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场历时一个月、覆盖华东至西北五大战区的高密度调研,不仅串联起全国300余家渠道商的一线反馈,更交出了一份足以提振行业信心的成绩单:9月以来,贵州茅台酒终端动销环比增长约1倍,同比增长超20%。
文 | 曾琼仪
9月25日,随着青甘新藏四省区茅台酒市场营销座谈会在西宁落幕,茅台集团自8月底启动的秋季十六省市场调研正式收官。
这场历时一个月、覆盖华东至西北五大战区的高密度调研,不仅串联起全国300余家渠道商的一线反馈,更交出了一份足以提振行业信心的成绩单:9月以来,贵州茅台酒终端动销环比增长约1倍,同比增长超20%。
逆势实现高动销的背后,茅台做对了什么?
2025年上半年,白酒行业遭遇了一轮不小的压力。
受宏观消费信心修复节奏放缓、高端白酒存量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多数品牌终端动销增速回落,部分高端产品同比增速甚至降至个位数,渠道库存也出现小幅积压。
彼时的茅台,通过“科学投放+动态监控”先稳住了市场基本面。
具体来看,6、7月份,茅台通过科学、精准的市场投放策略,有效稳定了茅台酒市场销售基本面;进入8月份,随着前期“三个转型”“四个聚焦打”“五个量比关系”等一系列市场措施的落地见效,以及传统双节临近的需求驱动,市场终端动销环比增长态势明显。
这些措施的落地,为9月的爆发奠定基础。同时,9月的“双节效应”也成为动销增长的“催化剂”。
市场的反馈,永远是品牌战略最好的镜子。有经销商向微酒表示,6-7 月其门店飞天茅台的日销量稳定在 8-10瓶,库存始终控制在15天销量以内,“没有像以前那样出现‘压货’情况,这为后续的动销爆发留足了空间。”经销商如此强调。
可见,即使从行业对比来看,茅台的表现仍尤为突出。
这背后,既是茅台品牌力的支撑,更是其对市场节奏精准把控的结果:在行业承压期“精准科学投放”,在需求回升期“提效率、促转化”,最终实现了从“稳基本面”到“迎爆发”的跨越。
在9月动销高增的背后,是今年以来茅台深入市场,精准洞察并及时更新应对措施的结果。
其中,茅台“4+6”渠道体系的韧性与厂商协同的成效,是不可忽视的关键因素。
所谓“4+6”渠道体系,即4大传统渠道与6大新型渠道的组合,这种多元化布局不仅分散了单一渠道的风险,更让茅台在行业调整期具备了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
秋季十六省调研中,300余家渠道商的反馈显示,“渠道端变革”是推动动销增长的重要抓手。一方面,茅台通过数字化手段规范渠道行为,增强渠道协同;另一方面,茅台与渠道商深度协同,共同拓展场景与客群。
渠道之外,茅台还在本次会议上进一步凝聚了以“转型与变革”为核心的战略共识,即聚焦于“客群转型、场景转型、服务转型”和“产品端、渠道端、终端变革”,以“事业”和“生活”为主线,进一步细化消费场景,在以产品科学精准投放、渠道生态协同、终端提档升级的系列变革中,实现消费者功能价值、体验价值、情绪价值的有机统一。
主动求变,依然是茅台对应弱周期的重要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是,茅台通过调研与座谈会,与渠道商凝聚了“以稳驭变”的共识。
从行业视角来看,茅台的渠道模式也为高端白酒行业提供了“破局思路”。
在消费需求放缓、渠道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单一依赖经销商或盲目扩张新型渠道,都难以应对市场变化。而茅台通过“4+6”体系实现渠道多元化,通过厂商协同规范渠道行为、拓展场景,既保证了渠道的抗风险能力,又提升了市场响应效率,最终破解了行业调整期“库存高、价格乱、动销慢”的难题。
如果说9月动销高增是茅台的“短期答卷”,那么文化体验馆“三步走”规划的落地,则是其为长期发展埋下的“伏笔”。
▲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
在秋季调研期间,茅台集团总经理王莉专门开展了文化体验馆专项调研,并在成都主持召开业态融合交流会,明确了2025-2027年茅台文化体验馆“三步走”规划:夯实基础阶段、深化运营阶段、生态成型阶段。
在微酒看来,这一规划标志着茅台从“卖酒”向“卖文化、卖体验”的转型,开始进入实质性落地阶段。
目前,茅台在全国已建成文化体验馆67家,这些体验馆不仅是展示茅台历史文化、酿造工艺的“窗口”,更是连接品牌与消费者的“桥梁”。
这种生态模式,让文化体验馆从“单一终端”升级为“价值共创平台”,实现“文化传播- 体验转化-会员沉淀-复购增长”的良性循环,为茅台的长期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从行业趋势来看,高端白酒的竞争已从“产品竞争”转向“品牌竞争”“文化竞争”。茅台文化体验馆的“三步走”规划,正是顺应这一趋势的布局。通过文化赋能提升品牌溢价,通过体验服务增强用户粘性,最终实现“短期动销增长”与“长期品牌价值提升” 的统一。
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茅台的实践揭示了一个核心逻辑:在外部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唯有精准把控市场节奏、强化渠道协同、深耕长期价值,才能在行业调整期站稳脚跟,甚至实现逆势增长。
来源:微酒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