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米格 - 21 如何成为印度的传奇战机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7 20:54 1

摘要:印度近日发生了一件真正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事 —— 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印度空军为服役超过 60 年的米格 - 21 战斗机举行了隆重的退役仪式。这款战机如何超越美国竞争对手?它在越南和印度的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为何其历史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印度近日发生了一件真正具有时代意义的大事 —— 在昌迪加尔空军基地,印度空军为服役超过 60 年的米格 - 21 战斗机举行了隆重的退役仪式。这款战机如何超越美国竞争对手?它在越南和印度的历史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为何其历史至今仍具现实意义?

20 世纪 50 年代,航空技术突破了音障,这一进步随之带来了一个新问题:如何利用当时刚开始研发的简易导弹,在高速条件下开展空战。美国和苏联的军事理论家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尽管这些结论后来在实践中并未得到验证)。当时人们认为,空战的场景将是两架战机相向接近,随后用机炮(未来则用导弹)互相攻击。

在理论家眼中,战机的机动性已不再重要,唯有速度和爬升率才是关键。凭借这些性能优势以及导弹武器,新型战机理应能压制速度较慢的机炮式战斗机和第一代超音速战机。高度与速度上的优势,本应让新型战机获得从有利航线发起攻击、并规避任何可能反击的能力。

基于这一作战理念,两款量产型战斗机应运而生。美国洛克希德公司推出了 F-104 “星战士” 战斗机,这款战机却成了该公司最大的败笔 —— 它在各方面都未能达到预期。尽管 F-104 的速度、爬升率和升限均创下纪录,却是航空史上事故率最高的战机之一,在德国空军中甚至被称作 “飞行棺材”。在实战中,F-104 表现糟糕,与米格战机的所有空战均以失败告终。

而苏联的竞争对手则是另一番景象。苏联并未在气动布局上进行如此激进的尝试,其中三角翼设计方案的表现最为出色,这款战机最终被命名为米格 - 21。

与美国的同类机型不同,米格 - 21 在机动性空战中表现优异 —— 这一点尤为令人惊讶,因为当初研发这款战机时,机动性并非主要设计目标。另一项技术优势则是其较低的雷达反射截面,尽管这一特性在研发时并未被刻意设计。

在总设计师阿纳托利・布鲁诺夫的带领下,研发团队成功打造出一款极具竞争力的战机。米格 - 21 的服役生涯漫长,参与过无数场战争,而它的 “高光时刻” 始于首次大规模参战 —— 越南战争。

越南的博物馆里,至今仍珍藏着那些由王牌飞行员先后驾驶、且战果辉煌的战机。例如,其中一架被重点陈列的米格战机,历史上共击落 14 架美军战机,还有一架的击落记录为 13 架。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部分王牌飞行员的个人战绩,而飞行员们的表现同样令人惊叹。

在越南王牌飞行员榜单中,阮文谷(Nguyễn Văn Cốc)以 13 架击落记录(含 1 架无人机,越南方面数据)位居榜首,美方数据则为 11 架(含 2 架无人机)。他是二战后最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之一,本应成为越南首位航天员,却因 “政治不可靠”(娶了相关国家妻子)而错失机会。最终,另一位米格 - 21 飞行员范团(Phạm Tuân)搭乘飞船进入太空 —— 他是航空史上唯一一位在空战中击落 B-52G “同温层堡垒” 战略轰炸机的战斗机飞行员。当时,这架 B-52G 配有护航战机,而范团在当晚的夜空中孤身作战,却成功突袭至轰炸机群尾部,突破护航防线,发射两枚导弹后俯冲撤离,最终全身而退,战机也完好无损。

然而,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当属阮迪克绍(Nguyễn Đức Thọat)—— 他击落了 5 架 F-4 “鬼怪”Ⅱ 战斗机和 1 架 A-7 “海盗”Ⅱ 攻击机(遗憾的是,他也曾误击过 1 架己方的米格 - 19,战争中此类情况时有发生)。尽管 A-7 攻击机是以机动性战斗机为基础研发的,但仍可被视为 “较弱目标”;而 F-4 “鬼怪” 则是另一番景象 —— 这款战机是世界上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战斗机。苏联直到 20 世纪 80 年代,才在电子设备水平上追上 F-4。F-4 搭载更先进的导弹,几乎在所有性能参数上都优于米格 - 21。

尽管与美国实力悬殊,越南军队仍在空中战场与美军周旋至战争最后一刻。在越南首批 13 位 “鬼怪” 战机击落者中,有 8 人驾驶的是米格 - 21,且多数人都有多架 F-4 的击落记录。

