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教学楼的晨读长廊,当实训场的器械在师生协作中运转出精准节奏,当毕业生从企业传来“获评骨干员工”的喜讯——东营职业学院的日常里,藏着太多关于“成长”与“突破”的珍贵细节。今天,“新闻纵深”栏目正式启幕,我们愿以笔为犁,深耕这些鲜活场景,挖掘背后的
当第一缕阳光照亮教学楼的晨读长廊,当实训场的器械在师生协作中运转出精准节奏,当毕业生从企业传来“获评骨干员工”的喜讯——东营职业学院的日常里,藏着太多关于“成长”与“突破”的珍贵细节。今天,“新闻纵深”栏目正式启幕,我们愿以笔为犁,深耕这些鲜活场景,挖掘背后的经验与规律,让东职的办学实力、育人质量被看见、被读懂。
我们将把镜头对准教师:走进他们的备课笔记,看如何将“智能制造”“乡村振兴”等时代需求融入课程设计;跟随他们的科研脚步,听如何攻克技术难题、带领学生斩获省级以上竞赛奖项。从每一次“因材施教”的耐心指导里,总结东职教师“师德为魂、专业为基”的成长规律,展现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扎实成效。
我们将把目光投向学生:蹲点技能实训课堂,记录他们从“生疏操作”到“熟练攻坚”的蜕变;跟踪志愿服务、社团活动现场,捕捉他们在实践中践行责任、提升能力的瞬间。从每一次“突破自我”的成长故事里,提炼东职“以生为本、知行合一”的培养规律,彰显学校对学生综合素养培育的用心。
我们将把视野延伸至毕业生:回访不同行业的东职学子,听他们讲述如何用在校学到的专业技能应对职场挑战,如何凭借“踏实肯干、精益求精”的东职特质获得企业认可。从“就业率稳中有升、就业质量持续提高”的案例里,验证东职“产教融合、就业导向”的办学规律,体现学校为区域发展输送优质人才的担当。
我们还将走进各部门单位:探访教学管理部门,看如何优化专业设置、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让教学更贴合市场需求;对话后勤服务团队,记录他们如何筑牢校园安全、保障师生生活,为教学科研保驾护航;跟随科研部门的脚步,了解如何搭建平台、整合资源,推动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从每一项“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中,梳理东职“协同联动、聚力发展”的管理规律,展现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稳步提升。
“新闻纵深”不做浅尝辄止的报道,而是要沉下心与师生对话、与实践同行,把“个案经验”提炼成“可借鉴的规律”,把“部门单位探索”汇聚成“学校发展的动能”。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有深度、有温度的文字,让社会各界看到东职“办人民满意职业教育”的坚守,让全体师生感受到学校“追求高质量发展”的力量,更让每一个东职人在故事里找到归属感,在规律中汲取前行的底气。
未来,“新闻纵深”将始终与东职同成长、共奋进。期待您的关注与参与,让我们一起在深度报道中,读懂东职的过去、看见东职的现在、期待东职的未来!
王飞飞
“任何一位大国工匠的长成,都是从一颗小种子发育而来。”在东营职业学院的课堂上,中共党员、市劳模、中国双创导师库导师王飞飞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这句话既是他对职业教育的深刻感悟,更是他十年深耕双创教育、助力青年成长的生动写照。从石油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到培育出众多优秀创业就业人才的“引航人”,王飞飞用亲身经历诠释着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
从生产一线走来
用实践锤炼学生真本领
王飞飞的职业教育之路,始于生产一线的历练。在成为东营职业学院教师前,他深耕石油生产领域,不仅斩获技术竞赛一等奖,还获评企业青年岗位能手,积累了扎实的实践经验。这份来自一线的经历,成为他日后教学的“宝贵财富”——他深知职业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因此始终坚持“做给学生看,带着学生干,帮着学生创,实现学生变”的教学理念。
在指导学生时,王飞飞从不局限于课堂理论讲解,而是鼓励学生沉到生产岗位中锤炼真技能。他带领学生深入油气储运等相关行业一线,将课堂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学生们的专业能力得到显著提升:首届全国职业院校油气储运技能大赛中,他指导的学生团队斩获二等奖;17名学生成功入选齐鲁工匠后备人才,朝着“大国工匠”的目标稳步迈进;另有5名学生在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大赛中脱颖而出,获得资金奖励。这些成绩的背后,是王飞飞对“实践出真知”的坚守,也是他用心用情培育“种子”的最佳证明。
刘婧在中石化济南炼化分公司工作现场
高子凡在胜利油田入职培训现场
搭建创业桥梁
让“金种子”在实践中生根发芽
“大学生创业是带动就业的有效手段,更是激发青年创新活力的重要途径。”基于这一认知,王飞飞将培育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工作重点,通过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创业大赛,挖掘他们身上“敢闯会创”的基因内核,帮助有潜力的“金种子”找到成长的土壤。
