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会玩的《和平精英》,把“吃鸡”做成了新流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7 23:56 1

摘要:随着今天游戏内吃鸡四排节各项福利活动的爆发,《和平精英》近期的话题讨论度达到了新高度。在抖音上,#和平精英吃鸡四排节话题有着超2.2亿次播放量,无论是KOL还是玩家都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参与讨论相关内容。

最会玩,同时也是最懂年轻人的《和平精英》又一次出手了。

随着今天游戏内吃鸡四排节各项福利活动的爆发,《和平精英》近期的话题讨论度达到了新高度。在抖音上,#和平精英吃鸡四排节 话题有着超2.2亿次播放量,无论是KOL还是玩家都在社交平台上积极参与讨论相关内容。

观察多年,今年的吃鸡四排节给我感觉却格外不同,不仅身边玩家的社交意愿明显增强,各大平台的玩家社区氛围与内容生态也要来得更为活跃。细究根本,我发现核心在于《和平精英》将“吃鸡”打造成了一种新流行。

过往的“吃鸡”一般代指在对局中获得第一,但我们可以发现,在今年的吃鸡四排节中,“吃鸡”被赋予了全新定义,这种让人耳目一新之感,主要体现在内核表达上。正如其SLOGAN“一起刺激,就是吃鸡”,新的“吃鸡”调性更在于开黑时的氛围以及新流行文化符号,而非注重胜负观念的定调,它更像是年轻人一种新的社交方式——和队友跳舞互动是吃鸡,舔到稀有物资是吃鸡,搭配权威外观也是吃鸡......

甚至于“吃鸡”也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战术竞技玩法,它还拓展到了地铁逃生、超体、绿洲等玩法。从线上到线下,“吃鸡”成为了玩家之间心照不宣的开黑符号,同时也成为了玩家身份认同的新基点。

那么问题来了,“吃鸡”是如何完成定义的转变,又如何变成新流行?在细致梳理今年吃鸡四排节的宣发动作后,我发现其背后离不开《和平精英》官方的助推,更具体来说,这是《和平精英》用自身势能再次贯穿流行文化的结果。

吃鸡,不止有一种方式

要知道,“吃鸡”概念在玩家社区扎根多年,想要重新塑造玩家对“吃鸡”的固有认知,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和平精英》之所以能够让玩家认同新的「吃鸡文化」,甚至是让玩家主动将其扩散到更多泛用户圈层,其中靠的不仅是单方面的概念重构,更在于基于文化影响力的宣发内容、游戏内的体验打造,以及一系列线上线下围绕玩家社交习惯开展的全局生态构建。

9月25日,官方放出了吃鸡四排节TVC 《舌尖上的吃鸡》,一众KOL在节目中结合对食材“鸡”的理解,从日常的辣子鸡、叫花鸡等鸡的做法关联到游戏内的相关元素,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何为众多年轻人都爱吃的“鸡”,引发了玩家的积极讨论。

而在游戏中,《和平精英》将“吃鸡”进一步具象化,上线了吃鸡头套、吃鸡玩偶服、鸡智如我飞行器、黄金烤鸡大金等道具,“吃鸡”这一经典符号由胜利延伸成了游戏内容体验的一部分。根据我的观察,吃鸡系列道具广受玩家好评,以鸡智如我飞行器为例,在首曝阶段便有不少玩家表示喜欢,“好好看”、“免费的飞行器居然这么大”,甚至还有人预测说,“到时候进游戏一下飞机,天上全是黄黄的”,不出意料,鸡智如我飞行器在游戏内刚更新后,就有玩家感慨“跳伞的时候一回头全是鸡”,不少玩家自发在游戏里玩起了吃鸡梗。

值得一提的是,从9月12日吃鸡四排节预热阶段开始,《和平精英》便将福利贯穿整个周期,不仅在9月26日开始上线即送十连抽,活动期间更会有总价值超2000元的福利内容。

站在玩家角度,这种可以切身体验到的内容和福利形式无疑大幅增加了“吃鸡”的趣味性,每个玩家都能在战术竞技、地铁逃生、超体、绿洲等玩法里通过跳舞、舔包、摸金、穿搭等互动方式感受“吃鸡”带来的乐趣,全民皆可参与的属性也让“吃鸡”逐渐走向大众。

但令我讶异的是,线上的内容还远未涵盖「吃鸡文化」全部,《和平精英》甚至在线下通过活动的延伸,结合对「吃鸡文化」内核和年轻群体喜好的深度洞察,把「吃鸡文化」彻底植入进年轻群体的社交脉络中,真正将其打造成年轻群体认同的娱乐社交语言。

当吃鸡成为一种社交语言

如何将「吃鸡文化」合理且有效地渗透到线下?《和平精英》选择从年轻玩家群体最熟悉的校园场景着手表达。

瞄准了9月开学季,《和平精英》将“空投”投入了高校,联合腾讯文档开启了「高校空投补给」活动。在线上,《和平精英》联合40所高校推出了新生攻略文档,并在文档中融入了高校主理人的招募信息,吸引了不少高校新生报名参与。

