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1点刷完最后一集《庆余年2》,第二天闹钟响了8次才爬起,周末直接睡到下午2点……”谁没经历过“工作日拼命卷,周末疯狂瘫”的冰火两重天?
“凌晨1点刷完最后一集《庆余年2》,第二天闹钟响了8次才爬起,周末直接睡到下午2点……”谁没经历过“工作日拼命卷,周末疯狂瘫”的冰火两重天?
更扎心的是,长辈的“早睡早起”唠叨、社交媒体的“8小时睡眠论”、同事的“自律人设”……仿佛只要作息不规律,就等于提前向阿尔茨海默病“缴械投降”。
但!日本筑波大学的研究团队最近干了件大事——他们用数据证明:偶尔熬夜赖床,大脑反而更开心!(当然,不是让你天天通宵开黑)
这项发表在 Sleep Medicine的研究揭示:原来,大脑也需要“弹性工作制”!
▶ 这项新研究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它把目光投向了我们这些有认知担忧但尚未患病的中老年人。它不纠结于“我们到底睡没睡够8小时”,而是提出了一个更聪明的指标——睡眠规律性指数(SRI)。
SRI,就是我们的“睡眠全勤奖”:
满分100分:意味着你像机器人一样,每天分秒不差地入睡和起床。
接近0分:意味着你的睡眠像开盲盒,完全随机。
▶ 结果让人大吃一惊!研究揭示了一个奇妙的 “倒U型”关系——事情做过头了,反而不好。
研究发现,总体而言,保持一个较高的睡眠规律(SRI高),确实与更好的记忆力、反应速度等认知功能相关。这点不意外,算是给“规律睡眠”的基本盘站了台。
但细看发现,认知功能的佼佼者,并不出在SRI最高的“完美组”,而是出在“良好组”里。
BDNF,学名“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它就是大脑的“高级肥料”和“金牌修理工”。
当检测血液中的BDNF水平时,神奇的“倒U型”曲线出现了!
睡眠极度混乱的人(SRI低):BDNF水平低,大脑“营养不良”。
睡眠极度规律、一分不差的人(SRI超高):BDNF水平……竟然也不是最高的!
BDNF的顶峰,出现在那些“大体规律,但偶尔有点小波动”的人群(SRI在60分左右)身上!
▶ 翻译成人话:我们的大脑其实讨厌一成不变的“死板”作息。
为什么大脑不喜欢“007”,也不喜欢“流水线”?1
这背后的道理很有意思。我们把大脑想象成一个公司团队:
▶ 极度不规律(SRI低):等于团队持续“007”加班,昼夜颠倒,员工(神经元)疲惫不堪,创造力(认知功能)崩盘。
▶ 极度规律(SRI超高):等于实行军事化流水线管理,一分一秒都不能差。虽然秩序井然,但团队僵化、压抑,缺乏应对变化的活力,反而限制了潜能。
▶ 适度弹性(SRI在60左右):这才是理想的现代创意公司!有基本框架,但允许周末放松、偶尔为有趣的项目(比如朋友聚会)调整一下。这种适度的“刺激”反而能激发团队的创造力和幸福感(促进BDNF分泌)。
生活本就充满变数,强行追求绝对规律,本身就会带来焦虑和压力,这种压力足以抵消规律睡眠的好处。
实用贴士:我们到底该怎样睡觉?1-3
科学道理讲完了,最关键的是:我们该怎么做?
记住核心口诀:“瞄准60分,拒绝苦行僧”。
▶ 别死磕“8小时”,关注“SRI 55+”
研究指出,对中老年人而言,将睡眠规律性(SRI)保持在55分以上,对认知功能更有益。总睡眠时间平均5.4小时也行,关键是“质”而不是“量”。所以,别再为睡不够8小时焦虑了!
▶ 争取“60分”的完美弹性
SRI在60分左右时,大脑BDNF“肥料”最充足。这意味着,周末比工作日晚睡、晚起1-2小时,是完全被允许甚至被鼓励的!比如你平时11点睡7点起,周末12点睡到9点,妥妥地落在“最佳区间”。
▶ 白天做“太阳”,晚上做“月亮”
研究明确显示,高SRI组的人都是白天活跃、晚上安静。这才是养成规律作息的王道!白天尽量多活动、见阳光,晚上减少蓝光刺激、让环境安静下来,比单纯强迫自己几点睡更有用。
▶ 警惕“洲际时差”,拥抱“国内时差”
如果你的作息是工作日6点起,周末下午2点起,这已经不是弹性,而是“睡眠洲际旅行”了,会让生物钟彻底混乱。1-2小时的“国内时差”是放松,5-6小时的“洲际时差”是作死。
结 语
总而言之,这项研究给我们最大的解放就是:从今天起,理直气壮地告别“睡眠焦虑”!
生活已经够卷了,就别在睡觉这件事上继续PUA自己了。大道至简,张弛有度。
周末的那个懒觉,现在终于可以心安理得地享用了!
(当然,本文并非鼓励大家从此昼夜颠倒,而是教大家更科学、更人性化地对待睡眠。“适度”二字,永远是关键!)
参考文献:
[1]Cao Y, Lee J, Seol J, et al. Sleep regularity is associated with cognitive function and shows an inverted U-shaped relationship with serum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Sleep Med. 2025 Oct;134:106688. doi: 10.1016/j.sleep.2025.106688. Epub 2025 Jul 17. PMID: 40712527.
[2]https://mp.weixin.qq.com/s/7FY9vkB0qvv6maT380wsNg
[3]https://mp.weixin.qq.com/s/eenO3iYFRcPbklO5b4u-nQ
问诊可覆盖疾病的整个康复过程,相当于身边有个贴心可靠的家庭医生。针对病情变化,你可多次提问,获得医生循证规范解答。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