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剧里那粒“万灵丹”被抢注商标,现实里直接撞车“安宫牛黄丸”的旧案——清末北京同仁堂把宫廷方子改个名就申请专利,同行只能干瞪眼。
“看完《灼灼韶华》大结局,我直接把手机摔沙发上——褚韶华凭啥没亲手撕了那帮老狐狸?
”弹幕里这条高赞,说出了多数人的憋屈。
可憋屈归憋屈,回头想想,要是真给她开挂反杀,这剧就配不上8.7的逆天分了。
剧里那粒“万灵丹”被抢注商标,现实里直接撞车“安宫牛黄丸”的旧案——清末北京同仁堂把宫廷方子改个名就申请专利,同行只能干瞪眼。
编剧把这段黑历史搬进剧本,等于告诉观众:民国商战那点脏套路,一百年前就玩剩下了。
更扎心的是,复旦大学历史系干脆把“玉舒丸侵权案”剪成十五分钟短片,放给大一新生当“近代商业史”课前预习,弹幕一水儿“原来课本上的‘知识经济’这么血淋淋”。
热依扎杀青后没闲着,转头扎进《大江大河3》剧组,演改革开放第一批女老板。
有路人拍到她在义乌批发市场练摊,一口塑料普通话跟小贩砍价,砍到三十块拿下两百条牛仔喇叭裤——这姐们是把褚韶华那股“见利不亏义”的轴劲儿直接带进新时代了。
反观杨祐宁,在《花少5》里被节目组坑去摩洛哥夜市刷盘子,刷到崩溃边哭边喊“我想回民国当少爷”,笑疯一票网友:剧里运筹帷幄的贵公子,现实里连番茄酱瓶盖都拧不开,人设反差大得离谱。
最魔幻的是柴碧云,剧里演被封建家族压垮的悲情女二,戏外却悄悄攒了个导演项目,处女作讲的就是“女反派洗白史”。
她自己在直播里吐槽:“观众骂越狠,我越要拍她为什么变坏,谁天生想当工具人?
”一句话把屏幕那头的姑娘们怼得哑口无言,顺手给她点了关注。
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干脆开讲座,题目就叫“褚韶华为什么不报复”。
PPT最后一页放的是剧中那句“君子不以利害义”,台下坐的全是经管学院的学生,一个个拿着手机狂拍,转头就把这句话做成手机壳挂淘宝,两天卖出两千单。
商家把“利”字故意印成美元符号,微妙得令人发笑。
播出后台数据更离谱:35岁以上观众占到六成,平时追甜宠的妈妈族,这次守着电视等更新,就为看女主怎么在男人堆里抢生意。
我妈就是典型代表,平时九点必睡,现在十点半还抱着ipad,一边看一边骂“褚韶华你倒是告他们啊”,骂完转头教育我:“看见没,做生意合同比男人靠谱。
”
原著小说跟着水涨船高,出版社加印十万册还是断货。
二手平台直接炒到原价三倍,评论区最高赞留言:“别买了,剧透比股市还刺激。
”我连夜下单,收到一看,扉页写着“献给所有没等到道歉的女孩”,瞬间明白为啥评分能飙到8.7——它把观众心里那个“想赢又怕脏手”的自己,扒得精光。
剧终那天,上海影视基地连夜搭景,1:1复刻了褚家药铺,门口挂牌“打卡送万灵丹同款香囊”。
我去凑了个热闹,队伍里排我前面的大姐说:“不为拍照,就想站站她站过的地方,告诉自己别怕吃亏。
”那一刻我突然懂了,观众要的不是爽,是有人替我们守住底线,哪怕只是屏幕里的一粒虚构药丸。
来源:率真香瓜Tq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