在线下,结合游戏和军训的契合度,《和平精英》走进校园,通过线下互动的形式为正在军训的新生提供“空投补给”,成功拉近与年轻玩家群体之间的距离,留下了年轻有趣、有温度的品牌形象。同时,GameRes也注意到有不少高校新生借由「高校空投补给」活动相识,在游戏里成为了“吃鸡搭子”,而这,也正是「吃鸡文化」在线下场景带动年轻玩家主动社交的体现。

不仅如此,基于校园场景,《和平精英》邀请了品牌代言人华晨宇和一众KOL携手近百名新生在线下一同开启了「刺激的一天」,并在线上以直播不断流的形式让更多玩家参与体验。

活动中如“迎新试炼挑战”、“百人吃鸡派对”等极具看点的互动玩法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注意力,而有幸参与其中的玩家也自发在社交平台上进行分享,进一步带动了其他玩家的讨论。

「刺激的一天」的成功并非偶然,《和平精英》在其中的逻辑设计做得相当清晰。官方首先洞察到高校学生在线下场景社交的情感需求,邀请明星和KOL在线下带玩家一起玩;然后结合自身已有的内容优势,将创意从虚构转化成可互动的内容,并以直播的形式带给线上玩家同样沉浸的体验,最终形成了融合「吃鸡文化」和年轻人最爱梗点的直播秀。

在这一过程中,「吃鸡文化」得到了更立体、更具象的表达,而从结果看来,「刺激的一天」实实在在地扩大了「吃鸡文化」在年轻群体的影响力,使其真正成为了年轻玩家群体之间的流行社交符号。

「刺激的一天」相关话题冲上了平台热榜

当然,在关注年轻玩家群体需求的同时,《和平精英》对下沉用户市场的探索也并未停止脚步。站在吃鸡四排节节点上,《和平精英》将「吃鸡文化」和城市文旅串联,携手多个城市推出了“招牌鸡”,通过邀请全国人民共同点亮“全国吃鸡地图”,覆盖到更多下沉用户群体。如辣子鸡、白切鸡、椰子鸡、叫花鸡等多地的“招牌鸡”与游戏中的梗一一对应,比如说将白切鸡作为广东的“招牌鸡”,就很巧妙地和游戏里大展鸿图的梗相结合。

而玩家也懂得如何接梗,在相关视频下,不乏有玩家分享家乡的“招牌鸡”,像“新疆大盘鸡来了”等评论,本身就是一种对「吃鸡文化」的认同。不难发现,“吃鸡”已不再仅存于游戏之中,而是与日常生活连接,这种别样的“吃鸡”体验,让即便是和平圈外的用户群体也能自洽地参与其中。

整体来看,《和平精英》在「吃鸡文化」的布局上并没有用强硬灌输内容的形式推进,而是根植于玩家所认同的生活场景和事件,以更贴近玩家、更能引起玩家共鸣的方式塑造流行,从多层次场景覆盖玩家群体,制造了大量的社交话题,用点对面的形式构建起与玩家的情感链接,进而形成更强的讨论度与区域文化认同感,最终将「吃鸡文化」从单一定义做成了流行的社交语言。

从追随流行到成为流行

一直以来,《和平精英》以“懂玩家、会玩梗、能造梗”频繁出圈,官方似乎总能精准捕捉到玩家的关注点并快速响应,产出能让年轻玩家群体共鸣的话题内容,最终将游戏内容转化为社交货币和流行文化符号,从而不断将品牌影响力往更下沉的用户圈层渗透。

比如说突然成为潮流的“权威番茄”,便是官方在洞察到玩家社区对「红熊茄茄」的情感需求后,主动下场打造人设锚点,赋予皮肤更具共鸣点的精神内核,而8月上线的首个动画小剧场《小番茄的第一个绝世印记》更是引起了玩家的深度情感共鸣,最终「红熊茄茄」被打造成了独特的流行文化,并获得了广大玩家群体的认同。

同样的,“吃鸡”被塑造成「吃鸡文化」,最终成为新流行的逻辑也是如此。当下《和平精英》在流行文化的塑造上已经愈发得心应手,在「吃鸡文化」推向年轻群体之外,《和平精英》又充分发挥平台优势和社区生态优势,让「吃鸡文化」被更多用户群体熟知并认同,这是其凭借经验再次打造的一个新流行范式,也是强大战术执行力的又一次体现。

当然,“做一个梗,成一个梗”光靠执行力还不够,创意力、社区生态、品牌影响力这些条件缺一不可。《和平精英》每个梗的背后,都离不开官方从线上到线下的层层布局,多方位创造出能让玩家认同的文化符号。通过进一步利用平台和生态优势,《和平精英》将文化符号转化为玩家自发连接和情感共创的社群力量,形成多元社交触点,让玩家在其中得到身份认同,构建出核心的长期竞争力。连续两年成功举办的刺激之夜,便是其迈向流行,构建属于自己的潮流文化生态的有力佐证。

从追随流行到成为流行,再到将流行沉淀为品牌文化的闭环,让《和平精英》不仅能快速响应市场热点,更能主动定义和引领流行趋势。从长远角度看来,这也正是《和平精英》从一款成功的游戏,进化为一个充满活力且具有长期生命力的潮流社交场景的关键所在。

我想,这种将内容文化深度植入玩家社交链路并持续激发用户共创的生态布局,才是《和平精英》成为流行的真正秘诀。

来源:游戏老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