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在 2025 年新教师入职培训会上的讲话:三问叩初心,三心育新人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8-16 06:43 1

摘要:今天看到你们坐在这里,年轻、鲜亮,带着些许紧张和期待,我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我也是 “新老师”,穿着不太合身的衬衫,手心冒汗地第一次走进教室,说出 “请翻开课本第几页” 时,声音比学生还抖。说实话,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教育到底是什么,只觉得它很神圣,也很

(全文约2200字)

各位新加入的老师们:

上午好!

今天看到你们坐在这里,年轻、鲜亮,带着些许紧张和期待,我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自己。那时候我也是 “新老师”,穿着不太合身的衬衫,手心冒汗地第一次走进教室,说出 “请翻开课本第几页” 时,声音比学生还抖。说实话,那时候我并不知道教育到底是什么,只觉得它很神圣,也很复杂。但就是这一份模模糊糊的敬畏,把我拉进了这个行业,并一待就是几十年。

所以,今天我想和大家聊的,不是管理制度、教学任务,而是三句话 —— 也是我希望你们带走、记住,并在讲台上慢慢体会的三句话:你为什么来做老师?你准备怎么做老师?你能不能一直做老师?

我不怕你们是因为 “没选上别的工作” 才来的,也不怕你们是因为 “教师编制稳定” 才来的。职业选择本就多元,现实考量无可厚非。但我怕的是,你来了,却从来没认真问过自己:“我到底想从这份工作里得到什么?”

教育不是一份 “每天做点事、发完工资就行” 的差事。它是和生命打交道的工作,面前不是机器、不是流水线上的产品,而是一群心思细腻、正在拔节生长的孩子。你的一句话,可能被他们记一辈子;你的一次发火,可能悄悄改变他看待世界的方式;你的一次耐心陪伴,可能点亮一个孩子人生的方向。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 它需要慢慢来,更需要用心待。

如果只是因为 “稳定” 选择这份工作,你可能很快就会在备课到深夜、处理学生矛盾的琐碎中感到倦怠;但如果你是因为 “想改变些什么”—— 哪怕只是让一个内向的孩子敢举手发言,让一个调皮的学生找到学习的乐趣,那你会在无数个微小的成就感中越走越深。

初心不必宏大,也无需刻意拔高。它可以是 “想让每个孩子都被看见”,可以是 “想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好好教给他们”,甚至可以是 “想成为学生记忆里那个‘还不错’的老师”。重要的是,你得有这份属于自己的答案,它会成为你遇到困难时的 “定盘星”。

我见过很多新教师,一上来热情洋溢,备课到凌晨,课件做得精致无比,但三个月后就开始喊累 —— 因为他们把 “讲课” 当成了 “完成任务”,却没发现学生坐在底下神游太虚。我们真正要学的,不是 “讲完”,而是 “讲进”;不是你讲了多少,而是他们听懂了多少、记住了多少、会用了多少。

怎么练这个能力?很简单:看眼神、看反应、看反馈。讲题时多留意谁在皱眉、谁在走神,讲完后别急着往下赶,多问一句:“这块哪里还绕不过来?”“要不要我们换个例子试试?” 当你愿意放下 “我讲完了就好” 的执念,真正去 “看见” 每个学生的状态,他们才会愿意卸下防备,靠近你、信任你。

很多新老师一提家长就头疼,觉得他们要求高、意见多。但请记住:家长不是对手,是搭档。他们和你一样,都希望孩子好。你可以不会说漂亮话,但一定要真诚。有时候,一句 “我理解您着急,这孩子最近确实有点让人操心,我们一起想想办法”,比一长串解释更能换来信任。

家校沟通的关键,不是 “多说好话”,而是 “说实话、做实事”。你答应家长要关注孩子的书写,就每天在作业本上多写一句提醒;你和家长说要加强背诵,就真的在课堂上多留十分钟检查。信任就像储蓄,每次说到做到都是存款,一次言而无信就可能透支。

教育里最常见的一句话是 “我快扛不住了”。学生不配合、家长不理解、备课没头绪、评课被指出一堆问题…… 这些都可能让你有 “想换行” 的冲动。但请相信:几乎所有优秀的老师,都是从 “想放弃” 里走出来的。

扛不住的时候,别硬撑。可以去问问老教师 “当年你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的”,可以在办公室和同事吐吐槽,甚至可以暂时放慢脚步,允许自己 “今天只做好一件事”。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树扎根,总要在泥土里挣扎一阵,才能慢慢站稳。

有人说,教育是 “一眼看到头” 的职业,重复又平淡。但在我看来,它的魅力恰恰在于 “重复中的不同”—— 每年教同一篇课文,却能因为学生的不同反应有新的感悟;同一个教育方法,今年用和明年用,效果可能完全不一样。

这种浪漫,需要 “长期主义” 的耐心。就像农民种庄稼,春天播种时看不到果实,但知道浇水、施肥、除草,到了秋天自然有收获。教育也是如此,你今天在孩子心里播下的一颗种子,可能要过很多年,才会在某个瞬间突然发芽。

做老师最可怕的不是累,是 “停滞”—— 用十年前的方法教现在的学生,用自己上学时的经验应对新一代的成长困惑。现在的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比我们当年多得多,你的知识储备、教育理念不更新,很快就会被 “问住”“难住”。

多读书,不只读教材教参,也读教育学、心理学,甚至读点孩子们喜欢的漫画和小说;多听课,不只听优秀课例,也听不同风格老师的课,哪怕是 “不太成功” 的课,也能看出门道;多反思,每天睡前花五分钟想想 “今天哪个环节可以做得更好”。成长永远在路上,这才是教师这份职业最宝贵的 “保鲜剂”。

各位新老师,教育是一场漫长的修行,既需要热情如火,也需要静水流深。希望你们带着今天这 “三问”,在讲台上慢慢沉淀:用初心回答 “为什么”,用方法回应 “怎么做”,用坚守诠释 “能不能”。

多年后,当你们也站在这里,给新入职的老师分享感悟时,或许会想起今天 —— 想起自己年轻时的紧张与期待,想起这三句简单却沉甸甸的话。而那时,你们已经在用自己的故事,续写着教育的薪火相传。

来源:教育实用文档分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