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高通骁龙峰会2025的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台下没人想到,这场本该属于芯片参数的发布会,最终成了PC市场格局的“投名状”。不是CPU主频破了多少纪录,也不是GPU又强了百分之几——高通和谷歌联手抛出的“Android-PC”计划,像一颗精准投向湖面的石子,让W
当高通骁龙峰会2025的聚光灯打在舞台中央,台下没人想到,这场本该属于芯片参数的发布会,最终成了PC市场格局的“投名状”。不是CPU主频破了多少纪录,也不是GPU又强了百分之几——高通和谷歌联手抛出的“Android-PC”计划,像一颗精准投向湖面的石子,让Windows与macOS统治二十多年的PC江湖,第一次泛起了真正的“第三极”涟漪。这不再是小打小闹的“安卓笔记本试水”,而是要把手机、平板、电脑拧成一股绳,用AI重新定义“什么是PC”。
“我们正在为个人电脑和桌面计算系统,共同构建一个通用的技术基础。”高通CEO安蒙在发布会上的这句话,藏着两个巨头的野心。谷歌高级副总裁Rick Osterloh紧接着揭开底牌:全新的“Android-PC”平台,要把Android和ChromeOS彻底融合,让手机、平板、笔记本甚至传统PC,都能跑同一套Android核心系统,再叠加上谷歌Gemini AI的全栈能力。
这不是谷歌第一次叩击PC市场的大门。二十年前,ChromeOS试图用浏览器颠覆Windows,结果成了教育市场的“小众玩具”;零星出现的安卓笔记本,也因应用适配拉胯、性能跟不上需求,最终昙花一现。但这次不同——时机变了,盟友也变了。
先看时机。如今的PC市场早已不是“性能为王”的年代。苹果用M系列芯片把iPhone和Mac生态绑在一起,iPhone上的APP能直接在Mac上跑;微软给Windows塞了个Copilot,AI成了系统级入口。用户要的不再是“一台能打字的电脑”,而是“一个能理解我的智能体”。谷歌如果再不动手,Android阵营可能永远困在手机屏里——毕竟,谁愿意每天在手机、平板、电脑间反复导文件、切账号?
再看盟友。过去谷歌推ChromeOS,硬件端靠的是惠普、联想等“攒机厂”,芯片用的是英特尔或入门级ARM,性能和体验始终差一口气。这次换成高通,牌面完全不同:高通是安卓手机的“芯脏”供应商,全球90%以上的旗舰安卓机都用它的芯片;它在ARM架构上深耕二十年,从手机到汽车、XR设备,算力调度经验远超传统PC芯片厂商。更关键的是,高通和谷歌的目标高度一致——摆脱对Windows和x86架构的依赖,另起一个“AI-PC”赛道。
对高通来说,这是“救命稻草”级的机会。过去十年,它推“Windows on ARM”,想在PC芯片市场分杯羹,结果碰得头破血流:Windows软件大多为x86优化,ARM版兼容性差、性能打折扣,市占率常年在1%以下。现在有了Android-PC,等于拿到一张“直通票”——安卓生态有超过500万个APP,开发者熟悉ARM架构,高通芯片的能效比优势(同等性能下功耗更低)能直接转化为“续航杀手”级体验。安蒙说“迫不及待想拥有一台”,不是客套话,这是真的看到了翻盘的希望。
当然,挑战也摆在眼前。最核心的问题是:安卓APP放大到PC屏幕,能打得过macOS的Final Cut Pro、Windows的Photoshop吗? 手机APP的交互逻辑(触摸、竖屏)和PC(鼠标、横屏)差太远,就算谷歌优化了窗口管理、多任务,开发者愿不愿意为新平台单独适配?毕竟,开发一个适配PC的安卓APP,时间和成本都不低。还有用户习惯——用了十几年Windows和macOS的人,会愿意学一套新系统吗?
但谷歌和高通似乎早有准备。发布会上,Adobe现场演示了适配Android-PC的Creative Cloud,PS修图、Pr剪辑的响应速度比传统x86 PC快了28%-43%。这不是偶然,高通X2 Elite芯片的NPU算力高达80 TOPS(万亿次/秒),能直接在本地跑AI修图、视频降噪,不用等云端渲染。谷歌还承诺,会推出“开发者激励计划”,给适配PC大屏的APP流量倾斜。毕竟,当年安卓刚出来时,也没人看好它能打过iOS,现在不照样成了全球第一大移动操作系统?
