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9月2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年底前将完成全国所有省份的“一省一网”整合。这意味着,分散在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将告别“各自为战”的历史,形成全省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的新格局。对普通家庭而言,电视服务的体验、内容、功能将发生实质性变化。
家里遥控器多到分不清,开机广告漫长,直播入口藏得深——这些困扰中国电视用户多年的问题,正在迎来系统性解决。
2025年9月2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在新闻发布会上宣布:年底前将完成全国所有省份的“一省一网”整合。这意味着,分散在各地的有线电视网络将告别“各自为战”的历史,形成全省统一规划、统一运营的新格局。对普通家庭而言,电视服务的体验、内容、功能将发生实质性变化。
一、看电视的“麻烦事儿”正在成为过去式
过去,电视操作复杂是用户吐槽的焦点。多个遥控器切换、开机广告等待时间长、直播入口难找等问题尤为突出。广电总局近年来将治理电视操作复杂作为重点任务,目前已有显著进展。
全国2.85亿家庭电视用户已实现“开机即看直播”。有线电视和IPTV全面取消开机广告,开机时间控制在35秒以内。超过2亿用户通过遥控器红外学习功能,实现了机顶盒与电视机遥控器的“二合一”。对于酒店场景,全国1100万间客房已完成电视系统升级,宾客开机后可直接进入直播频道,无需复杂操作。
此外,广电总局正推广小型化、隐藏式机顶盒,解决“连线多、占空间”的问题。插入式微型机顶盒可直接隐藏在电视机背面,部分地区的电视机已开始内置机顶盒功能,未来有望实现“电视机即电视信号接收器”。
二、内容升级:从“看得上”到“看得好”
“一省一网”整合后,内容供给将更丰富、质量更高。广电网络将突出“内容+网络” 的协同效应,依托统一平台整合资源。
超高清频道加速普及。目前全国已开通7个4K频道和2个8K频道。预计到2025年底,全国超高清频道将超过20个,包括中央电视台和省级卫视主频道。到2027年,头部网络视听平台新增节目中超高清占比将超过65%。
特色内容服务更具针对性。“重温经典”频道进入养老机构,面向老年群体提供怀旧影视剧;低收入家庭、残疾人等群体可享受免费或低收费的收视服务。广电网络还与政务、文旅、康养等领域结合,提供预约挂号、社区信息查询等实用功能。
三、技术赋能:电视不再是“单向播放器”
基于整合后的网络,电视的功能边界被大幅拓展。
5G NR广播是一项关键技术突破。它允许用户通过5G信号直接接收电视节目,无需SIM卡或流量消耗。这一技术已在安徽、北京等地试点,支持应急广播、车载视频、VR全景直播等场景。未来,用户可在手机、平板电脑上直接收看高清电视,信号覆盖偏远地区。
人工智能与大数据优化用户体验。智能电视操作系统(TVOS)已部署超过3800万台终端,支持语音控制、内容精准推荐。中国视听大数据(CVB)系统实时分析全国4亿用户收视习惯,帮助内容方优化节目编排。生成式AI技术则被用于虚拟主持人、智能剪辑等领域,提升内容制作效率。
四、普惠服务: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一省一网”整合的重点之一是缩小城乡服务差异。广电网络依托有线、无线、卫星、互联网等多种渠道,实现协同覆盖。
农村和边远地区用户可通过卫星或移动网络接收电视信号,基础节目包免费提供。在贵州、新疆等地,广电网络与电商、教育平台合作,提供农产品推广、远程课堂等服务,让电视成为乡村振兴的信息桥梁。
对于老年群体,广电总局推出“广电惠民”举措:简化界面设计、推广语音遥控、组织社区培训,帮助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
五、未来展望:从“看电视”到“用电视”
广电网络的长期目标是成为家庭数字生活的核心入口。未来,电视将整合智能家居控制、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功能,形成“智慧家庭”生态。
例如,通过电视屏幕可查看楼道监控、接收社区通知;与医院联网后,慢性病患者在家即可完成复诊;学生通过电视参与名校直播课。这些功能已在江苏、广东等地的试点社区落地。
此外,广电网络作为国家应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在自然灾害、公共事件中快速发布权威信息。5G NR广播技术能实现精准区域定向播发,确保预警信息直达受影响人群。
根据广电总局规划,2026年底将实现 “全国一网”协同运营,进一步打破地域限制。未来,用户无论身在何处,均可享受一致的服务体验。
这次整合的核心逻辑是:化零为整,提升效率,让技术回归服务本质。电视作为家庭娱乐和信息入口的价值,正在被重新激活。
你家的电视体验最近有变化吗?欢迎分享你的感受或疑问。
来源:邱邱会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