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风吹在热带的岸边,太阳在加勒比海的波纹里慢慢烤化了一天的温度。1980年的某个清晨,迈阿密的街头还没有热闹起来,美国却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移民潮。事实上,这场风暴的起点却在两百多公里外的古巴——那个总被美国盯着看的小岛。人们总喜欢用“搅局”来形容美国在世界各
风吹在热带的岸边,太阳在加勒比海的波纹里慢慢烤化了一天的温度。1980年的某个清晨,迈阿密的街头还没有热闹起来,美国却即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移民潮。事实上,这场风暴的起点却在两百多公里外的古巴——那个总被美国盯着看的小岛。人们总喜欢用“搅局”来形容美国在世界各地布下的棋子:制裁、封锁、挑拨离间,这种伎俩已经成了美国政坛甚至坊间茶余饭后的老笑话。可这一次,戏里换了角色,故事滚烫得失了控,美国亲自动了手,却被卡斯特罗这样一个“倔头”反将一军,这局下得,尴尬。
古巴本不是个显眼的主角。近处是墨西哥湾,远一点本地语带着浓得化不开的西班牙腔。百年前,还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后来宣布独立,却直接钻进了美国资本的大口袋。九成的石油、矿山和牧场全被美国人掌控,公共事业也快成“外包市场”。其实谁都不傻,古巴人早就不再是殖民地奴隶,可他们的土地、矿产都由外人说了算,日子过得憋屈。
日子到了1959年,卡斯特罗带着一群人拉开反旗,推翻了亲美傀儡。巨变之后,美国指望还能和新主子谈合作,继续“提款”不误。谁知卡斯特罗玩的是国有化那一套,直接把银行糖厂全收回来,美国觉得这算盘落了空,脸上挂不住,上赶着翻脸。话都好说,就是利益不容退让。
卡斯特罗识趣,掉头挤进苏联怀里。古巴卖烟卖糖,苏联送机械送石油,古巴总算扯下美国的线。美方见状按照惯例开打经济制裁跟政治施压。到了1961年,雇佣兵翻船(湾猪事件),美国挨了一记闷棍。断交,禁运,争吵升级。古巴再三靠拢苏联,甚至把美国“送进”核危机。那时候,全世界都屏气。有专家后来算过,如果古巴危机中的核导弹真发射,恐怕全球都得嗷嗷叫。
美国没放弃过拉古巴下水。棍棒和糖不断换着用,经济封锁、反政府渗透、宣传攻势一茬接一茬。照理说古巴不大,经济困顿,人才流失却成了棘手小问题。美国端出绿卡政策,明目张胆吸引古巴人“逃亡”,在迈阿密就能新生。数年里,美国成了古巴人的“避风港”?偏偏这港湾里鱼龙混杂。
是的,冷战后期的古巴经济状况每况愈下。家里有人去了美国,总想带全家一块。人才不是大白菜,培养一个得花好几年。美国笑纳这些“黄金”移民,那时好像全美国都在为抓住古巴精英鼓掌。卡斯特罗气得没词,他明知道美国捣鼓事儿,却也一时抓不住什么实据?
事情来到1980年。4月4日,几个不愿再过穷日子的古巴人疯了一样开着车冲进了秘鲁大使馆。古巴去要人,秘鲁人不理。有意思的是,卡斯特罗不愠不火,反倒撤掉大使馆保护,这一说放就像揭开闸门,数天后几万人涌进秘鲁馆,真不嫌挤。
一时间大使馆成了难民营,别的国家看热闹也不嫌事大。美国首先抬出援手,对古巴移民开出400类签证。这一幕像极了美国人“欢迎世界自由人”的表情,谁都能来试试,好像只有迈阿密才是真正的天堂。可天堂的背后,总有地狱的人挤着要出来。
卡斯特罗懒得装了。长期以来,他对监狱、赌场、妓院和疯人院里那批刺头早已看不惯。古巴想净化社会氛围,卡斯特罗顺理成章地来了一波顺水推舟。美国要接人?好,把监牢、疯人院的那一批全“打包”送走。甚至还定下规矩,限时走人,罪行一律既往不咎。十几万古巴人蜂拥而出,船只往来不息。
有舆论至今说卡斯特罗借此甩掉了“包袱”,他管这些人叫“弃子”,有意无意地诱发一波“遣返潮”。美国原以为逮着了黄金,却发现收到的都是“定时炸弹”!
美国自以为能筛到精英,结果倒是牢头狱霸、疯子、骗子和各种社会边角料趁机混进美国。迈阿密措手不及,最早接纳难民的地区成了新的“问题区域”。棘手和危险并存。社会治安一夜之间滑坡,警察、社区、福利系统全喊累。
就拿犯罪来说,那十年迈阿密不止一次蝉联谋杀率冠军。谁还能说这是移民“红利”?警察抓毒贩,每回都能碰上几个古巴少年。某些好莱坞电影里街头枪战、黑帮火并的片段,其实拿的就是当年迈阿密实录。很多孩子没钱上学,不会英语,没地可去,只会拿抢卖命。也有专家说毒品泛滥就是因为古巴移民潮引发的黑帮壮大。当然,这个说法有争议,但同期联邦调查局的犯罪数据确实蹭蹭上涨,迈阿密榜首。
此前,美国政府曾驱逐过部分古巴难民,让他们回国给老乡“带回消息”,这反倒刺激了更多人奔赴美国。可真到了美国,发现那自由和权利,怎么不像说的那般清爽?资格被卡死,救济粮成了主食。迈阿密原本绝大多数是白人,转眼十年不到,人口结构彻底反转。白人搬空,黑人和混血、拉丁裔占了九成以上。
议论“移民红利”还很多,说迈阿密因祸得福,成了国际化都市。若真细究,多少有些夸大。经济发展固然进步了,但不少社会隐患还在,一些旧账压根没还清。就说教育吧,佛州曾特批古巴小孩免费读书,三万多人因此改变人生轨迹,但多数成年人混得依然是底层杂活,或者干脆还是黑帮里当骨干。
卡斯特罗这一出,算不算手腕高明?有的历史学家会说他冷静果敢,把美国玩了一道。有意思的是,仔细看古巴自身,人才流失后,社会短暂变得清净一些,但随之在国际上也少了许多机会。美国战略上失算一回,十几年都没缓过劲来。古巴更像个反面教材,可真把整个移民潮彻底咬碎分析,也不见得全是坏事。
有些数据摆着,移民中的部分人确实成了迈阿密经济、文化乃至体育事业的新基石。可要说彻底消化掉那场移民潮带来的阵痛,也太乐观。
这场移民风波,美国自食其果,卡斯特罗也并没全赢。不同时间节点上,两国有时像棋友,有时像仇人。迈阿密如今的繁荣和混乱,难以分开细说。可能正是巧合,有些债最终只能让时间慢慢消化,谁又能说清,到底是机遇还是包袱呢?
再回头看那一程船队驶向美国的海面,历史留下的答案,人们各自解读,有人同情现实,也有人庆幸变革。明天呢?谁会成为故事主角?也许不是谁的弄潮,更多是风浪使然。
来源:叁叁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