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一个上将,怎么能被人当骗子抓起来?”他在警局里拍桌子,语气里满是不甘。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文章结尾
1950年春天 香港启德机场。
气氛一向安静的候机大厅突然出现一阵骚动。
几名警察围住一个中年男子 在他身边 是一位穿着得体的年轻女子 神色焦急。
这名男子不是别人 正是早年在国民党军中担任要职的熊式辉。
此刻 他正因为持有伪造护照 被当场扣押。
谁能想到 这位曾经的“东北行营主任”、二级上将 竟然会因为一张假证件被抓进警局。
说实话 那一幕太反差了。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熊式辉从来是个讲究人 出门必穿西装 说话一板一眼。
这事儿发生得太突然 连他自己都没反应过来。
“我一个上将,怎么能被人当骗子抓起来?”他在警局里拍桌子,语气里满是不甘。
可旁边的顾柏筠——他的妻子 只是轻轻说了一句:“你现在不是长官了。”
这句话像针一样 扎在心上。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得从他为什么要离开香港说起。
1949年 国民党失利 熊式辉没有跟着蒋介石去台湾 而是带着一家老小去了香港。
那时候 他已经不再担任何实职 只是挂了几个虚衔 表面风光 实际上日子并不好过。
香港物价高 家里人多 他的积蓄又因为救济旧部而所剩无几。
很多当年跟他在东北、江西共过事的人 纷纷跑来找他借钱 说是“兄弟有难”,可一来二去 钱就像流水一样出去了。
顾柏筠看得出来 他撑不下去了。
她劝他说:“不如换个地方吧,别这么耗着。”
熊式辉这才动了去阿根廷的念头。
那时候很多国民党旧部都去了南美 特别是阿根廷和巴西。
语言不通不要紧 关键是远 离得够远 也算是避风头。
本来想走正规程序办签证 可有个熟人说能帮忙搞定手续 只收500美元一张 价钱公道 办得又快。
熊式辉就信了。
哪知道这人拿的是假证件。
事发当天 他带着妻子和孩子准备登机 被机场官员拦下 一查证件 立刻露馅。
警察当场把他带走 顾柏筠急得团团转 四处托人托关系才把他保出来。
那时候 熊式辉气得不行。
可他也明白了一个道理:过去的身份 在这里 一文不值。
其实早在东北战场失利之后 他就已经被蒋介石边缘化了。1947年 被陈诚举报侵吞接收物资 加上战报失实 蒋介石一怒之下 把他撤了职 只保留了个空头衔。
他原以为还有机会东山再起 可去见蒋介石时 被挡在门外。
门房只传出一句:“东北都丢了,他还有脸回来?”
从那以后 他就彻底死心了。
说起来 熊式辉的起家也算是典型的“靠关系上位”。
不是黄埔 不是革命元老 出身普通 江西人。
但他娶了顾竹筠——国民党元老顾清选的女儿 又是宋家亲信。
靠着这层关系 他一步步从基层军官升到将军 位子坐得很稳。
顾竹筠去世前 留下遗愿 让自己的妹妹顾柏筠嫁给熊式辉。
那年 顾柏筠才13岁 熊式辉已经39。
可他答应了。
三年守孝期后 他正式迎娶顾柏筠。
这场婚姻在当时引发不少议论 上海《申报》还专门写了篇讽刺诗。
但熊式辉不在意 他清楚 这场婚姻对他来说 不只是感情问题 更是政治资源的延续。
顾柏筠不是普通女子 出身好 有见识 聪明又有分寸。
在江西主政那几年 她帮他打点内外事务 甚至还为宋美龄准备过礼物。
有一年 宋美龄在庐山建别墅 熊式辉干脆送了一栋更大的房子过去。
那阵子 还拿“新生活运动”的经费 给宋美龄买化妆品。
这些事儿听上去像是投机 可在当时的政坛 这就是生存方式。
1941年 他被调到中央 担任军事代表团团长 去美国协调中缅战事。
抗战胜利后 又到苏联谈判中苏互不侵犯条约。
风光一时无两。
可惜 风水轮流转。
东北战场失利之后 他跟杜聿明一起 被叫作“东北二瘸”。
不是因为俩人都瘸了 而是说他们“政治上走不动”。
那会儿蒋介石要扶陈诚上位 熊式辉自然成了牺牲品。
从那以后 他就像被抛弃的人。
连战犯名单都被排到第18位 他自己还以为是好事 拿着名单跑去见蒋介石 想说“我名列前茅”。
结果连门都没进去。
再后来 就是香港的日子。
诗社、旧部、借钱、躲债 一桩桩一件件 把他的生活慢慢逼到墙角。
假证事件之后 他离开香港 去了泰国。
跟朋友合伙开纺织厂 一开始还挺红火 可惜没多久就倒闭了。
1954年 他实在撑不住了 写信给老朋友张群 求助。
张群看完信 把事儿跟蒋介石说了。
蒋介石只说了一句:“堂堂上将 被捉去坐牢。
真是丢脸。”
但到底还是让张群寄了回台的路费。
熊式辉回到台湾 以为能重新被重用 结果没人接他 连蒋介石的话也没带一句。
他失望极了 对张群说:“看来台湾也不是好地方,我还是去澳门吧。”
张群劝住了他 给他安排了台中郊区的住所 发退役上将的生活补贴。
不多 但够吃饭。
熊式辉就在那儿安了下来 不再问政 也不再出头。
1974年 他卧病在床 收音机里正播着《徐策跑城》。
唱到“三十年河东又河西”的时候 他闭上了眼睛。
从那以后 再也没人喊他“二瘸”。
参考资料:
何应钦,《近代中国军事回忆录》,中华书局,1983年
蒋纬国,《蒋氏家族与中国近代史》,远流出版社,1997年
张群,《张群回忆录》,传记文学出版社,1980年
《申报》1932年7月3日,第5版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国民党重要人物档案汇编》,2005年
来源:追寻五角之光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