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短视频的年代,有一部神剧叫《渴望》。只要它一开播,那简直就像施了魔法一样,全中国的人都乖乖地守在电视机前,街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就跟唱空城计似的。谁要是不看《渴望》,那可就成了异类啦。
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短视频的年代,有一部神剧叫《渴望》。只要它一开播,那简直就像施了魔法一样,全中国的人都乖乖地守在电视机前,街上连个人影都没有,就跟唱空城计似的。谁要是不看《渴望》,那可就成了异类啦。
可如今啊,当我们再翻出《渴望》的老剧截图时,心里突然就像被什么东西猛地撞了一下。有三位我们特别熟悉的演员,竟然都已经不在人世了。
第一位是郑乾龙,他在《渴望》里演的是罗冈,那个戴着眼镜的知识分子。当年啊,不知道有多少女生把他当成了理想男友的模板,觉得他既理智又温柔。郑乾龙这人啊,他才不在乎戏服好不好看呢,他一门心思都放在琢磨角色的内心世界上。他还说过一句特别帅气的话:“男子汉可不在长相。”你瞧瞧,这话说得多有范儿。
演完《渴望》之后,他还去《红楼梦》里客串了林如海,那长须长袍的扮相,满满的文人气。虽然他的戏份不多,但特别有记忆点。可是呢,在2007年的时候,他就因病去世了,才65岁啊。那时候网络也不发达,消息就像落叶一样,飘着飘着就沉下去了,没人在热搜上悼念他,也没有满屏的“爷青结”。
第二位是蓝天野,他在《渴望》里演的是王子涛,一个特别慈祥的父亲,笑起来就像老家门口晒太阳的老爷爷一样亲切。不过呢,他更出名的角色还是《封神榜》里的姜子牙,那白须飘飘、仙风道骨的样子,只要他一开口说“姜太公在此,诸神退位”,全场立马就肃静下来了。
其实啊,蓝天野的主业是话剧,他可是人艺的台柱子呢,一辈子都泡在剧场里,拿奖都拿到手软,什么终身成就奖之类的,那都不在话下。2022年,他以95岁的高龄离开了我们。虽然他已经走了,但他演的那些角色还在闪闪发光呢,可台下的那个他,却永远地谢幕了。
还有一位是郭连文,你可能在《渴望》里都没怎么注意到他,他就演了一个小工人,没几句台词。但是后来啊,他竟然成了“刘少奇专业户”。特型演员这行可不好混啊,外形相似只是基础,能演出神韵那才是门槛,要是能有所突破,那简直就是达到天花板了。
郭连文身高一米八,为了贴近刘少奇同志清瘦的形象,他常年把体重压到七十公斤。你说这苦不苦啊?可他却只是淡淡地说一句:“习惯了。”演的时间久了,其实更难了,他怕观众看腻了,就得在“像”和“新”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这活儿啊,真的就像修行一样。2024年,郭连文也走了,享年71岁。新闻报道很短很短,没有人大哭大闹,也没有粉丝们疯狂追捧的那种热闹,但老观众们的心里,都不由得沉甸甸的。
这三位演员啊,他们在《渴望》里的戏份有重有轻,但都演得特别扎实,观众们都记得他们的脸,也叫得出他们演的角色名。可现在呢,要是再重播《渴望》,那画质糊糊的,节奏也慢慢的,年轻人都觉得“看不下去”。可在那个时候,大家都围在一台电视机前,一边看一边骂,一边看一边哭,那种集体情绪共振的感觉,现在还能有吗?
郑乾龙研究角色的时候,他不看镜子,就问自己“这人会怎么想”。蓝天野排戏的时候,常常为了一句台词能争上半个小时。郭连文为了减肥,全靠意志力扛饿,他说“演员得对得起观众的眼睛”。可是现在呢,谁还会这么做啊?
现在这个流量时代啊,数据跑得比演技还快。热搜全靠那些八卦新闻撑着,热度也全靠炒作。一个明星要是塌房了,那话题量能顶上十部好剧。可在《渴望》那个时候,演员们就只是单纯地演戏,就算红了,也不会膨胀。
郑乾龙走的时候,圈内悼念他的人不多。蓝天野走的时候,媒体虽然发了通稿,但热搜也就维持了三个小时就掉了。郭连文走的时候,很多人甚至都不知道他还演过《渴望》呢。经典还在,可那些演员们却已经离我们远去了。
有时候,我们刷到老剧的截图,看到蓝天野笑眯眯的脸,会突然一愣,然后才反应过来:哎,他已经不在了啊。这感觉就好像我们翻出了旧相册,发现里面某个熟悉的人,已经很多年没有联系了,再一查,才知道原来已经天人永隔了。
演员们最怕的不是死亡,而是被遗忘。可是他们演的那些角色还活着啊,罗冈还在那儿讲道理,王子涛还在劝儿女,工人老郭还在车间里说话。只要这部剧还在播放,他们就好像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
现在的那些顶流明星,一年带货就能挣几个亿。可当年的这些演员们,一部剧就能影响几代人。你说,到底哪个更“值”呢?这还真不好说。但要是你问我:“谁是真正的永远的神(YYDS)?”我肯定会投老一辈演员们一票。不为别的,就为他们那份“戏比天大”的轴劲儿。
郭连文为了能演好刘少奇,他还特意去刘少奇的故居住了几天。蓝天野都九十多岁了,还上台导戏呢。郑乾龙拍完《渴望》之后,有观众给他写信说“罗冈救了我”,他竟然回了整整三页纸。现在呢,还有谁会回粉丝的信啊?
我不是说现在的娱乐圈不好,只是觉得那种“认真演一个角色”的笨功夫,好像越来越少了。大家都想快点出名,快点挣钱,快点爆火,然后快点收割流量,最后再快点退场。可《渴望》却告诉我们,只有慢下来做出来的东西,才能够传得久。
当《渴望》的片头音乐响起:“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他们好像又都回来了。人啊,总会离开,但好的戏却永远不会老。你说,现在的这些剧,三十年后还会有人重播吗?在评论区告诉我:你曾经为哪位演员的演技“嗑死过”?不是因为什么CP,就是单纯为了那精湛的演技。
来源:空气猫的老婆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