光有系统和野心不够,还得有“硬家伙”撑场面。这次高通发布的骁龙X2 Elite和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就是给Android-PC准备的“弹药”——而且是“核导弹”级别的。
先看PC端的骁龙X2 Elite Extreme:第三代Qualcomm Oryon CPU,同等功耗下比竞品快75%;全新Adreno GPU,性能功耗比提升2.3倍;最狠的是Hexagon NPU,算力冲到80 TOPS,高通直接喊出“全球最快笔记本AI引擎”,连苹果M4芯片的NPU都被拉出来对比。
80 TOPS是什么概念?简单说,就是每秒能做80万亿次AI运算。这是什么水平?够你在本地实时生成4K分辨率的AI图像,够你用语音实时把中文翻译成10种语言还带口音模仿,够你让电脑记住你每天的工作习惯——比如你早上9点喜欢看邮件,它会提前把重要邮件标红;你下午常用Excel做报表,它会自动弹出数据模板。传统PC的NPU算力大多在20-30 TOPS,高通这是直接把手机端的“超算能力”搬上了PC。
再看移动端的第五代骁龙8至尊版,它把“端侧AI”玩出了新高度。首次引入“Agentic AI”(智能代理),手机能跨APP感知上下文——比如你在微信收到朋友发的“周末去爬山”,它会自动弹出天气提醒、路线规划,甚至帮你在美团订好登山装备。它还支持APV专业级视频编解码,手机拍出来的视频,能直接用DaVinci Resolve调色,效果接近专业摄影机。
这些不是“PPT参数”。发布会上,高通现场演示了“多模态AI助手”:用户对着手机说“把上周拍的生日视频,剪一个1分钟的短片,用欢快的音乐”,手机没联网,直接在本地生成了带转场、滤镜、配乐的视频,耗时不到30秒。这就是端侧AI的魅力——不用等云端加载,数据存在本地更安全,还能记住你的偏好。
更关键的是,这些AI能力会贯穿到整个“Android-PC”生态里。未来你的安卓手机和安卓PC,可能会共享一个“智能体”:手机拍的照片,PC打开就是修图完的版本;PC上没看完的文档,手机会自动弹出续看提醒;甚至你的智能手表监测到你压力大,PC会主动把会议提醒调为“静音模式”。安蒙说“AI是新的UI”,本质上就是这个意思——未来你不用再学怎么操作电脑,而是电脑学怎么懂你。
如果你以为高通和谷歌只想做“安卓PC”,那就太小看它们了。这次峰会还藏着一个细节:三星展示了混合现实头显Project Moohan,搭载高通Snapdragon XR2+ Gen 2芯片,运行谷歌的Android XR系统。这背后是一个“铁三角”——高通出算力,谷歌搭系统,三星做硬件,目标是对抗苹果Vision Pro的封闭生态。
这不是孤例。在汽车领域,高通和HARMAN合作,把骁龙Cockpit Elite座舱芯片塞进奔驰、宝马的新车里,支持3D导航、情绪感知(通过摄像头识别驾驶员表情,自动调空调温度);在IoT领域,它强调NPU能效比,为智能眼镜、传感器等小设备预埋AI算力——比如你的智能眼镜,可能会实时翻译眼前的外文招牌,或者提醒你“前面那个人是上周见过的客户,记得他喜欢喝咖啡”。
这些看似零散的布局,其实都指向安蒙的“Ecosystem of You”(以用户为中心的生态)构想:未来没有“手机”“电脑”“汽车”的区别,只有“你的智能体”和“帮你做事的设备”。手表测心率、耳机听声音、眼镜看世界,所有设备的数据都汇总到智能体,再根据场景分配算力——比如开车时,汽车屏幕是“主界面”;办公时,PC是“主界面”;出门时,手机和眼镜是“主界面”。
要实现这个构想,离不开两个“地基”:端侧AI算力和6G网络。端侧AI算力保证设备在本地就能处理复杂任务,不用事事依赖云端;6G则负责打通“端-边-云”,让算力像水电一样随用随取。高通已经开始为6G铺路,预计2028年推出预商用终端——到时候,你的安卓PC可能和家里的机器人、城市里的智能路灯都能实时交互,真正实现“万物互联”。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Android-PC”能立住脚。2026年首批搭载骁龙X2 Elite的安卓PC上市时,市场会给出答案:开发者会不会蜂拥而至?用户愿不愿意为“跨屏自由”买单?苹果和微软会不会用降价、升级生态来反击?
但无论如何,PC市场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的“鲶鱼”了。过去十年,Windows和macOS就像两大“收费站”,用户除了选英特尔还是AMD、选MacBook还是Surface,几乎没有别的答案。现在高通和谷歌带着安卓生态和AI算力杀进来,哪怕只抢走10%的市场份额,也会倒逼整个行业加速创新——毕竟,竞争从来不是坏事,用户才是最终的受益者。
当安蒙在发布会上说出“AI将重新定义计算的一切”时,台下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掌声里,有对技术突破的赞叹,也有对“打破垄断”的期待。安卓PC能不能成功,现在没人敢打包票,但至少它让我们看到了一种可能:未来的电脑,不一定非要是Windows或macOS;未来的算力,不一定非要插着电才能跑;未来的科技,或许真的能“懂你”胜过“听你”。
2026年,当第一批安卓PC摆上货架时,你会愿意放下手里的Windows本或MacBook,给这个“新人”一个机会吗?无论答案是什么,有一点可以肯定:PC市场的故事,从高通和谷歌联手的这一刻起,终于不再只有两个主角了。
来源:科技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