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这个称呼被“玩”坏了:怪不得学生在课堂上就敢怼老师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8 09:41 1

摘要:现在,连“老师”这一原本满是尊严与神圣的称呼,也被人到处滥用,而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互联网时代,一些称呼都被“娱乐化”所“玩”坏了。

出去办点事,不敢称年轻女子为“小姐”,也听不到有人称“同志”。

现在,连“老师”这一原本满是尊严与神圣的称呼,也被人到处滥用,而变得面目全非,失去了原有的价值。

怪不得学生在课堂上就敢怼老师,家长动不动就会向上级投诉老师。

说到底,是“老师”这个称呼被人“玩”坏了,它原本所承载的尊严与神圣,正在被蚕食,被消解。

▲在互联网上,“老师”称呼的滥用真是达到了无孔不入的地步。

打开社交媒体平台,各种“情感老师”“风水老师”“星座老师”层出不穷。

他们凭借一些似是而非的“知识”,打着“老师”的幌子,为人们解答情感问题、预测未来运势。

这些所谓的“老师”,他们的观点和建议缺乏科学依据,有些完全是胡说八道,误导大众的认知,更让“老师”这一称呼在互联网空间变得荒诞不经。

我们看到电视的娱乐频道上,更让“老师”这一称呼变成了娱乐。

那些油头粉面,油嘴滑舌,分不清男女的人,在玩笑逗乐中,竟然互相称呼着“老师”。

看到这种情景,难免使人想到娱乐圈里所谓的“潜规则”,想到七八十岁的“明星”搂着二三十岁的女人生孩子。

这类人也配自称“老师”,怪不得现在老师的尊严与神圣,光环几乎完全褪色。

在商业领域,“老师”称呼的滥用更是到了令人咋舌的地步。

在一些美容美发店、健身房、瑜伽馆,店员们纷纷以“老师”相称。

一位年轻女孩,经过短期的美容培训,就自称“美容老师”,开始为顾客服务;一位瑜伽教练,刚拿到初级证书,就自称“瑜伽老师”,开始培训学员。

商家们之所以对一些技术人员不称“师傅”,而称为“老师”,无非是利用社会对学校老师的信任,将技术人员包装成“老师”,来提高宣传效果。

但这样的滥用“老师”称呼,却让“老师”这一称呼蒙上了灰尘。

▲“老师”二字,本是现代学校教育工作者的专业称呼,承载着专业与责任的双重意义。可在一些场合中,“老师”成了无门槛的客套话,这是学校教育的悲哀。

学校里的教师,需经系统专业培训,掌握教育理论、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更要以“立德树人”为使命,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成长,这一称呼凝聚着职业尊严与教育价值。

可如今,“老师”的称呼却被随意盗用、滥用:培训机构的销售人员、直播带货的主播、甚至无资质的知识分享者,动辄都被冠以 “老师”头衔;一些场合中,“老师”成了无门槛的客套话,与教育专业性毫无关联。

“老师”称呼的泛滥和娱乐化,弱化了教育的神圣感,稀释了教师的尊严和神圣。

让我们共同抵制“老师”的滥用,尊重那些真正为教育事业付出心血的人。

来源:一路走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