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硅橡胶凭借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临床中已作为植入材料被广泛应用,但其长期植入的抗生物黏附性能亟待改善。课题组在前期利用聚酯涂层、水凝胶涂层等对硅橡胶进行表面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两性离子聚合物直接修饰硅橡胶的抗生物黏附效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出
2025(第二十七届)有机硅精细化学品技术交流会
“演讲嘉宾”
马栋
所长/系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生物医学工程系
演讲题目:
硅橡胶材料表面的功能化改性研究
演讲摘要:
硅橡胶凭借其卓越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在临床中已作为植入材料被广泛应用,但其长期植入的抗生物黏附性能亟待改善。课题组在前期利用聚酯涂层、水凝胶涂层等对硅橡胶进行表面改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了两性离子聚合物直接修饰硅橡胶的抗生物黏附效果。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提出“动态表面涂层”的概念,尝试以两性离子修饰的聚轮烷对硅橡胶表面进行改性,以期利用两性离子优异的抗生物黏附性能结合聚轮烷的动态分子运动特性,实现对体内蛋白、细菌或细胞的灵敏响应,从而有效阻止蛋白、细菌或细胞的黏附,赋予材料可长期植入的优异性能。
个人简介:
马栋,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研究所所长、人工器官及材料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
2005年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材料化学专业,2010年博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2012年从中山大学博士后出站后入职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主要从事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表面改性及其生物医学应用研究。
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Science等杂志共发表 SCI 论文36篇;授权中国发明专利10件,其中转让2 件,1件专利入选2021中国生物技术大会优秀专利项目库;获广东省科技奖二等奖2项、2022第七届中国创新挑战赛(广东广州)优秀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等多个科研项目;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广州市珠江科技新星”;担任广东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理事等。
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成立于1984年,是我国首个经教育部和国务院侨办批准建立的以生物医学材料研究为主的研究所。暨南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拥有实验室约2500平方米,科研设备总值约4000万元,下设生物材料测试平台、药物载体研究室、生物材料研究室及医疗器械工程开发中心。主要从事天然高分子材料、合成可降解高分子材料的功能化改性、修饰及应用,医用硅橡胶、医用乳胶制品、药物缓释、控释及靶向载体、纳米生物材料、组织工程用生物材料、创伤修复材料及再生型医用植入材料、生物材料激光加工技术等相关领域的应用研究。研究所成立以来,在生物材料的合成制备、加工、药物载体的研究和检测评价方面都处于国内前列,研究开发的球囊扩张导管、心导管、腹膜透析管、导尿管、人工晶体、角膜接触镜、人工骨、再生型医用植入填充材料系列产品在国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多次获得国务院侨办、教育部以及广东省的多项科学技术奖励。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