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外在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西部片区研讨会上做跨学科课例展示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7 22:41 1

摘要:9月26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联盟西部片区研讨会继续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上午的培训,主要通过我校师生的跨学科课例、科学探究成果汇报和一场以“融通·赋能·创生——新时代科学教育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立体化呈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与创

9月26日,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联盟西部片区研讨会继续在我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上午的培训,主要通过我校师生的跨学科课例、科学探究成果汇报和一场以“融通·赋能·创生——新时代科学教育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为主题的圆桌论坛,立体化呈现了科学教育改革的实践路径与创新活力。

课例展示

__PART01

我校师生精彩呈现了《模拟“阅兵式”》《探三台·美食地图绘制》两堂跨学科实践课例。

模拟“阅兵式”:多学科融合的盛宴

课堂上,学生紧扣“如何让装备整齐前进”这一核心问题展开实验设计、程序编写与艺术表达,在实践中激发探究兴趣,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5、4、3、2、1,开始!”随着总指挥一声令下,机器人、导弹模型车、无人机方阵依次通过检阅区,一场模拟“阅兵式”在现场精彩呈现。这节以真实项目驱动的模拟“阅兵式”课例,有效提升了学生的跨学科思维与实践能力,更将团队协作、仪式体验与爱国情怀融入教学全过程,实现了知识学习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美食地图:文化传承的多彩画卷

龙珏环老师带来的《探三台·美食地图绘制》课例,以“推广地方美食,弘扬梓州文化”为核心任务,实现多学科深度融合。

课堂上,学生扮演“数地员”“双语员”“美术师”等角色,运用数学比例尺精确定位、通过条形图分析调研数据、撰写中英宣传文案、绘制视觉图标,将学科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兼具实用性与文化性的美食打卡指南,不仅体现了跨知识整合与团队协作,更强化了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文化传播责任感,真正达成“知识应用-能力提升-价值引领”的育人闭环。

成果汇报

__PART02

我校学生在本次研讨会上精彩展示了“无土栽培种植架的小探索”“都江堰探秘”“校园军事馆”三项科学探究成果。

无土栽培:从疑问到创新的跨越

三年级学生从“植物只能长在土里吗?”这一疑问出发,展开科学实践。孩子们从杯培绿豆起步,逐步改造矿泉水瓶、制作水培管,最终成功搭建“绿苗水培管道种植架”。实践中,他们发现水培具有节约空间、省水和便于观察的优势,并主动研究市售产品、优化设计,体现出善思笃行、不畏失败的科学探索精神。

都江堰探秘:古工程的现代解读

六年级学生基于对都江堰“无坝分流”原理的浓厚兴趣,自主制作水利模型,模拟验证鱼嘴分水堤、飞沙堰与宝瓶口的协同工作机制。通过实验,同学们不仅理解了这一古代工程实现防洪、灌溉与排沙的系统逻辑,还进一步提出在上游建设小型电站的现代设想,展现出将科学验证与创新应用相结合的综合素养,体现了传统智慧与当代思维的有机融合。

校园军事馆:从学到用的华丽转身

七年级学生根据绵阳“两弹”研学启发,在学校提供的场地与资源支持下,自发组建项目团队,独立完成从空间规划、模型制作到原理探究的全过程。项目过程中,学生运用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用老鼠夹当‘原子核’、乒乓球当‘中子’模拟核裂变链式反应。”这不仅深化了对抽象科学原理的理解,也锻炼了工程建模与团队协作能力,体现了实践育人与学科融合的教育价值。

专家点评

__PART03

针对两堂课例和三组成果汇报,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科学教育研究所所长郭斌作出专业点评:

两节课例均体现了显著的跨学科融合与情景化教学优势。《模拟“阅兵式”》一课巧妙整合数学、物理、信息科技与国防教育,任务驱动下学生展现出卓越的表达、沟通与实践能力。《探三台·美食地图绘制》则融合美术、历史、地理、语文、数学、英语等多学科,学生通过统计投票、地图绘制生动推介家乡文化,数字化资源与生生互动的运用使学习过程更为生动。

三组学生科学探究成果汇报尤为亮眼:“无土栽培种植架的小探索”体现了从发现问题到动手实验、总结反思的全过程;“都江堰探秘”项目,展示了大胆猜想、材料创新乃至提出上游建水电站的创想;“校园军事馆”,利用乒乓球、捕鼠夹模拟原子弹裂变的实验则震撼地展现了科学探究精神与创新思维。郭所长说:“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刻,我的心也跟着爆炸了。”

圆桌论坛

__PART04

专家们围绕“融通·赋能·创生——新时代科学教育变革与创新人才培养路径”主题,开展圆桌论坛。专家一致强调,优质科学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地方与校本课程为补充,通过强化师资、融通资源、推进项目化学习,推动科学教育在课堂中有效落实。专家指出,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将先进理念转化为扎实的课堂实践与育人机制,真正激发学生好奇心,引领探索过程,使之成为创新人才成长的沃土。

圆桌论坛上,三台博强外国语学校党委书记魏晓红分享了我校校本课程的构建思路:源于国家课程的拓展与学校“博·强·智”文化的融合,其核心理念是激发学生的“热爱”。魏书记认为,中小学科学教育的关键在于通过“做事”让学生发现并点燃对世界的好奇与热爱,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驱动中体验学习的幸福感,找到探索与成长的内生动力。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既是对我校“智趣科教”实践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阅,更是对科学教育未来发展路径的深度探索。学校将继续完善深化“5456”智趣科教工程实施模型,持续推动科学教育从课堂实践走向育人生态的系统性变革,培养具备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时代新人。

来源:锦绣巴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