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骗巴铁,打架栽赃中国,排华严重的韩国人为何喜欢冒充中国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07:30 1

摘要:今年7月11日泰国芭堤雅餐厅的斗殴,几个东亚面孔的男人在一起大打出手,当地自媒体最初的猜测毫不意外地指向了中国游客,但很快,这种说法又修正为中韩游客冲突。

[熊猫]韩国人真是一边偷中国的文化,一边又在国外冒充中国人的身份,他们也知道中国人的身份好用。

还在巴基斯坦骗巴铁,就为了不付饭钱,在泰国打架也要栽赃到中国头上,明明韩国人那么排斥中国,但是又喜欢冒充中国人。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韩国人是什么心理?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今年7月11日泰国芭堤雅餐厅的斗殴,几个东亚面孔的男人在一起大打出手,当地自媒体最初的猜测毫不意外地指向了中国游客,但很快,这种说法又修正为中韩游客冲突。

韩国媒体的反应倒是快得惊人,《韩国每日经济》、《中央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在泰国警方还没拿出任何结论之前,就异口同声地说是中国人故意假扮成韩国人闹事,目的就是为了抹黑韩国的国际形象!

这套说辞几乎就要成功了,但现场视频里一声清晰的韩语国骂“西八”却戳破了这个谎言,7月16日,泰国警方宣布,涉事的4名男子国籍均为韩国,而且警方手中不仅掌握着他们的韩国护照复印件,还有他们用韩文亲笔签署的赔偿协议。

真相大白后,那些先前言之凿凿的韩国媒体都悄悄地删除或修改了报道,标题也从“中国人栽赃”变成了“韩国之耻”。

类似的场景还在世界各地上演,这种“变脸术”甚至已经从临场反应升级为惯用伎俩,2024年的泰国清迈,4名韩国籍男子在泼水节期间趁乱偷窃金链,被警方抓捕后,他们依然镇定地谎称自己是中国人,妄图蒙混过关,直到警察拿出他们的护照,这场闹剧才结束。

他们觉得只要坏事不是韩国人干的,那么自己和自己所代表的集体形象就能安然无恙,不仅如此,韩国还会抢先操控舆论,将本国的社会负面巧妙地转化为中国的丑闻,芭堤雅事件中韩国媒体的骚操作就是典型案例。

而在巴基斯坦,一些韩国游客在当地餐厅饱餐一顿后,会亲切地告诉老板自己是中国人,试图利用中巴之间的特殊友谊来逃单,这就是蓄意的欺诈行为,当地一位博主实在看不下去,特意拍视频揭露了这种现象,并指出他所接触到的真正的中国游客从不会用国籍来占便宜。

这种舆论嫁祸甚至被韩国人拍到影视剧里,历史同样可以被篡改,韩剧《七个朝鲜通宝》中,将历史上真实发生过的韩国人到中国盗掘古墓的劣迹,改编成了中国人偷窃韩国国宝的剧情,通过这种文化输出,黑的被说成白的,施害者摇身一变成了受害者。

不仅如此,尹锡悦政府正面临着支持率危机和弹劾压力,国内矛盾尖锐,在这样的背景下,制造一个外部敌人就成了转移视线的最佳选择,今年2月,一名尹锡悦的狂热支持者,身穿“美国队长”的服装,试图冲击中国驻韩大使馆上演了一出荒诞的政治秀。

紧接着,尹锡悦的支持者们在首尔的华人聚居区举行大规模反华集会,他们高喊着“中国人滚出去”的口号,甚至和当地的中餐馆人员发生激烈冲突,这些民间行为背后是政治在操控。

尹锡悦的律师团队更是在法庭上公然声称,“中国和朝鲜正企图颠覆韩国”,这种毫无根据的指控核心目的就是将内部的政治斗争,包装成一场“爱国卫国”的外部冲突,以此来凝聚支持者,打压反对派。

当时各种离奇的谣言被系统性地制造和传播,有人散布称韩国选举系统的密码“12345”,但其实是中国的政务热线,这暗示中国黑客干预了韩国的选举,今年1月,“美军在戒严期间抓捕了99名中国间谍”的假新闻更是传得沸沸扬扬。

国家级的甩锅

但是这些假新闻很快被驻韩美军、美国国务院以及韩国选管会官方公开否认,但是煽动民粹、制造恐慌的目的已经部分达成,就连尹锡悦本人也曾公开呼吁要警惕所谓的“外国敌对势力”,并无端指责中国的太阳能板和在韩中国公民对韩国构成了安全威胁。

当韩国民众习惯于为本国企业的质量问题寻找“中国替罪羊”的时候,政府煽动反华情绪便有了更广泛的民意基础,此时的“甩锅”是一种服务于特定政治议程的国家级操弄。

但是韩国的剧本总有演不下去的时候,当巴基斯坦的商贩学会了辨别真假中国游客,当多国执法人员看到护照前不再轻易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时候,他们就开始被自己反噬,现在韩国的国际信誉正在为这些谎言和表演付出沉重的代价。

更现实的是中国作为韩国最大的贸易伙伴,2023年的双边贸易额高达2600亿美元,在这种紧密的经济联系下,煽动对立情绪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损害的是韩国自己经济的根基。

一个真正强大和自信的国家,从不畏惧直面自身的阴暗面和治理上的失败,相反,一个永远活在寻找外部敌人的虚假叙事中的国家,根源在于他们一种深刻的集体不自信和身份焦虑,真正的尊严永远源自于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而不是嫁祸于人的伎俩与伪装。

信息来源:

来源:陌上史无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