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华祥:大型公共艺术装置《归乡·屯堡高台》让观众直观理解屯堡文化 | 2025年多彩贵州·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8 12:17 1

摘要:不锈钢材质的展台上摆放着屯堡面具,漫反射作用下,历史的光影与观者相交相融,给人以时空交错之感……9月27日,在2025年多彩贵州·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展出现场,由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原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原系主任王华祥教授创作的作品《归乡·屯堡

不锈钢材质的展台上摆放着屯堡面具,漫反射作用下,历史的光影与观者相交相融,给人以时空交错之感……9月27日,在2025年多彩贵州·第十八届中国原生态国际摄影大展展出现场,由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原副院长、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原系主任王华祥教授创作的作品《归乡·屯堡高台》吸引了不少观众。

《归乡·屯堡高台》与观众形成互动。

王华祥,1962年出生于贵州,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毕业后留校任教,擅长版画。作品《绿色的风》获全国少数民族美展优秀奖,《侗乡童话》入选第六届全国版画展、《贵州人》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金奖,《奶奶》入选全国青年版画展。出版有《王华祥作品集》,论著有《将错就错·王华祥素描教学法》。作品被中央美院美术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四川美院、湖北美术馆、广州美术馆、鲁迅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美术馆等高价馆藏。

王华祥。

作为贵州人,他创作的《归乡·屯堡高台》多了几分家乡人的情愫。

谈及创作初衷,王华祥表示,在设计之初,他始终有一个核心想法,即是把大地作为画布,让艺术从特定的土地中生长出来,作品取之于自然,用之于自然,最终与环境和人文历史融为一体。

在王华祥看来,如何激活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如何保护安顺市旧州古镇等有着600年历史的屯堡文化遗址,并唤醒人们发自内心的热爱,艺术的介入是有效的。大地艺术在国际上是普遍且有效地吸引人们关注的艺术形式,尤其是在助力乡村发展上作用巨大,作品能够把文化和乡村发展有机融合。

《归乡·屯堡高台》。

正是因为屯堡文化凝聚着六百年的历史记忆,承载着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深刻内涵。以“屯堡高台”为主题的作品《归乡·屯堡高台》就此诞生。

从构思到落地,王华祥带领团队不断调整和优化设计方案。在实施过程中,既注重艺术表达的独创性,又确保与旧州古镇的文化环境相协调。最终形成了这一件高3米、长6米、宽3米的大型公共艺术装置,能够承载影像展示、互动体验和文化传播等多重功能。

王华祥表示,希望通过艺术装置的形式,将屯堡地戏高台、面具这些独特的文化符号,与贵州壮丽的喀斯特地貌巧妙结合,营造一个兼具影像展示、互动体验和文化传播功能的公共艺术空间,使观众能够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加直观地理解屯堡文化的精神价值。

《归乡·屯堡高台》。

王华祥介绍,《归乡·屯堡高台》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本届摄影大展引入现代艺术元素,探索了原生态影像与当代装置的融合路径;二是为旧州古镇留下了一个永久性的文化地标,丰富当地文旅资源;三是通过艺术转化的方式,更深入地呈现屯堡文化的独特内涵,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新的传播载体。

王华祥说,贵州对他的影响是深入血液的,在艺术界能够让别人记住他名字的作品就叫《贵州人》,在22岁离开贵州之前,他的作品主题几乎都是贵州题材,在中央美术学院的4年本科中创作主题也都是关于贵州,对他来说家乡对他的影响是一生的,对他创作的激发更是源源不断的。

艺术回归大地,文化滋养乡土。“能够参与到家乡的文化活动,并为之留下这样一处文化印记,让我备感荣幸。”王华祥说。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来源:天眼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