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国家信用”的金融陷阱:中国稳定币APP传销诈骗全解析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28 01:26 1

摘要:2025年8月,一款名为“中国稳定币”的APP以“国家战略项目”“央行数字货币试点”为幌子,通过“实名注册送稳定币”“拉人头返利”“四类矿机投资”等模式,在短短一个月内骗取数万投资者资金。该平台伪造国家文件、盗用国徽图标,虚构与京东、蚂蚁集团、小米等企业的“虚

2025年8月,一款名为“中国稳定币”的APP以“国家战略项目”“央行数字货币试点”为幌子,通过“实名注册送稳定币”“拉人头返利”“四类矿机投资”等模式,在短短一个月内骗取数万投资者资金。该平台伪造国家文件、盗用国徽图标,虚构与京东、蚂蚁集团、小米等企业的“虚拟股票”关联,构建起一套从国家背书到企业合作的完整话术体系。尽管多地监管部门已发布风险提示,但截至9月27日,该APP仍在通过新话术诱导用户交钱,其持续数月未被严惩的背后,暴露出金融诈骗与监管博弈的深层矛盾。

一、虚构“国家信用”:从红头文件到央行合作的包装术

1. 伪造国家文件,盗用权威符号

诈骗平台通过伪造“十四五金融科技规划”“国家能源项目合作协议”等红头文件,在APP首页显著位置展示国徽图标、央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公章,甚至制作“人民银行支持稳定币发行”的虚假视频。例如,某受害者提供的截图显示,平台宣称“项目纳入央行数字货币试点”,并附有“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实验室”的虚假落款。

2. 虚构“政策窗口期”,制造紧迫感

平台以“国家扶持”“限时注册”为话术,声称“9月30日前注册可获1000枚稳定币,逾期失效”。同时,通过伪造的“区块链交易记录”展示用户账户余额每日增长,制造“稳赚不赔”的假象。监管部门调查发现,这些数据仅存储于中心化服务器,可随时篡改。

3. 冒用企业名义,构建“大厂背书”

诈骗分子不仅虚构国家背景,还冒用京东、蚂蚁集团、小米等企业名义,宣称“与京东稳定币达成战略合作”“蚂蚁集团提供技术支撑”“小米生态链企业参与发行”。例如,平台展示的“京东稳定币合作协议”实为PS图片,而蚂蚁集团、京东官方已多次发布辟谣声明,明确“从未发行或授权任何稳定币项目”。

二、传销裂变:从“5天到账”到“80%提现税”的连环套

1. 四级代理体系,拉人头返利

平台设置“普通会员-银牌代理-金牌代理-区域总监”四级体系,代理需满足“直推20人、团队投资额超50万元”等条件。每发展一名下线,上线可获投资额10%的奖励;下线再发展新人时,上线可获5%间接返利。例如,某“金牌代理”通过微信群发展下线,团队规模达300人,月返利超10万元。

2. 矿机投资陷阱,承诺高额产出

平台推出“基础矿机”“进阶矿机”“高级矿机”“超级矿机”四类投资产品,声称“支付数字人民币和算力可获得更多产出”。例如,投资1万元购买“高级矿机”,每日可产出50枚稳定币,按平台虚构的1:1美元汇率计算,月收益率达15%。然而,这些“产出”仅为虚拟数字,无法提现。

3. 优盾PIN码骗局,层层设套

当用户投入资金后,平台以“系统升级”为由要求购买500元“基金”激活账户;承诺“5天到账”前,又以“税务合规”为名要求购买“优盾PIN码”,声称“支付后加速处理”;4天后,再次要求购买“电子PIN码”并支付人脸识别费;最终,当用户申请提现时,平台以“区块链拥堵”为由拖延,并要求签署“承诺书”缴纳80%的“提现税”,资金全部流入私人账户。

三、持续数月未被严惩:监管滞后与犯罪升级的博弈

1. 技术伪装与资金转移难度

诈骗平台宣称基于“联盟链+公有链”双底层架构,提供“多链兼容”“实时清算”服务,并伪造智能合约代码截图。然而,实际交易记录仅存储于中心化服务器,提现时显示“区块链拥堵”需支付“加速费”。同时,诈骗分子通过数百个私人账户分批转移资金,利用虚拟货币混币器洗白,导致资金追踪困难。

2. 受害者举证不足与报案率低

多数投资者未保留交易记录、聊天记录等关键证据,且部分人因“怕丢面子”未及时报案。例如,某受害者仅保存了APP截图,但无法提供转账凭证;另一受害者因担心“参与传销被处罚”而放弃维权。监管部门统计显示,该平台受害者报案率不足30%,导致证据链缺失。

3. 跨区域作案与监管协调滞后

诈骗平台通过非正规渠道下载,服务器位于境外,收款账户分散于全国多个省份。例如,某受害者转账至“广东某贸易公司”账户,另一受害者则转账至“浙江某科技公司”账户。这种跨区域作案模式,增加了监管部门协调取证的难度。

四、破局之道:监管升级与公众教育双管齐下

1. 监管部门:强化技术监测与跨区域协作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已建立“数字货币诈骗监测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识别可疑交易。例如,2025年7月,该平台成功拦截“鑫慷嘉金融传销案”,涉及资金130亿元。同时,需加强跨区域监管协作,建立“诈骗资金追踪联盟”,共享账户信息与资金流向。

2. 媒体与平台:压实主体责任,拦截谣言传播

今日头条、知乎等平台已上线“数字货币诈骗关键词过滤系统”,自动拦截“稳定币投资”“国家项目返利”等敏感词。例如,某用户试图在知乎发布“中国稳定币APP推荐”帖子,系统立即提示“内容涉及诈骗,已提交监管部门”。

3. 公众:提升风险意识,牢记“三不”原则

工信部反诈专班发布提示,公众需牢记“不明链接不点击、未知二维码不扫描、陌生网站不浏览”。例如,某受害者因点击短信链接下载仿冒APP,导致银行卡被盗刷5万元。此外,可通过“国家反诈中心”APP验证项目真实性,输入“中国稳定币”后,系统立即提示“该项目为诈骗”。

结语:技术中立与人性贪婪的较量

“中国稳定币”APP的持续作案,暴露出金融创新与监管滞后之间的矛盾。诈骗分子利用“国家信用”“企业背书”“高收益”等话术,精准击中公众对财富增长的渴望,而技术伪装与资金转移手段的升级,则让监管部门陷入“追赶式治理”的困境。唯有通过监管技术升级、公众教育强化与跨区域协作深化,才能筑牢金融安全防线,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民,而非沦为犯罪工具。

来源:红色旗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