阿拉伯国家在与以色列的战争中虽丢失制空权,但也涌现出不少驾驶米格 - 21 的英雄。1970 年 4 月 2 日,叙利亚空军上尉巴萨姆・哈姆舒(Bassam Hamshu)击落了 1 架以色列空军的 F-4 “鬼怪” 战机。另有记载称,他在 1973 年战争中还击落过 6 架以色列战机,并在地面击毁 1 架直升机;但也有说法称,哈姆舒早在 1970 年就已阵亡,这些战果实际属于其他飞行员。

而另一位战斗机飞行员的战绩则确凿无疑 —— 阿迪布・埃尔 - 加拉(Adib el-Ghar)至少击落 3 架 “鬼怪” 战机(另有数据称 5 架),以及 1 架以色列仿制法国 “幻影” 战机的 IAI “鹰” 式战斗机(IAI Nesher)。此外,埃及飞行员阿里・瓦德贾伊(Ali Wadji)驾驶米格 - 21,据称也击落了多达 6 架以色列战机。

当然,正如媒体报道所言,在长达 62 年的时间里,米格 - 21 一直是印度空军的 “战马”(印度空军将 “工作马” 这一表述重新诠释为 “战马”)。自 1965 年起,米格 - 21 参与了印度的所有战争,且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 1971 年的印巴战争中,米格 - 21 与 F-104 正面交锋。当时巴基斯坦空军得到了约旦空军的 F-104 支援。空战结果存在不同统计口径 —— 难以确定巴方和约方究竟有多少架战机被当场击落,又有多少架因受损严重而后续报废。但确凿的事实是,巴约联军在所有空战中均告失利:至少 2 架战机被当场击落,另有至少 2 架因损伤报废。

米格 - 21 在所有空战中均取得胜利,且在目标探测方面始终占据优势。据统计,米格 - 21 共击落 7 至 8 架巴基斯坦战机,自身仅损失 1 架。

此外,米格 - 21 还被用于对地攻击任务,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最具标志性的事件发生在 1971 年 12 月 14 日 —— 米格战机对东巴基斯坦(战争结束后独立为孟加拉国)总督府发起袭击。6 架米格 - 21 向总督府发射了 128 枚 57 毫米 S-5 无控火箭弹。

这次对指挥中枢的打击大获成功:总督躲进了官邸附近的排水沟,并在趴在地上时,用事先藏好的一张纸片写下了辞职声明。

数十年来,米格 - 21 一直是印度空军装备数量最多的战机。印度对其进行了深度现代化改造,使其直至退役前仍保持着作战能力。印度空军的米格 - 21 最后一次参战是在 2019 年 2 月 27 日的印巴查谟 - 克什米尔冲突中。当时 1 架米格 - 21 被击落,飞行员被俘后获释。而印度方面声称击落 1 架巴基斯坦 F-16 战机的说法,显然缺乏依据。客观评估此次空战可知,面对印度 6 至 8 架战机,巴基斯坦出动了 25 架战机,且配备了更先进的导弹。

如今,米格 - 21 正式退出印度空军序列,其编制将由印度国产轻型战斗机 “光辉”(Tejas)接替。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国家仍在装备这款战机,且据观察,仅安哥拉和朝鲜的米格 - 21 仍具备飞行能力。这款战机的身上,早已承载了当之无愧的战斗荣光。从它的辉煌历史中,我们也能得出几点深刻启示。

米格 - 21 是一款设计简洁、量产规模庞大的战机。它之所以性能出色,关键在于采用了成熟可靠的系统,且衍生出众多改进型号。通过适度升级,就能以合理成本提升其作战性能。

米格 - 21 机身小巧却结构坚固 —— 越南飞行员得以在丛林中的土跑道上起降,并将战机隐蔽在树林中。同时,它具备出色的机动性,因此能在空战中击败比其先进一代的机型。

此外,米格 - 21 成本低廉,便于大规模生产并投入战争。

米格 - 21 参与的空战所蕴含的战术经验,至今仍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接受西方训练的巴基斯坦军队,曾在单次攻击中投入数十架战机,试图以数量压制印度的苏 - 30MKI 和米格 - 21。若俄罗斯与北约爆发冲突,空战场景极有可能与此相似。当然,我们也需考虑到,现代俄军装备的导弹射程已超过敌方,这一优势同样不容忽视。

米格 - 21 的历史还证明,俄罗斯空军在 20 世纪 90 年代放弃量产单发战斗机的决策是错误的。战机的数量优势,其重要性并不亚于质量优势。或许在未来,俄国仍有机会借鉴这一经验。

来源:俄罗斯观察家学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