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民人均80岁,尼古丁成养生顶流?我国科学家:降低40%死亡率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8 11:16 1

摘要:最近,一则新研究冲上了热搜,让不少老烟民眼前一亮。我国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显示,少量摄入香烟中的尼古丁,竟可能影响衰老的速度,改善运动表现,甚至于降低40%死亡风险。

众人皆知有害的“香烟”,竟然摇身一变,成了养生良方?

最近,一则新研究冲上了热搜,让不少老烟民眼前一亮。我国团队在国际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发表的论文显示,少量摄入香烟中的尼古丁,竟可能影响衰老的速度,改善运动表现,甚至于降低40%死亡风险。

这消息一出,“抽烟能养生”的说法满天飞。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01 “洗白”的尼古丁,真能针对衰老?

这项引发关注的实验,针对的对象并非人类,而是小鼠。科研团队特别挑选了22月龄的小鼠(相当于人类70岁左右的老人),给它们长期饮用低浓度的尼古丁溶液,再观察其体能和健康表现。

结果让人瞪大了眼睛:这些“老年鼠”行动明显比之前灵活,身体协调度也有了显著提升,某些指标甚至追上了中年小鼠的水平。

经仔细分析,研究人员发现,尼古丁干预后的小鼠体内,有一种名为NAD+的物质出现了明显升高,它与细胞修复和躯体保持年轻状态息息相关。

而这还不止!2023年,《Nature》也刊登过类似成果:长期接受微量尼古丁刺激,受试者体的整体死亡率会降低约40%。伴随年龄上升而出现的认知衰退、代谢紊乱等问题,也在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缓解。

消息传出后,不少烟民忍不住调侃:“原来抽烟真的对寿命有好处?”但专家们很快就泼了一盆冷水:事情远没有这么简单。

02 尼古丁≠香烟,别被骗了!

实验归实验,现实归现实。

实验中使用的尼古丁是经过高度提纯、精准控量的版本,每毫升仅含2微克。相比之下,一支普通香烟里的尼古丁往往达到上千毫克甚至更高的水平,比实验用量大出50万倍。若是按照烟民们的吸入量来算,带来的损伤远远超过可能存在的好处。

更何况,现实中的卷烟还夹带着焦油、多环芳烃、苯并芘等几十种已知有害成分,这些物质一旦被吸入,就会沉积在肺组织深处,破坏正常细胞,诱发气肿、纤维化,甚至让良性细胞演变成结节或癌。即使停止吸烟,也很难恢复!

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已经给出警示:全球每年因吸烟死亡的人数依旧在攀升,仅在我国,就超过百万例。至于偶尔出现的“老烟枪高龄”的故事,不过是典型的幸存者偏差,真正被烟草夺走生命的远比这些个例多得多。

所以,对学界而言,比起发挥尼古丁的优势,消除烟草的带来伤害是更为紧迫的事情。也正因如此,国内不少团队近年持续在护肺方向上深耕,尝试寻找解决办法。不久前,一款名为“倍舒结”的日常护肺成果已落地京、猫等平台,覆盖了数十万用户。

据了解,该成果运用专研的Phytomic-5小分子,帮助身体排出沉积的烟毒、重金属及PM2.5等有害杂质。对于吸烟造成的长期损伤,还能在细胞层面进行修复,增强肺部功能,从而减少后续风险。已有实验显示,它能让结节指标下降超过50%。

与此同时,“倍舒结”研发团队还结合香港中文大学研究,从传统古-方中筛选出“肺部清道夫”灵芝、蛹虫草等草本,从根源为肺脏提供滋养,化解痰湿,缓解反复咳嗽等问题。不仅吸烟人群在使用后表示作用明显,许多身处二手烟或粉尘环境中的使用者,以及换季呼吸道敏感者,也反馈称“能大口呼吸了”“肺活量增强”“痰液变清”。

可以说,这类创新科技的落地,已经开始为长期受烟害困扰的人群提供新的健康屏障。

3.戒烟依旧是健康之道

当下,全社会的控烟意识正逐渐抬升。越来越多的烟民不再被“多抽几口就能养生”的片面宣传蒙蔽,而是慢慢认识到,吸烟给身体带来的负担,远比心理层面的安慰要沉重得多。

随着公共场所陆续推行禁烟,电子烟也被纳入监管范围,环境污染和相关隐患正在逐渐缓解。与此同时,主动放下的人群不断增多,他们选择运动、养生以及合理膳食等更科学的方式来改善体质,全面提升健康水平。

围绕尼古丁的讨论告诉我们,科学精神从来不是简单的非黑即白。新发现固然值得重视,但切不可断章取义,更不能被误用。若真正渴望健康活力,唯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才是最稳妥、最长远的健康之道。

来源:孟可的思想空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