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国劳工统计局2025年8月的数据显示,全国失业率达4.3%,青少年失业率攀升至13.9%,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也有5.8%,这样的数字让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直言是“噩梦”。
靠掌掴自己博眼球,短短三天就圈粉 1.5 万,这波操作和卖惨造假的 “暴力起号” 如出一辙。
但最荒诞的是这个起号风格,竟然引得6万人跟风效仿,相关内容甚至还累计斩获4.6亿次观看。
你能说她为了流量疯了吗?确实是。
但这个行为其实也不难理解。
美国劳工统计局2025年8月的数据显示,全国失业率达4.3%,青少年失业率攀升至13.9%,应届毕业生失业率也有5.8%,这样的数字让美联储主席杰罗姆·鲍威尔直言是“噩梦”。
连曾被视为“避风港”的政府岗位,也因马斯克推动的DOGE相关改革失去稳定光环,然而职场的压力还在重塑年轻一代的心态。
英国《金融时报》今年初的报道指出,近70%的Z世代不愿从事“高压低回报”的初级或中层工作,他们厌烦职场规则,抵触重复劳动,却找不到更优的生存路径。
调研机构WHOP在2024年的调查中提到,美国53%的阿尔法世代(2013年出生)将“社交平台创作者”列为理想职业。
但这种选择并非源于对内容创作的热爱,更多是对现实职场的逃避,是把“流量收益”当成了对抗生存焦虑的解药。
现实的生存困境将人们推向流量场域,而“内容极端化”因为足够博眼球,也变成了流量竞争的最优解。
今天一条扇脸视频被推送千万曝光,明天就会涌现一大批争相模仿的新人。
这不仅让人想起法国的一位博主的悲惨案例,拉斐尔·格拉文在长达298小时29分58秒的羞辱直播挑战中丧生,起初声称“被同伴控制”,后续却被调查出是“为博眼球赚钱”。
可见欲望的灰暗面
在“职场无门、欲望诱惑”的双重作用下,“扇脸起号”这种近乎荒诞的方式,成了很多人眼中的“零成本捷径”。
相较于需要肢体协调性的刀马旦表演、依赖天赋的擦边内容、需长期积累的段子创作。
扇耳光无需专业技能,不用时间沉淀,只要有“对自己下手的勇气”,就能参与这场竞争。
但这场狂欢注定是短期的,多数跟风者的账号在涨粉后不到半个月,互动量便断崖式下跌,因为扇脸无法构成持续的内容支撑,不过是用“身体消耗”替代了“价值创造”。
当人们宁愿相信“扇脸能涨粉”,也不愿投入精力打磨内容时,其实是默认了“流量比内容本身更重要”,陷入了“为流量而流量”的迷思。
可悲的是现如今很多年轻人将这种“博眼球”等同于“职业”,忽视了真正的创作者需要内容策划、用户运营、价值输出等专业能力。
当流量潮水退去,最终只剩被扇红的脸和空空的账号,所谓的“理想职业”,不过是一场基于误解的虚幻泡影。
来源:成倚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