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是一家以全功能GPU芯片为核心业务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的GPU知识产权,研发设计高性能国产GPU芯片及相关产品,为AI计算、
摩尔线程公司全面调研报告
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6月11日,是一家以全功能GPU芯片为核心业务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采用Fabless经营模式。公司总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致力于通过自主创新的GPU知识产权,研发设计高性能国产GPU芯片及相关产品,为AI计算、图形渲染、科学计算等高性能计算领域提供加速计算基础设施和一站式解决方案。公司创始人张建中曾担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核心团队成员多来自英伟达、AMD等国际芯片巨头,平均行业经验达15年,被誉为"复仇者联盟"团队。
发展历程与里程碑:公司于2020年10月正式运营,仅用11个月便完成首颗全功能GPU"苏堤"的流片;2022年3月发布MUSA统一系统架构和第一代GPU芯片;2022年11月推出第二代GPU芯片"春晓"和国内首款游戏显卡MTT S80;2023年9月发布第三代GPU芯片"曲院"和千卡智算集群;2024年推出第四代GPU架构"平湖"并支持FP8精度计算。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成功量产五颗芯片,推出四代GPU架构和智能SoC产品,形成了覆盖AI智算、高性能计算、图形渲染等应用领域的多元计算加速产品矩阵。
核心技术概念:摩尔线程自主研发的MUSA(Moore Threads Unified System Architecture)统一系统架构是其技术核心,涵盖统一的芯片架构、指令集、编程模型、软件运行库及驱动程序框架。该架构集成AI计算加速、图形渲染、物理仿真和科学计算、超高清视频编解码四大引擎,能够实现对国际主流GPU生态的兼容,使得开发者能够以较低成本利用现有国际主流生态下的代码资源。
摩尔线程的产品线覆盖全面,主要分为四大类别:
AI智算产品:包括AI训练智算卡、AI推理卡、AI超节点服务器及夸娥(KUAE)智算集群等,面向AI计算中心、云服务平台,满足大模型预训练、推理部署等需求。旗舰产品夸娥智算集群支持千卡乃至万卡规模部署,为千亿参数大模型训练提供算力支持。
专业图形加速产品:主要应用于工业设计、高清视频编辑、数字孪生、AI云电脑等高端场景,包括MTT S3000/S2000/S1000等系列显卡及一体机解决方案。
桌面级图形加速产品:用于AI PC、游戏PC及办公PC等场景,包括MTT S80/S70/S50/S30/S10/X300/X100等系列显卡和工作站。这些产品支持Windows、麒麟KylinOS、统信UOS等多款操作系统,以及Intel、AMD、海光、飞腾、鲲鹏等多款CPU平台。
智能SoC类产品:应用于AI PC、边缘智能、具身智能、智能汽车和低空经济等场景,包括AI算力本-A140、AI模组-E300等产品。其中"长江"系列芯片集成了"全功能GPU + CPU + NPU + VPU"等异构算力单元。
表:摩尔线程主要产品线及应用领域
摩尔线程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其全栈技术能力和生态兼容性。公司是国内少数具备"芯片+板卡+集群+软件"全栈能力的GPU企业,自主研发的MUSA架构能够兼容主流图形API(如DirectX、Vulkan)和AI框架(TensorFlow、PyTorch),已适配超3000款游戏和工业软件,解决了国产GPU"硬件强、生态弱"的行业痛点。
在性能方面,公司产品在部分指标上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MTT S80显卡的单精度浮点算力达14.7TFLOPS,图形性能达到英伟达RTX 3060的85%水平,AI算力性能对标同类产品的90%,且在功耗控制上更具优势(每瓦性能比提升20%)。基于MTT S5000产品构建的千卡GPU智算集群效率超过同等规模国外同代系GPU集群计算效率。
市场地位方面,摩尔线程在国产GPU阵营中处于第一梯队。2025年上半年,国产GPU整体市占率提升至8.3%,其中摩尔线程贡献了37%的增长份额,成为国产化进程的核心推动者。在信创市场,公司的占有率突破60%。消费端与联想、华为等头部PC厂商合作,2025年上半年出货量突破50万块,市占率3.2%;数据中心端与三大运营商、阿里云展开合作,已落地12个AI训练集群项目;工业端在智能制造、自动驾驶仿真等场景的渗透率达8.7%。
全球GPU市场由英伟达(80%份额)和AMD(15%份额)垄断,国内市场国产化率不足5%。摩尔线程在国产阵营中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
景嘉微:军工领域GPU龙头,主要面向特种行业市场;
沐曦集成电路:专注于数据中心算力领域的新锐企业;
壁仞科技:同样由英伟达前员工创立,致力于研发高性能通用GPU芯片;
天数智芯:专注于高性能通用GPU产品研发,成立于2015年,行业经验较为丰富。
与这些国内竞争对手相比,摩尔线程的差异化优势在于产品线覆盖更全面,同时布局消费级、数据中心级和边缘计算级市场,且软件生态建设更为完善。公司也是国内仅有的在B端和C端均有布局的国产GPU企业。
3 财务表现分析摩尔线程的财务表现呈现高增长高投入特征: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收从4608万元增长至4.38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8.44%。2025年上半年营收达7.02亿元,同比增长120%。
然而,公司仍处于投入期,尚未实现盈利。2022-2024年净利润分别为-18.40亿元、-16.73亿元和-14.92亿元,三年累计亏损约50亿元。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为-2.71亿元,亏损幅度有所收窄。
毛利率方面,公司改善明显:从2022年的-70.08%提升至2024年的70.71%,2025年上半年保持在69.14%。这反映出公司产品竞争力和成本控制能力的提升。
在资产方面,2024年总资产达70.82亿元,净资产44.90亿元;2025年上半年总资产70.22亿元,净资产43.24亿元。
研发投入比率:2022-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1.16亿元、13.34亿元和13.59亿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2422.51%、1076.31%和309.88%。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65%,远高于行业平均的15-20%,反映公司"all in"技术研发的战略取向。