2018年,王飞飞遇到了退役军人大学生隋友强。当时,隋友强团队怀揣着“助力家乡农产品销售”的想法,却在商业模式上陷入困境。王飞飞了解情况后,结合东营本地水果滞销的实际问题,为团队量身打造了“e亩果园”品牌,创新提出“线上线下+社区团购”的销售模式。他陪着团队一次次走访本地水果农产品基地,对接供应商资源;手把手教他们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拓展社区销售渠道。在他的帮助下,隋友强团队不仅解决了当地水果滞销难题,还将业务不断拓展:在学校创业孵化园成立公司,销售端延伸至东营市内20个社区,供应商覆盖本地多个农产品基地,直接带动300人就业。
这份沉甸甸的成果,让“e亩果园”项目在东营市退役军人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一等奖,隋友强也获评山东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如今,“e亩果园”已成为东营本地生鲜销售的知名品牌,而这只是王飞飞助力学生创业的一个缩影。多年来,他始终以“搭建桥梁”为己任,让学生的创业梦想从“想法”变为“现实”。
隋友强参加2022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评选
聚焦“育人”本质
拒绝“抄近路”的竞赛观
在双创教育领域,王飞飞有着丰富的竞赛指导经验——他带领学生实现了双创竞赛省级层面获奖全满贯,个人也获评省级以上“优秀指导教师”26次。但在荣誉面前,他始终保持清醒:“创新创业竞赛的宗旨是引导青年学生勤奋学习、迎接挑战,指导老师的职责是培育人,而不是培育项目。”
在日常指导中,王飞飞常遇到一些带着“拿来”项目的学生,他们希望通过“打快车”“抄近路”的方式在竞赛中获奖。每当这时,他都会坚定拒绝,并耐心引导学生理解竞赛的真正意义。在学校第十八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经验分享会上,他再次强调:“竞赛不是‘项目比拼’,而是‘成长展示’。真正有价值的,是学生在打磨项目过程中收获的专业技能、创新思维和抗压能力。”
他的“育人”理念,深深影响着每一位跟随他的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和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的王华营,对此有着深刻体会:“刚接触双创竞赛时,我也想找现成的项目‘走捷径’,但王老师告诉我,‘自己打磨的项目,哪怕不够完美,也是成长的印记’。在他的引导下,我把创新项目和竞赛展示作为载体,不仅提升了专业技能,还学会了团队协作、问题分析等通用能力,这些才是受益终身的财富。”
王华营参加东营市油地校融合创新创业大赛
十年坚守初心
成为青年创业路上的“引航灯”
从事双创教育十年,王飞飞的脚步从未停歇。他先后获评“胜利希望奖”“东营青年创新榜样”“东营市优秀创业导师”“东营市向上向善好青年”“山东省大学生创业优秀教师”“中国双创典型导师”等荣誉称号,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双创教育的热爱与坚守。
更令人瞩目的是,他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创业就业人才:“山东省大学生十大创业之星”“全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卓越奖”“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双创典型人物”……每一位学生的成长,都是他“引航”之路的见证。如今,他还身兼“青年创新素养与创业精神培育服务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建设”市级宣讲团主讲人、山东省教育规划学生创新素养研究项目负责人等职务,将双创教育的经验从课堂延伸到更广阔的领域,为服务地方发展、培育创新人才贡献力量。
“看到学生们在各自的领域发光发热,就是我最大的成就感”,谈及十年双创教育的感受,王飞飞笑着说。从生产一线的技术能手,到青年成长路上的引航人,他用行动诠释着“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的深刻内涵。未来,王飞飞仍将继续深耕双创教育这片“沃土”,用心浇灌每一颗“种子”,助力更多青年在创新与创业的道路上实现梦想,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育大国工匠注入源源不断的青春力量。
胡金豪在2025年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作为参赛选手代表发言
王筠清在东营职业学院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开幕作为在校生代表发言
夏明硕参加第八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
来源:东营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