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中国网络文学从本土市场走向全球舞台,当《天道图书馆》《诡秘之主》等作品跨越语言壁垒成为海外读者的 “心头好”,当AI翻译与传统人工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碰撞出不同火花,网络文学的国际发展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宋浩/文 朱海伟/摄
当中国网络文学从本土市场走向全球舞台,当《天道图书馆》《诡秘之主》等作品跨越语言壁垒成为海外读者的 “心头好”,当AI翻译与传统人工翻译在跨文化传播中碰撞出不同火花,网络文学的国际发展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
9月26日下午,2025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期间,杭州白马湖建国饭店二楼会议室内,“面向世界——网络文学国际发展” 主题圆桌会如期举行。
来自全球的网络作家、翻译家、出版人、AI技术专家与学者齐聚一堂,围绕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成绩、挑战与未来方向,展开了一场思想的碰撞与深度的交流。
见证成绩,直面挑战
“从《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发布到‘美丽中国国际写作计划’启动,我们真切看到了网络文学海外传播的瞩目成绩,也感受到政策与技术双重驱动下网文出海的广阔前景。”中国作协网络文学中心副主任王志祥梳理了中国网络文学国际发展的亮眼成果。
同时,王志祥也抛出了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如何提升作品的质量和内涵,既反映中国最新发展,又契合世界审美?如何构建更高效的国际传播渠道?如何推动网络文学与影视、游戏等业态深度融合,打造全球 IP?“这些课题需要凝聚各方智慧,共同破解。”
国际视角下的生态与合作
来自不同国家的嘉宾,带来了海外网络文学发展的鲜活观察,也分享了与中国合作的成功案例。
伊朗学者尼阿迈德拉・伊朗扎德介绍,伊朗在线文学已形成多元生态,平台提供数字书籍、有声读物借阅,社交媒体成为作品传播的重要舞台。“年轻作家通过网络连载吸引读者,进而获得出版机会,这证明人类创造力永远比 AI 算法更具优势。”他特别提到中伊合作的成果 —— 波斯文版《万相之王》有声书在伊朗博客平台播出,中伊合拍微短剧《釉色伊人》引发高校研讨热潮,双语制作的剧集《波斯故事》在 B 站、抖音广受好评,这些合作是文明互鉴的生动实践。
从事网络文学翻译的法国代表查尔斯・德威则用“多人副本”比喻网文出海的协作属性:“海外读者常通过动画、游戏接触中国文化,再回头阅读原著。社交媒体的影响力甚至超过官方网站,我们需要与博主合作、参与当地文化节,比如法国马赛 Hero festival,让中国作品在亚洲文化展区拥有更多话语权。”他强调,AI可提升翻译效率,但“信、达、雅” 中的“雅”仍需人工把控,“不能为追求商业效益,丢失文化艺术的内核。”
韩国博士朴努力、孟加拉国学者安帝丝、尼泊尔学者普德等,从文化共鸣与区域差异角度展开讨论。朴努力指出,中国网络文学融合章回体、日本轻小说与欧美奇幻元素,契合全球年轻读者阅读习惯。
安帝丝发现,亚洲读者对“亲情、奋斗”等主题更易共情,“畲族民俗婚礼中‘考验新郎’的环节,与孟加拉、韩国传统相似,这些文化共同点是传播的基础”;普德则呼吁关注南亚市场,“修仙小说中的‘境界提升’与印度文化有共鸣,但当前翻译质量与平台稳定性仍需改善”。
地方探索与作家思考
在国内嘉宾的分享中,全国各省作协的特色举措与作家的创作感悟,展现了网络文学国际发展的“中国方案”。
上海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毕胜介绍,上海以“政策引导+平台集聚+技术赋能”推动网文出海。广西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程小华则依托广西与东盟的地缘优势,重点推介“白海豚杯” 网络文学大赛,构建面向东盟的创作生态圈。四川作协副书记张颖、山东省文学院杨华院长分享了地方作家的海外成绩。
作家代表们则从创作一线带来思考。蒋胜男以《芈月传》为例,“作品带动燕云台、义渠国文化产业园成为文旅景点,这是文化输出的意外惊喜”;清扬婉兮提到越南读者因她的婚恋小说“解决婚姻困境”,“文字是跨越文化的漂流瓶,要找到人类共通的情感频率”;管平潮强调,作家需提升国际视野,用 AI 了解国外民俗禁忌,避免文化误解,让作品既扎根中国,又面向世界。
生态构建与未来方向
高校学者与平台代表的发言,为网络文学国际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邵燕君提出,应将网文出海置于“全球网络文艺格局”下审视,“中国网文的核心优势是‘书友经济驱动的大规模生产’,从内容输出到‘套路输出’,带动海外本土创作,这是软实力的体现,但不能忽视后来者的强悍,比如韩国、德国的有些文学网站也非常有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颜梅从“网文+网剧”协同出海角度建议,上午发布的《中国网络文学国际传播报告(20250》提到,网络文学改编剧出口占中国电视剧出口六成以上,但欧美市场仍有待突破,应构建自主传播渠道,加强IP全链条开发与人才培养。
中文在线、点众科技等平台代表则聚焦技术与产业。
中文在线17K小说网副主编姜波提出“内容+技术双轮驱动”,“用AI大模型辅助创作与翻译,搭建全球平台,形成‘文字+影视+动漫’生态”;点众科技鲍亚明分享实战经验,目前我们翻译了8000多部作品,全球用户2.5亿,他提出需关注海外政策差异,比如中东市场对“饮酒、吻戏”的限制,“从走出去到走进去”仍需努力。
“今天的讨论,既是对成绩的总结,更是对未来的谋划。”主持人周志强教授在收尾时表示,从国际市场的文化差异到国内产业的生态构建,从作家的创作初心到平台的技术赋能,嘉宾们的发言为网络文学国际发展提供了多元视角。
随着全球化与数字技术的深入,中国网络文学正从“单向输出”走向“双向互鉴”。这场圆桌会的结束,也许是网络文学国际发展新征程的开始——以好故事为核,以技术为翼,以文化共鸣为桥,中国网络文学会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耀眼的光芒。(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钱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