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听起来像开玩笑,但这事儿真有人干成了。就在《率土之滨》这个很多人以为只是单纯三国沙盘模拟的游戏里,就有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的玩家,他不仅学业游戏两手抓,还把那些课本里的理论,全搬进了战场。
你有没有想过,打个游戏,也能用上大学物理课上学的“量子纠缠”?
听起来像开玩笑,但这事儿真有人干成了。就在《率土之滨》这个很多人以为只是单纯三国沙盘模拟的游戏里,就有一位来自南京大学物理学博士的玩家,他不仅学业游戏两手抓,还把那些课本里的理论,全搬进了战场。
他叫“百川丨记忆”的玩家是盟里的军师,拥有多年率土经验的他常常会给盟会出谋划策,战术能力相当的强。
在校友赛前夕,他专门举办了一个线下战略研讨会,台下坐的不是教授,而是不少穿着T恤拖鞋的玩家,但一个个听得比上课还认真。
他讲的第一条,是“熵减战略”,听着玄乎吧?其实就是用热力学第二定律分析游戏里的资源争夺。他发现,大家一开始在州里抢地、抢城,看起来热闹,其实特别乱,资源浪费严重。
于是他带着盟友定规则、分任务、划区域,把每个人该干啥、啥时候干都列得清清楚楚。结果呢?同样的时间,他们盟拿到的资源比别家多出一大截。别人还在混战,他们已经稳稳铺开阵型了。
等到跨州打架的时候,他又搬出了“量子纠缠”。这回不是瞎套词,而是真用来解决协同问题。战场上,指令从指挥官发出去,到各个分队执行,中间有延迟。人多嘴杂,节奏一乱,仗就打崩了。他用量子纠缠的“超距同步”概念打比方,强调信息传递和行动必须高度一致。
他还搞了个“量子化同盟模型”,把每个分队当成一个“量子态”,通过预判和节点控制,让大部队的行动像被一根线牵着,几乎同时响应。对手还没反应过来,他们的主力已经完成合围了。
感觉这不像是在SLG里打仗,而是在帮盟会里玩家考研。
这还不是个例。在《率土之滨》里,高学历、有学问的人一抓一大把,有些家族招人,不看战力,先来一波率土文化高考。
这个叫“陷阵之志”的家族,每年出一套“纳新卷”,60分以下直接“开除率籍”,只有分数达标才能进入家族。
你别以为考的是“赤壁之战发生在哪年”这种简单题。他们每年的率土高考卷都是精心准备的高质量试题,其中涵盖三国历史、军事策略、传统文化、数据计算等多个知识点,玩家想要考到高分还真的挺不容易的。
其实不止是玩家,《率土之滨》本身也是文化味儿拉满,早在几年前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的三国典籍文化特展活动中,《率土之滨》就带着大量玩家创作的古文史籍、文言檄文、以及诗词歌赋等文言作品,闯入了文化展馆中,不仅得到了国家图书馆的精选展览,还被央视的点名表扬。
还有2022年,率土携手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启动的“率土人物考”文化工程,也在近日的原创月活动中得到了公示,超过800个将领的人物历史考据摆在玩家面前,可以说是真的把三国文化传承了下来。
率土的特别之处就在于,对比大多数以娱乐为主,只以历史题材为吸引热度的IP的作品,他在对待文化传承这件事儿上更有文艺作品的担当。
在如今这个数字化的时代,游戏除了娱乐属性之外,对于文化的推广、解读、传播都是一个很好的平台,而率土也确实担起了这份责任。
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率土作为一款运营了十年的老游戏,玩家们仍然坚定地选择他的原因吧。
来源:往事电竞趣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