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国群殴”以色列:股价跳水、法院传票与中东旧秩序的崩塌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8 08:49 1

摘要:9月26日,哥伦比亚和南非俩兄弟一合计把32个“兄弟”拉搞了一个群,汇集了土耳其、西班牙、卡塔尔、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亚、约旦、爱尔兰、墨西哥、挪威、沙特阿拉伯等国的代表,名字挺唬人——“海牙集团”。

一、先别急着鼓掌——34国“群殴”以色列,到底打疼了谁?

纽约的联合国大会年年热闹,今年尤其像一锅加了辣椒的火锅。

9月26日,哥伦比亚和南非俩兄弟一合计把32个“兄弟”拉搞了一个群,汇集了土耳其、西班牙、卡塔尔、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亚、约旦、爱尔兰、墨西哥、挪威、沙特阿拉伯等国的代表,名字挺唬人——“海牙集团”。

群公告称,34个国家提出了法律、外交和经济措施,以巩固“对以色列持续罪行的全球回应,建立一个让所有国家立即履行其义务的模式,并创建强有力的问责机制”。

汇成一句话:以色列,你不能再“有罪不罚”。

一时间,军贸禁令、港口拒停、合同审查、能源断供,四连击像四块板砖拍向耶路撒冷。

以色列股汇两市当场吓哭:TA-35指数“咣当”三连跌,谢克尔贬值2.4%,市值蒸发180亿美元,相当于全国老百姓一年白干。

有人调侃:这哪是“海牙集团”,分明“股价打折集团”。

但别忘了,以色列最硬核的资产是“心态”。以方央行连夜把欧元、英镑仓位砍到25%,转头抱紧人民币和美元大腿,还和中国续了30亿美元本币互换——一句话:先保命,再保脸。

二、为什么突然“围殴”?——三个导火索,烧得全球南方坐不住了

1. 加沙的“直播地狱”

六个月里,6.4万条生命被刷成灰,七成是妇女儿童。联合国调查委员会甩出一份报告,关键词赤裸裸——“具备灭绝意图”。屏幕前的观众从愤怒到麻木,再从麻木到“必须做点什么”。

2. 美国的“保护伞”漏雨了

华盛顿在安理会连投三次否决,阿拉伯国家彻底寒心:你管不了,还不让别人管?于是干脆另起炉灶,把“法律+制裁”当成新武器,绕开一票否决权,直接上群殴模式。

3. 全球南方“司法外交”的成人礼

南非、哥伦比亚、巴西这些曾经的“被制裁专业户”,如今翻身做制裁发起人。过去三十年,他们在国内玩转“真相与和解”,现在把剧本搬到国际舞台:先上法院,再掐资金,最后让对手“社会性死亡”。

三、以色列的“反杀”三板斧——快、狠、准

1. 军事:快刀斩乱麻

以军对加沙城发起“钳形”攻势,48小时开出一条“人道走廊”——表面放人,实质“先清场再占领”。目标只有一个:在ICJ判决落地前,把生米煮成熟饭。

2. 外交:左右开弓

对美:战时内阁部长直飞华盛顿,伸手再要140亿美元精确弹药,还贴心地附上“铁束”激光防空订单——老板,加量不加价。

对欧:拉着希腊、塞浦路斯狂签“东南能源走廊”,用天然气当筹码,换欧盟内部一张否决票。

对俄:私下求莫斯科在安理会“技术性搁置”新制裁,换自己在叙利亚空域“让一让”,各取所需。

3. 金融:筑墙囤粮

央行一口气把外汇储备调成“美元+人民币”主仓,降低被SWIFT踢群的风险;还提前抛售欧洲债券,省得日后被人“冻资”——江湖越老,胆子越小。

四、美国:当“大哥”难,当“夹心饼干”更难

官方台词依旧铿锵:“以色列的自卫权铁定支持。”但细心的人发现,台词背后多了几个小字——“深感不安”。

国会山正在酝酿一场“文字游戏”:把部分精确制导炸弹从“无偿军援”改成“可赎回贷款”——翻译成人话就是:先借你,哪天我看你不顺眼,连本带利还我。既安抚国内选民,又给阿拉伯世界一个“我在管教”的笑脸。

更鸡贼的是白宫的“拖延术”:在ICJ当庭抗辩“法院对正在进行的武装冲突无管辖权”,能拖一天是一天;另一边向海湾国家快递THAAD拦截系统——兄弟们,别急着去站队,先拿礼物。

五、中东大棋盘:一场“群殴”如何把旧秩序踹下桌子?

1. 战场倒计时:以军“窗口期”被法院上了闹钟

如果ICJ明年年初发布临时措施,要求“停止一切可能构成灭绝的军事行动”,以色列只剩三四个月“加班冲刺”。一旦军火零部件被掐,铁穹补不过来,攻势可持续性直线下滑。

2. 阿拉伯“复仇者联盟”上线

海湾国家激活集体防御条款,埃及提议在开罗设“阿拉伯版北约”总部。过去三十年,阿拉伯联军口号是“防伊朗”;今天第一次把瞄准镜对准以色列——历史的小船说翻就翻。

3. 全球治理新版本:南方国家“司法+制裁”外挂

34国提案若获联大三分之二支持,就等于告诉世界:以后看不惯谁,先告上ICJ,再拉个“自愿联盟”断他财路,安理会否决也救不了。大国垄断制裁的“专利”宣告到期。

4. 两国方案“被动复活”

短短48小时,英、法、加、澳等10国集体承认巴勒斯坦,总数升至157国。西方把“先建国、后谈判”塞进以色列嘴里——咽也得咽,不咽就等着被“全球群聊”踢出表情包。

六、一顿操作猛如虎,未来再看250?

34国“海牙集团”的板砖,眼下只把以色列的股价和汇率拍肿,却还没伤筋动骨。

但别忘了,金融市场的“情绪”一旦转为“趋势”,真正的伤口会在后面:CDS利差扩大、外资撤离、科技项目断炊……

当“心理战”升级为“资金链”,以色列的“铁穹”再硬,也防不住经济内出血。

更深远的影响在中东秩序:美国从“唯一调停者”变成“尴尬陪跑”,阿拉伯国家从“各自吃瓜”到“集体防务”,全球南方从“被制裁对象”变身“制裁设计师”。

旧剧本被撕碎,新剧情刚刚开播。

至于和平,也许真的像网友说的——“两国方案”不是回来了,只是被34国推着回来敲门。

开不开门,决定权仍在以色列手里;但这一次,门后站着的不再只是美国,还有一群拿着法院传票和制裁清单的“全球南方同学”。

江湖规矩变了,拳头硬不如证据硬,防空洞再深也挡不住一纸判决。

来源:老高评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