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西贝6000万还拱火?华与华从硬刚到道歉,这出闹剧藏着最狠生意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8 00:02 1

摘要:“华与华老板都给我道歉了,这事翻篇。”9 月 15 号罗永浩一条微博,给闹了一周的西贝预制菜风波画了句号。可谁能想到,这场始于餐盘的争议,最后把收了西贝 6000 万咨询费的 “军师” 华与华,推成了最大笑柄。

最近,西贝因为“预制菜”上了热搜,但真正被架在火上烤的,是它的“军师”——华与华。

“华与华老板都给我道歉了,这事翻篇。”9 月 15 号罗永浩一条微博,给闹了一周的西贝预制菜风波画了句号。可谁能想到,这场始于餐盘的争议,最后把收了西贝 6000 万咨询费的 “军师” 华与华,推成了最大笑柄。

这事得从罗永浩那顿吐槽说起。9 月 10 号他发微博说,西贝菜品 “几乎全是预制菜还卖高价”,呼吁立法要求门店明确标识。换作别的品牌可能先自查回应,可西贝创始人贾国龙直接硬刚,说 “100% 没有预制菜”,还要起诉罗永浩,甚至悬赏十万征集证据。

这股硬气劲儿,不少人猜是背后有人支招 —— 没错,就是华与华的华杉。这位从贵州山村走出来的营销大佬,第二天就跳出来站队:“贾国龙最爱惜羽毛,哪忍得了这种污蔑?这不是危机公关,根本没危机,就是硬杠网络黑嘴!”

这话一放,贾国龙更上头了,在行业群里直接骂罗永浩是 “网络黑社会”。

可网友不吃这一套。有记者跟着去西贝后厨参观,冷柜里全是冷冻肉夹馍馍块,儿童餐里的西兰花保质期居然长达 24 个月。“冲着现做新鲜去的,结果给孩子吃陈年冻菜?” 吐槽声直接炸了锅,西贝单日营业额掉了上百万,十年攒的口碑碎了一地。

更讽刺的是,华杉自己写的书里明明说:“品牌出事要主动认错买单,抵赖只会失灵。” 结果真到事儿上,他反倒在旁边喊 “干.他”。直到罗永浩放话要 “扒光华与华老底”,这位之前嘴硬的大佬才连夜道歉,前后反转快得像翻书。

这波操作让华与华彻底出圈,不少人才第一次看清:这家被捧成 “营销神话” 的公司,到底靠啥赚走西贝 6000 万?

说起来华与华的套路特简单,就俩字:实在。创始人华杉、华楠兄弟没留过洋,早年被笑是 “广告草台班子”,但他们认准一个理儿:“卖货才是硬道理”。别人做品牌玩高级灰、讲哲学情怀,他们偏不,专捡大红大绿、顺口溜下手,主打一个 “让人过目不忘”。

他们的核心法宝叫 “超级符号”,听着玄乎,说白了就是 “捡现成的”。比如给固安写的 “我爱北京天安门正南 50 公里”,借天安门的名气抬身价;汉庭的 “爱干净,住汉庭”,跟妈妈教的道理一样直白。就像搭乐高,不用造新积木,拿大家熟的 “文化零件” 拼一拼,消费者一秒就能懂。

餐饮圈更是被他们统一了审美:西贝是红白格子,厨邦换个色成绿白格子,江小白再来个蓝白格子。网友调侃:“华与华这是要承包中国餐饮的桌布啊!”

最绝的是蜜雪冰城那首歌,“你爱我,我爱你,蜜雪冰城甜蜜蜜”,土得掉渣却火遍全球,连北极圈留学生都会哼,这传播力谁看了不佩服?

这套 “土味打法” 看着糙,赚钱本事却不含糊。华与华搞 “订阅制服务”,客户得先签合同排队,才能约见创始人,跟 “私立医院专家号” 似的。西贝十年花了 6000 万,年均 600 万,这价格在广告圈算顶配,可人家还不愁客户,海底捞、得到、七猫小说全是回头客。

但骂声也从没断过。有人说他们拉低中国审美,设计像 “城乡结合部大排档”;还有人扒出 “得到” 的猫头鹰 logo 撞脸美国大学校徽,七猫的猫跟天猫像亲兄弟。面对质疑,华杉嘴特硬:“批评我们 low 的,没一个是设计大师!设计不是给设计师看的,是为了卖货。”

这话还真没说错。你去商场转一圈,那些玩 “伪高级” 的品牌,名字都记不住;反倒是蜜雪冰城、汉庭这些被华与华 “打扮” 得土土的牌子,要么开遍东南亚,要么稳坐行业第一。华与华的聪明之处,就是摸准了当下的消费心态 —— 大家早烦了那些装腔作势的品牌,就爱实在的。

他们连内部管理都透着股实在劲儿:每天早晚开会,汇报只准用名词、动词、数字,不准说 “很美”“有感觉” 这种虚话。自家广告牌更是简单粗暴,俩创始人面无表情盯着你,配文 “华与华,超级符号”,虽然被笑像 “邪教宣传”,但路过十次你肯定能记住。

可这次西贝事件,却让他们的套路翻了车。华杉千算万算,没算到罗永浩是块硬骨头 —— 这位 “维权斗士” 砸过西门子冰箱,辩赢过方舟子,从来没在嘴上输过。更关键的是,他们忘了自己的规矩:品牌出事要认错,而非硬杠。

风波过后有人问,华与华这波是输了还是赢了?

表面看丢了面子,可转头就有新品牌找上门。毕竟能让蜜雪冰城年入百亿、汉庭稳坐行业头把交椅的公司,就算被骂 “土”,也有的是客户愿意掏钱。华杉自己都说,未来十年要再赚一两个亿,这野心可真不小。

现在再看这场闹剧,西贝丢了口碑,罗永浩赢了关注,华与华赚了热度。最该琢磨的其实是咱们消费者:那些红红绿绿的招牌、朗朗上口的口号背后,藏着的从来不是什么 “创意神话”,而是把准了大众心理的生意经。

至于审美这事儿,或许本就没有标准答案。有人爱莫兰迪色,有人就爱吃红烧肉配绿毛毯。只要货真价实,土点又何妨?

怕就怕像西贝这样,被营销包装得光鲜亮丽,背地里却用冷冻食材糊弄人 —— 毕竟能长久的品牌,靠的从来不是格子布和洗脑歌,而是实打实的良心。

来源:特别读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