冲到了俄罗斯。路远,手续杂,语言卡嗓子眼,但在那里,他第一次尝到了大水面撒网的快感。

他带着原配在俄罗斯住下。这里的人看他眼里全是“外商”,谁也没想到,他压根还没拿稳中文文凭。生意的门道靠他慢慢摸。头几年,他一笔笔做,账上的数字涨到八位,他点烟的手都稳了。那时有钱人还不多,朋友见了他,总愿跟他碰杯,夸“能力行啊”。他笑笑,不说话。

人这一辈子,钱赚到一定数,心里头另一个窟窿会露头。老张的窟窿就是孩子。他跟原配结婚几年,肚皮没有动静。两人来回跑医院,检查单一叠叠摞,最后的结论让屋里空气都冷下来——问题出在她那边。那天晚上她没哭,反倒把锅盖掀开,给他煮了碗面,面上卧俩鸡蛋。她把筷子塞他手里,说:“你该有个孩子。”又顿了一下,“要不,我们把这日子分开过?”

老张把面吃了,摇头。他说,你知道我这几年怎么撑过来的嘛?你盯账,我跑外,很多坎都是你架着我过的。我不能这么没良心。话说完,他老婆却笑了,笑里有股倔强:“那你就别跟我离。外面有人给你生,我也认。你要是愿意,领回家一起过都成。”

这话,说在别的家得掀天。可他们过的不是普通的日子。老张嘴上没答应,心里却像埋了颗种子,没发芽。奇怪的是,第一个女人,还是原配给他挑的。

公司里有个俄罗斯姑娘,黑发白皮,做事一丝不苟。她负责文件,翻译,开会时手边总有一支蓝笔。原配看了几回,觉得这是个能生、能过日子的料,开始有意无意拉他们多说话:加班时顺手让姑娘给老张送咖啡,出差时安排一台车。老张开始是糊涂的,只觉这姑娘看人时眼睛亮堂。慢慢两人就有了默契。有一次他从外地赶回来,冻得手指麻,姑娘把他的手搓热,那一刻,很多道德的门被风推开了一条缝。

随后发生的事不用细说。姑娘给他生了两个孩子。孩子抱在怀里的一瞬间,老张哭了。大男人,脸绷得住,眼却红了。他后来才知道,这条路竟是原配推着他走出来的。你要说原配心多大?她没那么大度,她也有算盘。她跟我说,找个这边的姑娘好处多,直来直去,不那么绕,最起码不会拿着算珠子替你盘家产。她说中国的女孩心细过了头,会掂量一辈子。你听着刺耳,可这话是她原话,我也不反驳,毕竟每个人有自己的生活逻辑。

又过了几年,老张和原配去海边散心。地儿在索契,黑海边上,阳光像金子。酒店前台有个土耳其女孩,头巾系得整齐,笑容端正。原配一眼就看上了,悄悄说:“这丫头,适合。”这次她没兜圈子,直接对老张说,“收下吧”。老张笑,啥叫“收下”?可他心里明白,门路开着。土耳其姑娘家庭传统,规矩多,在她那儿女人一直偏向柔顺,到了老张这边,反倒像换了口气。她手脚勤快,眼睛亮晶晶地望着他,也愿意跟原配学做手把肉、烤馕,三个人的关系意外地平和。

第四个女人出现得更像故事。老张去图瓦省出差,那是个被群山围住的地方,河水清得像玻璃。清晨他看见一个女孩骑着马过河,马鬃湿漉漉地垂着。女孩的五官和草原的风是一类味道。那一刻,他忽然想起了少年时被风吹开的本子,上面写着他第一段心动——初恋的影子落在那图瓦女孩身上。他追过去搭话,邀她喝奶茶。一来二去,两人走到了一起。她不愿离开草原,倔得很,跟他说:“我在这里有祖坟,有天,有马。”老张没逼她。他在她家乡又置了一处小院,想她了,就飞过去,住几天,听马头琴,睡蒙古包。直到她给他生了好几个孩子,他才觉得分着过不是个长久法子,终于把她们接到了庄园,让四个女人在一个屋檐下安静地吃饭、说话、笑。

你要问我,这一大家子怎么相处。我的感觉是,吵归吵,过还是得过。疙瘩是有的,嫉妒也有,但奇妙的是,四个人各有位置:原配像大管家,管账、定规矩;俄罗斯姑娘最会陪孩子,教他们唱歌跳舞;土耳其姑娘把家打理得干干净净,锅碗瓢盆叮当响;图瓦女孩闲不住,喜欢骑马,带孩子在草地上跑。她们有时会背地里红眼睛,也会在同一张桌上递彼此的盐罐。男人呢?老张像转轴,转得飞快,不敢慢。

那顿宴席散去时,马头琴还在余音里嗡嗡作响。我站在风里看老张抱着最小的娃,眼神很软。谁能想到,这个如今“庄园主”的人,人生本来是一条笔直的自来水管——考编、教书、领工资——后来被命运拧了个弯,变成了现在这条岔来岔去的渠。要不是那场车祸,他可能在讲台上写粉笔字,把一天到晚的小孩吵闹当作幸福。可人走在路上,不是每一步都能自己选。有人说他风流,有人说他有本事,也有人背后笑他麻烦自找。我呢,坐在他家火塘边,更多是看到他每一个选择之后的小心翼翼——他对每个女人都欠着,最欠的还是那个一直把门打开、把自己的心关半扇的原配。

我也见过他低头,掏出旧手机,翻出一张照片——父亲穿着旧羊皮袄站在院子里,眼里像装了一整个冬天的雪光。老张看了半天,点一根烟,没说话。我猜,他心里那道疤,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说来世事也奇。蒙古的马,俄罗斯的雪,土耳其的太阳,都被他收进了一个院子。孩子们跑过草地,彼此喊着不同语言的奶名。大人们的爱与怨,会不会像这片草原的风,来时倔,去时也干净?我想不清。人活到后来,很多选择都不是非黑即白,都是在“没办法”和“想要”之间找平衡。老张把自己的人生扯成了四股绳,绑在一起,既坚韧也容易勒手。

临走他拉着我肩膀说,有空再来。我点头。回车上的路上,远处的马群像一滩会流动的影子。我忽然觉得,历史说起来宏大,落在一个人身上,就变成了一串细碎的日子。有人生来就该在台上,有人被命运从课堂推到了市场,有人摸着良心做了对不起谁的决定。我们常以成败论人,但人与人之间的那点柔软,才是故事的味道。等哪天我再去他那儿,马奶酒一样会辣,风还是冷,孩子们恐怕又多会几句不同的语言。我只希望,院门口那几盏昏黄的灯,在夜里照着他们,不让彼此走丢。

来源:魔法扑克r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