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山东胃在江西被辣成风火轮,仨小伙五盘菜灌下去十斤水,舌头直接关机,第二天屁股还在喷火——这哪是吃饭,分明是签生死状。
山东胃在江西被辣成风火轮,仨小伙五盘菜灌下去十斤水,舌头直接关机,第二天屁股还在喷火——这哪是吃饭,分明是签生死状。
事情发生在南昌老城区一家开了三十年的苍蝇馆。
菜单没拍照,老板直接写黑板:小炒肉、辣鸡爪、剁椒鱼头、南昌拌粉、余干辣椒炒肉,全是本地人的“入门辣”。
仨小伙从青岛来,平时吃葱吃蒜不吃辣,想着旅游就要尝鲜,结果第一口小炒肉下去,大哥直接仰头灌矿泉水,一瓶接一瓶,像给着火的地窖浇水。
后厨的阿姨探出头:外地伢子?
那得加辣,不然没灵魂。
于是锅铲再抖两勺,辣椒籽蹦得比油花高。
辣度数据摆在这儿:江西菜平均4.5万SHU,山东菜1.2万,差出整整3.3万。
换算成体感,就是山东人吃一口江西微辣,等于把一整根山东大葱蘸着芥末往喉咙里塞。
更狠的是南昌拌粉,辣椒指数飙到6万,抖音上5亿播放的#吃辣挑战#,97%的外地人倒在第二口,他们仨能坚持到第五盘,已经算“硬汉”。
水越喝越辣。
矿泉水冲不掉辣椒素,反而把辣分子铺得更匀,胃壁像被钢丝球刷。
十斤水下肚,人开始打晃,老板递来两碗绿豆汤,说解辣要绿豆+冰粉+米饭,碳水裹住辣椒素,才能给胃穿层防弹衣。
可惜晚了,仨人半夜排队买痔疮膏,药店老板见怪不怪:昨晚刚卖完十支,全是你们山东车牌。
最尴尬的是买单。
老板收餐费156,矿泉水钱另算,48块。
大哥掏手机扫码,手抖得对不上焦,屏幕全是汗。
旁边本地大叔笑:来南昌第一顿就点五道辣,勇气可嘉,下次先问“微辣”——美团数据说,今年上半年江西餐馆“微辣”点单率涨27%,其中18%是山东人点的。
没人想再花48块买水,更不想第二天坐高铁只能半拉屁股挨着座。
临走老板递了张名片,背面印着适应攻略:第一次吃江西菜,先点一道微辣,配两碗米饭,让舌头健身两周,再挑战中辣。
仨小伙把名片揣兜,一路沉默到高铁站,上车前买了两桶青岛原浆,说回家先给胃开个欢送会。
辣不是敌人,是方言,听不懂就慢点学,别一上来把整本词典生吞。
江西的辣,是写给外地人的加密信,破译方式只有时间和米饭。
下次别逞能,先把“微辣”说出口,省得屁股替你补课。
来源:淡泊的饺子0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