净资产收益率:由于公司仍处于亏损状态,净资产收益率为负值。
市盈率与股息率:公司尚未上市,无公开市盈率数据;作为成长期科技企业,未发放股息,股息率为0。
表:摩尔线程核心财务指标变化(2022-2025H1)
摩尔线程采用同股不同权结构,创始人张建中为实际控制人。上市前股权结构显示,张建中持股11.06%,与南京神傲(持股14.55%)和杭州华傲(持股6.73%)构成一致行动人,合计控制36.36%的表决权,对摩尔线程进行实际控制。
公司投资方阵容豪华,包括多家知名产业资本和投资机构:腾讯持股7.41%、字节跳动持股6.23%,其他投资方包括红杉中国、深创投、中移资本等。此外,上市公司和而泰持有摩尔线程1.0262%股份,联美控股子公司拉萨联虹对摩尔线程股权投资初始成本为1亿元,圣元环保通过基金间接投资3亿元。
2024年10月28日,公司市场主体类型由其他有限责任公司变更为其他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注册资本由2441.32万元增至3.3亿元,为IPO做准备。
摩尔线程高管团队具有深厚的行业背景和丰富的技术经验。核心管理层多来自国际芯片巨头,具备全球视野和技术前瞻性:
张建中:创始人、董事长、总经理,曾任职冶金自动化研究设计院高级研究员,后在戴尔、英伟达担任要职,2006-2020年任英伟达全球副总裁、大中华区总经理。
张钰勃: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经理,曾任英伟达GPU架构师、Pony AI主任工程师。
周苑:联合创始人、职工董事,曾任英伟达市场生态高级总监。
杨上山:副总经理,曾任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爱立信、英伟达GPU架构师。
其他核心人员:芯片研发部总经理马凤翔有中星微电子、地平线工作履历;云计算与人工智能事业部总经理王华曾任职于威睿、华为、深信服。
表:摩尔线程核心高管团队背景
GPU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期,受人工智能、元宇宙、科学计算等需求驱动。据TrendForce数据,2025年全球GPU市场规模预计达1800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占比35%(约630亿美元)。细分领域中,消费级GPU市场规模320亿美元,数据中心GPU210亿美元,边缘计算GPU100亿美元,三者均保持15%-25%的年复合增长率。
中国GPU市场增长尤为迅速,从2020年的384.77亿元快速增长到2024年的1638.17亿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29年中国GPU市场规模将增长到13635.78亿元。2025年国内AI服务器GPU采购量预计达80万块,同比增长40%,市场空间极为广阔。
技术发展方面,GPU正从单纯的图形处理单元向多元计算加速器演进,支持AI训练推理、科学计算、视频处理等更多应用场景。特别是大模型时代的到来,对GPU算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着GPU技术向更高性能、更低功耗、更强兼容性方向发展。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GPU产业发展。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规划明确将"高端芯片国产化"列为重点任务,对GPU企业给予研发补贴、税收减免、市场准入倾斜等政策支持。《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明确将GPU列为"关键核心技术"。
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上海、北京等地对国产GPU流片费用给予最高50%补助;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二期将GPU列为重点支持领域。2025年,国内半导体产业基金对GPU领域的投资规模超120亿元,其中摩尔线程获得25亿元战略投资。
地缘政治因素也为国产GPU创造了替代机遇。受美国出口管制影响,英伟达A100、H100等高端GPU对国内企业的供应持续受限,直接催生了国产GPU的替代需求。2024年某西方国家加强对华高端GPU出口限制,进一步为国产替代创造了窗口期。
根据公开信息,摩尔线程曾涉及一起诉讼案件:2022年2月21日,摩尔线程智能科技(北京)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原告,起诉国家知识产权局,案件由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理(案号:(2022)京73行初3130号),该案件目前已结案。未发现公司涉及其他重大诉讼、担保、重组事项。
关联交易方面,公司2024年前五大客户收入占比高达98.16%,显示客户集中度较高,存在一定依赖风险。但这也符合初创芯片企业的业务特征,随着公司产品线扩大和客户群多元化,这一问题有望逐步缓解。
摩尔线程面临的主要风险包括:
技术迭代风险:国际巨头如英伟达、AMD持续推出更先进的GPU产品,公司需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以保持技术竞争力。
市场竞争风险:国内GPU新玩家不断入场,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影响公司毛利率和市场份额。
业绩兑现风险:公司目前估值较高,若营收增长不及预期,可能影响市场信心和后续融资能力。
供应链风险:2023年10月,公司被美国商务部列入出口管制名单(实体清单),导致晶圆代工从台积电转向中芯国际,7nm以下制程获取受阻,可能影响先进制程产品研发。
库存管理风险:2024年公司64亿元存货中跌价准备超7000万元,显示库存管理存在一定风险。
摩尔线程作为国内GPU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强大的技术团队、全栈产品能力和生态兼容性,在国产替代浪潮中占据了有利位置。公司营收高速增长,毛利率持续改善,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然而,公司仍面临持续亏损、技术差距、市场竞争等挑战。
随着AI和大模型时代对算力需求的爆发式增长,以及国家政策对GPU国产化的大力支持,摩尔线程所处赛道前景广阔。公司能否在资本加持下快速缩小与国际巨头的技术差距,突破生态壁垒,实现商业化成功,将是决定其长期价值的关键。
整体而言,摩尔线程是一家具有战略意义和技术潜力的国产GPU企业,但投资者需关注其技术迭代进度、盈利拐点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来源:随机漫步的猫猫