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多年实践,我校构建了一套科学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现分享核心框架与实施理念:
基于多年实践,我校构建了一套科学精细的教学管理制度,现分享核心框架与实施理念:
一、教学计划与总结:目标引领,闭环管理
每学期初,教师须依据学校总体规划,制订个人可执行、可量化的教学计划;学期末则需系统总结,突出反思与迭代。计划与总结各占5分考核权重,由教务处统一评审。迟交、内容空洞或书写不规范者酌情扣分。
“没有计划的行动是盲目,没有总结的成长是重复。”
二、备课管理:五步成案,协同精进
我们推行“五步备课法”,层层递进,保障教学质量:
1. 个案初备:教师自主设计目标、重难点及练习题,年级主任每周定期检查(语数英每周2次,其他学科1次);
2. 集体研备:备课组长组织“六说”研讨(目标、重难点、自学内容、展示设计等),包组领导参与打分,鼓励“金点子”贡献;
3. 定案审核:主备人整合成稿,教研组长签字后归档,教务处按月备份;
4. 复案调整:教师根据学情二次修改,课前需提交教务处盖章备案;
5. 补案反思:课后实时记录课堂生成问题,包组领导每周检查并评分。
“个人的智慧是浪花,集体的智慧才是海洋。”
三、课堂教学:小组合作,五环高效
课堂必须贯彻 “小组合作学习” 模式,未落实的公开课直接判零。
教师需提前2分钟候课,严格遵循五环节:
- 目标明确 → 前置自学 → 展示交流 → 合作探究 → 达标拓展
操作要点:
自学问题课上完成,展示分层推进(组内→组间),探究题须具思想性,拓展题需分梯度适配学情。
我的观点:
“课堂不是教师的独角戏,而是学生的思维赛场。”
四、作业与评价:改错本制度 + 双色笔计划
零作业制度:严禁额外作业负担,强调课堂高效;
改错本规范:除音体美外,所有学科均需使用改错本,格式包含“错题→改错→思维过程”(红笔标注);
双色笔计划:学案中教师讲解及学后记必须用红笔书写,纳入常规检查;
语文日记本:替代改错本,强化写作与反思训练。
“错误是最好的老师,改错是最好的学习。”
五、教研与教师发展:多维赋能,学术立校
1. 听评课制度:每学期不少于20节,缺勤按教学事故处理;
2. 教师论坛与博客:骨干教师每周需发1篇反思+10条评论,其余教师5条评论;
3. 名师工作室:成员每周写300字反思,每月上传课堂实录,每学期开展微格研讨课;
4. 课题研究:以“导学案五步法”为核心,课题组长组织问题征集、研讨与总结;
5. 论文投稿:每人每学期至少向《XX教研》投稿1篇;
6. 外出培训:返校后须提交记录表并汇报分享。
我的理念:
“教师成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引擎。”
六、纪律与激励:刚性约束,柔性关怀
出现空堂、迟到、无教案上课等事故者全校通报并扣分;
工作期间饮酒立即通报批评;
大型活动(如视导、同课异构)中承担公开课者,评优聘职称优先考虑。
“制度是底线,文化是高峰;奖励要心动,惩罚要心痛。”
教育管理绝非机械的条框堆砌,而是系统设计、人文关怀与科学评估的融合。唯有让教师有方向、有动力、有成长,学生才能真正受益。
来源:校园的路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