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粟裕大将的军事素养自不必说,我军最能打的前五位,无论是陈毅元帅认可的“彭林刘粟陈”,还是网友约定俗成的公认版本:“彭林刘徐粟”,肯定都有粟裕一席之地。
粟裕大将的军事素养自不必说,我军最能打的前五位,无论是陈毅元帅认可的“彭林刘粟陈”,还是网友约定俗成的公认版本:“彭林刘徐粟”,肯定都有粟裕一席之地。
但粟裕大将也有着出众的人品和崇高的人格魅力,他有两个可贵的品质,让人钦佩。
一个能力很强的人,取得很大的成就,很可能在光环下迷失自我。
就连一向稳重的彭总,在宜川、瓦子街战役歼灭了国民党第二十九军的五个旅,大家都称赞彭总用兵真厉害,彭总在这种光环下也要极力抑制自己的情绪。根据西野野司三科科长刘克东回忆,彭德怀在听到胜利后,哼着小调,突然停住脚步,把皮带往左手掌上一打,自言自语地说:“彭德怀呀,可不敢骄傲哇,不敢骄傲哇!”
我们都知道,华野的实际军事指挥就是粟裕负责,按理来说,粟裕完全可以把这个功劳占为自己所有,但粟裕的情商很高,每次打完胜仗,一定会说是在陈军长的领导下取得的。
中央要调离陈毅,粟裕此时如果默不作声,极可能军事一把手的担子会落下他身上,但粟裕果断喊出:“华野离不开陈军长。”
可以说,粟裕在任何时刻,都保持谦逊的品质,始终将最大的功劳留给上级领导。
战争年代,对于一个有才华的军事将领来说,最难的其实是处理上下级关系。你对战争有自己的看法,并认为自己的看法是正确,同样,上级也是在战火中锤炼出来的,他对战争同样有自己的看法。
打仗,往往一个决策就是成千上万人的性命,容不得一点马虎,因此,两边都觉得自己是正确的,到底应该怎么做?这很考验智慧。
有人选择越级上报,比如陈毅元帅在山东的时候,出现一些军事指挥上的瑕疵。他的下属张鼎丞、邓子恢、曾山非常不满,直接越级上报,电报还特地注明:望勿告陈。
但粟裕就展现了可贵的品质,始终尊重上级的想法。
粟裕在淮海战役发起前夕,毛主席让他率三个纵队过江,但粟裕有更好的方案,想要留在中原地区打大兵团作战。此时粟裕的上级(或者说同一区域比他高级的人)是刘帅、陈毅、邓政委,他们也想粟裕南下。
粟裕选择和刘、陈、邓沟通,他先向刚从中央回来的陈毅做了汇报,说服陈毅接纳自己的主张;接着,又致电刘邓,报告了自己的设想,恳求刘邓的支持。在得到陈、刘、邓的明确表态后,才放心发了“子养电”给毛主席。
这样,华野、中野的战前气氛非常和谐,战争打响以后,也配合得很默契,和粟裕的顺畅沟通有很大关系。
除了以上两个可贵品质外,即使在特殊时期,在庐山的时候,粟裕大将也铮铮铁骨,光明磊落,绝不落井下石,顶住了巨大压力,坚守了自己的原则,没有说过对彭总不好的话,足显人格伟岸。
最后落笔收尾,笔者认为,粟裕之所以能是共和国第一大将,不仅仅是指军事水平第一,更是其人格品质也当属第一。
来源:历史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