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旁边六十多岁的阿姨倒淡定,一瓶精华用三个月,早晚各三滴,像给旧皮沙发打蜡——慢,但真亮。
“再贵也得打,法令纹一深,客户直接把我当阿姨。
”
这是东京银座那家排队到街角的医美诊所里,一位投行姐姐的原话。
她每月往脸上砸五六万,连午饭都在诊所吃代餐奶昔,省时间。
旁边六十多岁的阿姨倒淡定,一瓶精华用三个月,早晚各三滴,像给旧皮沙发打蜡——慢,但真亮。
日本去年把“私下冻细胞”写进刑法,医生偷偷干,照样有人排队。
被抓的那位老教授,诊室藏在写字楼消防门后,预约短信只写“茶会”。
顾客进门先签生死状,再刷卡三百万日元,换一纸“青春保险”。
听起来像黑帮电影,可名单里还有拿过紫绶褒章的退休大臣。
韩国电视台的“抗衰综艺”今年直接腰斩。
观众留言:看腻了,不如回家照镜。
制作组转头拍“离婚再就业”,收视飙回两位数。
隔壁北欧却反着来,广告里老太太满脸褶子涂面霜,字幕写“每条皱纹都是航海图”。
Lush顺势出了款“放手”系列,成分表短到像超市小票,销量居然涨了40%。
灰色生意从没停。
巴西警方刚端掉一个肉毒素地下工厂,标签印韩文,针头却从上海保税区发货。
朋友圈代购照旧吆喝:现货,冷链包邮。
有人买到假货,脸僵两周,自嘲“免费瘦脸针”。
纪录片里,70岁的现代舞编导拒绝任何针。
她说皱纹是“身体日记”,观众反而哭成一片。
硅谷那边,工程师老爸冷冻遗体,儿子打官司争遗产:到底是“人”还是“物”?
法官挠头,把案子扔给伦理委员会,后者连夜写PPT。
资本不管这些。
雅诗兰黛十年翻三倍,靠一瓶“小棕瓶”打天下。
养老院床位也在翻倍,出生率却跌到0.7。上海有家咖啡馆专招65岁以上店员,教老人用扫码点单,时薪25块,生意好到晚上九点还排队。
老板娘说:“他们不是来打工,是来证明自己还没过期。
”
更魔幻的是挪威,把人类DNA塞进北极种子库,跟小麦土豆做邻居。
官方解释:万一哪天地球重启,还能克隆个“原版人类”。
听起来像科幻,但项目真拿到了诺贝尔基金会赞助。
伦敦一家咨询公司最近火了,他们用“神经美学”帮人优雅变老——简单说,就是先测你对皱纹的焦虑值,再配颜色、发型、甚至香水。
有位银行高管做完,把西装换成亚麻衬衫,整个人松了十岁。
他说:“以前怕老,现在怕不像自己。
”
云南哈尼族寨子里,女人六十岁才梳“龙巴头”,银饰重到要人扶。
那天全村喝酒,她坐在火塘边,小辈轮流敬酒,皱纹在火光里像梯田。
没人提玻尿酸,只夸她“越老越值钱”。
最新数据说,全球抗衰市场2030年要冲到4000亿美元。
美国FDA刚批了干细胞面霜,小红书已有人晒空瓶。
匿名账号“隐形抗老者”每天发对比图,滤镜开到最大,配文只有一句:别问,问就是天生丽质。
有人砸钱,有人躺平,有人写代码研究怎么把80岁活成40岁。
其实没标准答案,就像那位舞编导说的:“年轻不是皮肤,是还能被吓到。
”
今晚照镜子,法令纹好像又深了。
关掉美颜,忽然想起银座诊所的灯,冷得像冰箱。
其实冰箱里冻的不止细胞,还有人对时间的恐惧。
来源:一心一意画板u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