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光学:从显微镜到光刻光学,打开“中国蔡司”商业版图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10:19 1

摘要:进入三季度,公司股价涨势喜人。9月19日,在斩获三连板之后以130.92元/股收盘,创下股价历史第二高值,距离4月初66元/股的年底低点,涨幅接近100%。

光刻机热潮之下,永新光学(603297.SH)成了市场“最靓的仔”。

进入三季度,公司股价涨势喜人。9月19日,在斩获三连板之后以130.92元/股收盘,创下股价历史第二高值,距离4月初66元/股的年底低点,涨幅接近100%。

而推动永新光学本轮上涨行情的一个最重要概念,就是“光刻机镜头”。尽管公司已发布公告警示,称“光刻机相关光学元组件业务占公司营收比重较小,占公司营业收入比重不足1%,目前不是公司的核心业务”。

但是,投资者的热情依旧高涨,“成长路径对标蔡司,未来前景十分可期。”

三代传承,积淀深厚

永新光学的历史可追溯至1943年的南京永新。这里是江南光仪厂的前身,曾诞生了中国光学历史上多个“第一”:

第一台科普幻灯机、第一台生物显微镜、第一台60厘米天文望远镜、第一台10万倍电子显微镜、第一台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第一台航空测量摄影机、第一台图像自动分析仪……这些成就不仅留下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也成为国家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

1997年,已77岁高龄的“世界毛纺大王”曹光彪,在老家宁波鄞州创办永新光学。公司现任总经理毛磊就是曹光彪一眼相中的管理人才。

2005年,在曹光彪幼子曹其东主导下,香港永新完成了对江南光仪厂的改制和重组。2008年,曹其东和毛磊一起完成了宁波永新对南京永新的并购,两家企业开始了整合经营之路。

2018年9月10日,永新光学成功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成为中国光学显微镜上市第一股。

时至今日,永新光学的传承已经走入了第三代。在“50后”的曹其东之后,“80后”曹志欣继续着父辈使命。

留学回国后,曹志欣一直致力于促进宁波与中国香港以及其他地区的交流合作,并在鄞州经营着当地首支QFLP基金——永勤新越。该基金规模为3亿美元,首期2000万美元用于光学产业基金组建。

今年9月10日,宁波市企业联合会、宁波市企业家协会、宁波市工业经济联合会联合发布了2025年度竞争力企业百强榜单。永新光学脱颖而出,荣登百强榜第四位。

公司曾先后承担“嫦娥二、三、四号”星载光学监控镜头的制造,承制国内首台“太空显微实验仪”,为空间站航天医学、太空生命科学等技术研究提供支撑。

近年来,公司连续承接多个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计划,在高端科学仪器领域攻克多项关键“卡脖子”技术,推动我国科学仪器实现国产化高端替代。

上市7年,永新光学实现营收及净利润持续双增长。目前,公司市值稳定超过100亿元,较发行时增长超5倍;每年高比例分红,累计现金分红超5.5亿元,年度分红比例连续7年保持在35%以上。在宁波百余家上市公司中,均排名前列。

深化“2+2”业务布局

作为中国光学精密仪器及核心光学部件供应商,永新光学现已涵盖光学显微镜和光学元组件两大业务体系。

近年来,公司积极实施“2+2”业务布局,即在立足光学显微镜和条码机器视觉两大核心业务的基础上,同时拓展激光雷达和医疗光学两大新兴业务。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2.95%;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元,同比增长8.75%。

分业务来看,上半年,光学显微镜业务实现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0.94%。其中,高端显微镜高速发展,占显微镜销售比例提升至40%以上,已实现超过5%的国产化替代。随着设备更新资金的逐步落地,已提前确定的意向订单将快速转化,预计下半年显微镜业务将恢复性增长。

条码机器视觉业务向“模组方案解决商”转型,在去年高增长基础上继续稳步增长,与Zebra、Honeywell等客户的复杂模组业务推进顺利,产品逐步批产,实现了从Tier2到Tier1的身份转变。其中,机器视觉业务同比实现双位数以上增长。

激光雷达光学元组件业务规模化量产,上半年出货近百万套,预计下半年将持续加速,盈利能力同步提升。公司作为禾赛、图达通、法雷奥等头部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业务已拓展至割草机器人与无人配送机器人等新兴领域。

医疗光学业务国产替代加速,上半年营收实现同比大幅增长。随着专业级医疗影像相关元组件海外需求激增,公司复杂模组产品批量出货,应用于手术显微镜的关键核心光学部件与数家头部企业达成合作。此外,应用于血常规、尿常规等检测场景的核心光学元组件批量出货。

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是永新光学保持核心竞争力、拓展新兴领域的关键支撑。今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4720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0.70%;2024年,研发投入9849.53万元,占营收比重11.33%,显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今年5月30日,是第九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永新光学联席董事长、总经理毛磊凭借其在显微科学仪器领域的卓越贡献与创新实践,荣获“2025年浙江省科学企业家”称号,全省仅10位入选。

“中国蔡司”,未来可期

光刻机是半导体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高精密光学镜头又是“光刻机之眼”。光刻机制程越小,对光学系统的精度要求越高。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公司具备光刻机超精密光学系统供应能力。

卡尔蔡司集团(Carl Zeiss AG)于1846年在德国耶拿成立。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如今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光学和光电子设备制造商之一,拥有多个业务领域,包括半导体制造设备、工业测量技术、医疗技术、消费级镜片等。

在全球光刻机光学市场,蔡司可谓一家独大,在收入规模、研发投入、技术水平遥遥领先。即使是全球光刻机巨头ASML,也要高度依赖蔡司的解决方案。

但是,中国光刻机设备的崛起一定需要中国自己的“蔡司”。尤其在中美博弈背景下,光刻机光学零部件国产替代意义重大。

近年来,永新光学高度重视本土半导体设备的行业机遇,加速融入半导体产业的升级浪潮。

上半年,公司半导体光学业务进展顺利,依托技术优势获得头部企业半导体核心制造装备所需的多个项目,包含光学元组件及模组,下半年开始将逐步转化。

在光学量检测设备方面,公司在关键尺寸检测、膜厚测量等前、后道量检测环节均有布局,关键光学元部件技术领先,并获得多家头部客户的订单。

根据QYResearch数据,预计2029年全球半导体量测和检测市场规模将达到159亿美元,2022-2029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5.5%。

得益于中国半导体全行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行业下游晶圆厂在关键工艺节点上持续推进,中国大陆半导体量测和检测市场迎来高速发展期。

根据VLSI统计,2023年中国大陆半导体检测与量测设备市场规模达到43.6亿美元,其中全球量检测设备龙头科磊在中国大陆收入规模约33.9亿美元,市占率超70%,具备极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从发展路径看,永新光学或有望成长为“中国蔡司”,未来可期。


来源:览富财经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