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调新唱”为民歌注入青春活力 江南民歌大赛上演“代际对话”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12:58 1

摘要:9月27日晚,“民歌·上海”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暨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在青浦朱家角市民广场体育公园举行。由《啥鸟飞来节节高》《绣荷包》《搭凉棚》《小九连环》串联的《江南组曲》联唱拉开了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的序幕。

9月27日晚,“民歌·上海”2025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暨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在青浦朱家角市民广场体育公园举行。由《啥鸟飞来节节高》《绣荷包》《搭凉棚》《小九连环》串联的《江南组曲》联唱拉开了长三角江南民歌优秀节目展演的序幕。

江南民歌大赛以“保护传承、鼓励创新”为宗旨,覆盖传统江南民歌、新编江南民歌、江南风创作歌曲三大类别,参赛选手中既有坚守原生态唱腔的老者,也有以现代编曲重构传统的青年音乐人,共同构成了江南民歌的“代际对话”。

展演分为三个篇章,“水润江南”篇聚焦江南水乡风情,以原生态唱腔与方言演绎吴地风情;“山海和鸣”篇特邀长三角与德宏民歌手同台献艺;“天籁同频”篇创新设计跨界演绎,更以融合版《茉莉花》等曲目压轴,打造一场跨越山海、融汇古今的民歌文化盛典。

本次大赛通过复赛和决赛共决出15个演绎奖。其中,青浦区朱家角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选送的新编江南民歌《问花名》获得“最江南”演绎大奖。传统江南民歌《水乡姑娘山歌多》《庄大姐》选段、新编江南民歌《对鸟》、江南风创作歌曲《永远的江南》等14个节目荣获“江南风”演绎奖。

当“传统内核”遇见“青春表达”

“啥花开勒床当中?啥花开勒踏板上?被单花开勒床当中,鞋头花开勒踏板上。”五位年轻人“你来唱我来和”,伴着时尚的音乐旋律,新编民歌《问花名》给观众带来全新感受。质朴的嗓音打动人心,合唱和轮唱的多种变换突出了人声的层次张力与表现力,著名音乐人彭程的改编,使这首经典田山歌焕发出现代气质。

这首歌的演唱者平均年龄35岁,他们都来自朱家角镇,有青年业余流行歌手、横江村村干部、上海城市推荐官,还有青年键盘手。在决赛舞台上,他们就大胆跳出传统演唱框架,重新编创,“老调新唱”赢得广泛共鸣。

“没有什么比年轻人自己演绎的民歌能更好地俘获年轻人的心。”上海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党总支书记、评委曾敏感慨。音乐学家、硕士研究生导师、评委韩斌也呼吁更多专业力量介入新编、创作歌曲的制作,优良的制作会让民歌传播得更广。“一两个精品就能把江南民歌的旗帜竖起来。”

江南民歌的传承与创新

据朱家角蔡睿介绍,朱家角镇一直坚持“两条腿走路”,一条抓传承,一条抓创新。在传承方面,培养发展传承人队伍,原汁原味地将传统民歌传承下来;在创新方面,在保留“原汁”的基础上进行改编,吸引更多年轻人学唱,用现代审美让大众接受。

由朱家角田山歌传承人徐银珠及其团队带来的一首《水乡姑娘山歌多》获得“江南风”演绎奖第一名。作品以原生态吴侬软语、高亢明亮的女声合唱,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江南民歌的质朴与纯真。

《水乡姑娘山歌多》有传承人版和改编版两个“版本”,最终传承人团队获得认可闯进决赛并获奖。蔡睿表示,将继续在守好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评委曾敏回忆第一届江南民歌大赛,“传统民歌让我们惊艳”,她尤记得张顺法老先生的崇明山歌。张顺法接连参加了两届民歌大赛,去年过世。

崇明山歌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其质朴的歌词、婉转的曲调,传唱着当地百姓的生活与情感。今年代表崇明来参赛的是张顺法的弟弟,崇明山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62岁的张品香和张顺法60岁的徒弟、区级传承人王士菊。两位传承人对唱的经典曲目《山歌好唱口难开》凭借醇厚质朴的原生态唱腔,将崇明山歌曲调的宛转悠扬与方言韵律的独特魅力展现,并荣获“江南风”演绎奖。

张品香也是和哥哥张顺法一样,在家里跟着妈妈和兄弟姐妹就自然而然地学会了唱崇明山歌。王士菊已和张顺法搭档唱过两届民歌大赛,这是她第三次走上民歌大赛的舞台,她表示崇明山歌的传唱面临着危机,“崇明的年轻人很多都出去了,他们那儿也有个山歌传承基地,但唱歌的都是一些老人。”展演上,四个区的民歌传承基地用不同地域的方言共同演唱了这首《山歌好唱口难开》。

44岁的沈杰是新浜山歌传承人中最年轻的一位,决赛上他独唱了一首新浜叙事田山歌《庄大姐》选段,嗓音高亢、旋律起伏。这首歌入选《江南十大民间叙事诗》,展现了有别于文人墨客笔下描绘的另一个“江南”,充满地方风情和乡土味道,也折射出新浜地区民间田山歌灿烂悠久的历史。

“这次一个人来演唱,是因为传唱人年纪都比较大了,有的声部已无法驾驭。”沈杰已经参加了三届民歌大赛,他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参加民歌大赛的年轻人越来越多。谈及传承他表示,“我们一直在进学校、进社区、进商圈,希望以此为契机,培养新一代的传唱者。”沈杰积极“推动”家族传承,正在就读中央戏剧学院的儿子已经在他的教导下学会唱新编山歌《唱唱我伲农民幸福梦》。

此次展演还邀请了长三角和云南民歌歌者,展现不同地域民歌的碰撞与共鸣,汇聚长三角青、吴、嘉三地的江南音韵与云南德宏的山野气息,呈现“山海相融、南北和鸣”的音乐图景。

评委韩斌坦言,上海民歌的源头比较杂,“我们在做好自身传承的基础上,可以发挥上海‘出海口’的优势,做好更多江南民歌的海派包装和传播”。他鼓励江南民歌大赛进一步延伸至长三角地区,打响长三角江南民歌大赛品牌。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民文化节指导委员会指导,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青浦区文化和旅游局、青浦区朱家角镇人民政府主办,青浦区文化馆承办。

来源:纵相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