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经典歌曲《我的楼兰》词作者苏柳在直播中谈及作品创作与传播往事,相关言论引发网络对音乐版权分配与艺术创作协作的广泛讨论。作为这首红遍大江南北作品的核心创作者之一,苏柳的表述既还原了作品走红的关键历程,也折射出音乐行业版权运作中的现实议题。
近日,经典歌曲《我的楼兰》词作者苏柳在直播中谈及作品创作与传播往事,相关言论引发网络对音乐版权分配与艺术创作协作的广泛讨论。作为这首红遍大江南北作品的核心创作者之一,苏柳的表述既还原了作品走红的关键历程,也折射出音乐行业版权运作中的现实议题。
苏柳在直播中明确表示,《我的楼兰》能够突破圈层成为经典,首唱者云朵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没有云朵的首唱演绎,没有她十几年来的坚持传唱,这首歌或许至今还是压在抽屉里的草稿纸。” 这番话直指作品传播与表演者之间的紧密关联。
针对此前刀郎收回云朵演唱权一事,苏柳强调,成功的音乐作品是作词人、作曲人与演唱者协同发力的成果,“艺术创作需要良知支撑,行业从业者应秉持协作精神,避免‘过河拆桥’的情况发生。”
公开信息显示,苏柳作为《我的楼兰》词作者依法享有著作权,在此次演唱权变动事件中,其版权收入因作品传播范围变化受到直接影响。回顾事件历程,刀郎收回云朵演唱权之初曾引发网络热议,云朵一度面临舆论争议与收入损失,而苏柳此前因网络舆论氛围未公开表态。随着相关讨论热度回落,她的发声被认为是对自身权益与行业规则的公开表达。
从行业视角来看,此次争议也暴露了音乐创作领域的版权分配特点。据了解,在编曲独立完成的音乐作品中,版权收入及获奖奖金的分配通常遵循 “词四曲六” 的行业惯例,词曲作者与表演者的权益分配需依托明确的授权约定。
专业人士指出,《我的楼兰》的走红,既源于刀郎的创作功底、苏柳的词作内涵,也离不开云朵 “云端音” 赋予作品的独特艺术表达,三者的贡献共同成就了作品的艺术高度。
值得注意的是,针对网传 “刀郎创作《过了河就拆桥》讽刺云朵” 的说法,目前并无证据支撑,该作品与此次争议无直接关联。对于演唱权收回的具体原因,业内普遍认为情况较为复杂,需结合版权授权协议、合作约定等多方因素综合判断,不宜简单以 “过河拆桥” 定性。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著作权保护力度,国家版权局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开展专项行动等方式,推动构建规范的版权秩序。此次《我的楼兰》引发的讨论,也为音乐行业完善版权分配机制、平衡创作者与传播者权益提供了现实参照。
有观点认为,唯有明确各方权利边界、坚守艺术协作初心,才能更好激发创作活力,让更多优秀作品持续焕发生命力。
来源:路上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