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 ,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全力打造“康检育苗”未成年人检察文化品牌,逐步探索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三步法”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普法教育形式,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近年来 ,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高度重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工作,全力打造“康检育苗”未成年人检察文化品牌,逐步探索出未成年人普法教育“ 三步法”工作思路,不断创新普法教育形式,有效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
检校携手,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法治素养
一是以建设青少年普法格局为己任,扎实开展法治进校园活动。将学校作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普法教育主阵地,根据学生身心成长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发生在未成年人身边的鲜活案例,用心用情研发涉“两法” 、强制报告制度、预防校园欺凌等内的人原创法治课25节。二是检察长带头担任法治副校长, 为师生讲授法治教育课程。共选派14名骨干检察官担任辖区14所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并实质化履职,共举办专题普法教育讲座24场,覆盖师生2万余人。三是充分利用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活动。康巴什区检察院在每年开学季、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周、“六一”儿童节、12·4 国家宪法日等 关键节点,采用专题法治讲座、模拟法庭、“检察开放日”等多种方式开展法治教育,还联合内蒙古大学法学院演出话剧,以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他们提升法治观念和法律意识。
三“精”共育,不断创新普法教育形式
一是精确定位,主题鲜明。为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 的普法责任制,“康检育苗”未检团队系统梳理三年来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高发案件类型,选取最高检、省院公开发布的典型案例作为普法素材,通过大量信息资源整合,聚焦未成年人犯罪预防和治理主题,做到法治教育精确定位,主题鲜明。二是精心研发,媒体赋能。充分发挥新媒体传播优势,以新技术助力未检宣传工作提质效。邀请专业制作公司,将精选的1个典型案例制作成微动漫普法视频,采用“法治+微动漫视频”的形式,通过“小视频”演绎“大普法” 。三是精准投放,成效显著。结合青少年群体普法需求,除在官方两微一端推送外,还在各学校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尽可能覆盖更多学校、更多师生。
多向发力,不断增强犯罪预防及矫治成效
一是针对辖区未成年人犯罪特点,打造符合区情的未成年人犯罪预防新高地。着力构建“司法+政府+社会”跨领域协作模式,与区公安分局、区教体局等八部门联合会签《未成年人罪错行为分级干预实施办法(试行)》,牵头创建成立“未成年人警务工作室”,收集相关线索 53 条。结合线索情况,依托康巴什区 “ 一校一警”制度建立“问题少年”台账,根据罪错行为轻重程度适用与之相当的干预措施,搭建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隔离带”,形成行之有效、有康巴什特色的分级干预、矫治和帮教工作机制。与鄂尔多斯市公安局康巴什分局联合开展“反诈进校园”专项活动成效显著,实现了全区校园“零电诈” 。二是强化品牌合作,以联动共教打好法治教育“组合拳”。依托品牌共建融合相关部门各自职能优势,共享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帮教基地等资源,将未成年人犯罪预防的前端和教育矫治的后端有效衔接,逐步形成 “前端预防+后端矫治+再犯预防”全链条保护模式。三是聚焦普法重点,以“精准滴灌”确保普法治理效果。为提升法治教育针对性,在辖区学校开展“不良行为学生”摸排工作的基础上,对摸排出的特殊未成年人,除分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专门开发有针对性的法治教育课程,实现普法重点精准滴灌。
经过不懈努力,康巴什区人民检察院共计开展帮教30 余次、进行心理辅导20余次,有效帮助10余名涉罪未成年人顺利融入家庭、重返校园,引导他们找到人生新航向; 同时经过早期干预,康巴什区不良行为未成年人得到精准、持续矫治,未成年人行政违法持续减少,推动形成“办一案、牵一串、治一片”的办案效果。(郭 茜)
来源:内蒙古法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